APP下载

张宙星:“历史瞬间”的守卫士

2017-03-20段崇政

齐鲁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莱州莱州市书柜

段崇政

张宙星,1957年生人,祖籍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出生地江苏省镇江市。历史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17年1月20日,莱州市博物馆展出张宙星捐赠的200余件文物,这些历史跨度由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文物包括碑帖、文本、老照片、地图等,均由张宙星发掘、梳理、收藏。

作为莱州文物收藏的一颗星,宙星老者至今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收与捐:“我只做文物的保护者”

在2016年刚建成的莱州市博物馆三楼,有间一百二三十平米的展区,内设有两个大展柜、六个通柜及四个平柜,里面密布着200余件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文史资料。

这些文物来源于一个人——张宙星。

今年60整寿的张宙星精神矍铄,谈笑风生间神清气朗,唯独一双眼睛犀利似鹰一般,一如他对文物判断的独到之处。

张宙星的父亲张加洛,共和国开国将军。这位老将军除了军务之外,在闲暇时还有丹青方面的造诣,排行老四的张宙星是其子女中唯一继承了书画基因的孩子。也正是由于这份传承,张宙星无意识中就形成了收藏的爱好。“当时,1969年,我回到老家(掖县西由镇单山村),有一次去邻居家,看到一个古旧的笔筒,非常喜欢,邻居便送予我。”张宙星说,他真正有意识地开始收藏,是1999年的故事。张宙星说:“我第一次去莱州市朱桥集,征集第一件藏品便是纸本文献,一张小纸片。”张宙星在这一次古玩大集中,无意看到了一张小纸片,于是跟卖古玩的人说,以后有类似的东西,就给他留着。

莱州古为莱夷地,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历朝历代,莱州因其海河运便利、平原山地相适相宜,一直是农商业繁盛之地,这也造就了大量文物埋藏于莱州地下。因而,古玩大集成为莱州一景。

但,收藏颇丰的张宙星仅有那一次逛古玩大集的经历。莱州的收藏界给张宙星一个雅号“坐客”,“我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逛地摊。我跟很多古玩行当的人都有交集,会跟他们打好招呼,如果看到某类器物,就给我拿来。”

1999年,张宙星辞职回乡,潜心于历史文化研究的同时,开始关注历史文物的收集与收藏。对他而言,这已是一种不可推却的责任。

“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多年,我常以历史文化学者自居,因为我对文物有解读力。当我看到民间有散存的文献资料、旧物,都会特殊的观照。”张宙星说。

这种观照有两个出发点,前者是好玩,后者是有历史研究价值。张宙星认为自己是出于后者的因素,而不是把玩。

对于“捐”,张宙星有他自己的定义。

“我收某个物件,是一定要再归于社会的。其实,以我现在的收藏量完全可以做一个张宙星收藏博物馆,但收藏品最终回归国家,是一个必然的流向。”

张宙星认为捐赠有两种,一个是逐步的捐给博物馆,一个是一步全部捐赠。而他希望自己经过梳理集大成之后,一次性捐赠。

“梳理就是把那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足以说明大量历史信息的资料筛掉。我捐赠的物品,是带有典型地域性质的掖县地区(今莱州)的物件,其他地区不在此次捐赠范畴内。”

“收集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了占有它,而是将它们留存于世。不这样做,我会感觉有罪。”

文献史料:历史缺痕的填充剂

张宙星此次捐赠的物件分为四大类:帖、老照片、地图、各类文本。

“文献史料,是有历史印记并有历史信息保存的文字物件。单纯的一个小玩意不能完全称之为史料。每当我看到文献史料,甚至比见到精美的书画还痛快!”

帖,是古籍善本的一种。张宙星藏有碑帖十九种,都是莱州地域的清代拓本,多为绝版珍宝。“碑者,写史。碑文内容的最大作用,就是印证。很多人们道听途说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碑文来印证真伪、据实。”光绪五年二月朔掖县知县周士溥《重修龙王埠庙碑》(清拓本)、咸丰丙辰七月张弼手摹并刻石《米芾帖》(清拓本)等,都在此次捐献之列。

张宙星此次捐赠的老照片,没有市井照片或美女照片,而是以民国时期行政照片为主——县长领导班子的合影、学校卫生大扫除之后的合影。这样的照片也仅仅收到七八张而已,“非常之稀少”。

展览现场,一幅1932年刊行的民国印本老地图,经过张宙星勘查比对,所使用的比例、标识等,与实地情况基本一致;生于掖县的民国军阀张宗昌,与其生前身后相关的史料因战乱存世极少,张宙星将一幅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时发布、征集时已经破损的布告,重新粘连裱糊,使之复原后重焕新颜;目前在莱州市仅存两本、反映明崇祯年间莱州知府朱万年率众抗击叛军孔有德部袭扰的清康熙刻本《平叛记》,在张宙星的努力下也重现在世人眼前。

“只要我认为是有价值的属于莱州的文物,我不会计较它的价格”,多年的收藏工作让张宙星也感到有些疲累,“然而,只要某件东西可以填补历史的空白,我依然会入手。将来整理好之后,还会进行二次捐赠。”

张宙星在地方报纸有“宙星收藏”专栏。每当收藏了一件新文物,他都会确认其历史断代,整理出文字,编档记录。

张宙星的征集与收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历史文化的空缺。“长久以来,我们的社会缺少一些对散落历史进行梳理的人。”他愿意做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留住莱州历史文化的根,留住莱州人的魂;留住地域文化的根,留住每个人的魂。”

畏惧,且不畏着

张宙星在莱州的家是一栋复式楼,开门入室,便是一股木质夹杂着油墨的清香。

那是怎样一幅场景——长条的绘画案几上堆满了书籍,书柜几乎将所有墙面覆盖,书柜里满满当当,全是老旧得发黄的书。落地灯挂着纯银的古饰品,昏黄的灯光将各种出土的陶器、瓷器、木器映射得迷离而神秘。

顺着楼梯上二楼,这里的藏书比一楼更“过分”,不仅墙面被书柜占据,连过道里都是成堆成摞的书籍。与成堆书籍为邻的,是成堆的木鱼石模具和珍稀的木板印章。两只汉代的陶马直接就摆在书柜上,脸对着脸。好不容易找到一方没有被书柜占据的墙面,上面竟也挂着老字画、老烟标、老绣品。

张宙星坐在沙发上,燃起一根烟,“灶上炖着老乡给的黑猪汤,一会给你盛一碗尝尝。”在张宙星身边,围绕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会经常自发地照顾这位60岁的老者,这其中,有张宙星的学生、收藏界的人士以及被他帮助过的人。

目前,有六所重点大学邀请张宙星去授课,他每年都会给20家敬老院订两份报纸,同时每年出资参加烟台福山紫埠村爱心基金会。他愿意将自己的财富與众人分享,乐意看到自己的收藏惠及更多人。“无论是富,还是贵,这些都来源于老百姓。所以,我一定要反哺社会。”

“收藏对我而言不是满足,而是负担。出手文物的人是商人,他们只关注是否可以挣钱,我怕有些好东西被外行收去不能有效利用和保存,才一次又一次的买入手。”

六十耳顺。曾经性格激奋的张宙星认为现在的自己“果敢,并带有畏惧”。

畏惧自然,畏惧人理,“每天早晨睡醒觉都会反思,今天我会说什么话,还能做什么事。为什么不能随意说话,因为我们面对社会,面对父老乡亲,不能讲疯话,不能讲鬼话。”而他也有所不畏,“不畏我自己,不畏吃亏。”

每次回到家看到满室藏品,“这些东西如儿如女”,张宙星说,“它们很想我,我也很想它们。我不在的时候它们都蔫了,我一回来满屋生辉。”

采访行将结束,张宙星拿起一本他在二十几岁时写的诗集,动情地朗诵:“哦,一声吼叫,忘我的陶醉,深深地埋进大自然中……”在历史和自然面前,他更相信自己是一名志愿者、一名义工,畏惧且不畏地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莱州莱州市书柜
酒心糖
我和我的家乡
山东莱州市加快推进石材产业整合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莱州市郭家店镇采叶苗木园艺场
上市公司拟出资1950万美元整合莱州矿山及石材产业
山东莱州三个饰面用花岗岩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做让党放心、市民满意的权威媒体——以县域纸媒《今日莱州》为例
书柜
整理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