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及反思
2017-03-20沈艳
摘要:数学源自于生活,数学概念抽象了生活素材,数学法则归纳了生活规律,数量关系选取于实际生活。当前,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但教师普遍觉得实践上有困难,难以找到合适的素材、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等。因此,要力求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的返璞归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回归生活 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抽象、定量刻画和归纳总结客观世界所形成的科学,并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之中。可以说,数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回归生活,不能与生活割裂开来。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指要以学生的生活和知识背景为出发点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启迪学生探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数学教学要源于学生数学的生活实践,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即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另一方面,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来感知生活,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即生活现实融入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要从两个角度来实现,还要注意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并不代表彻底否定数学教学,而是要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使得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一、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数学教学要回归生活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学习动机来开展教学活动。认知心理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思维已经具有完整性和逻辑性,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仍需要具体事物来辅助。因此,数学教学要回归学生的具体生活,让学生学会抽象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具体生活问题的能力,促使生活成为学生实现数学价值的载体。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一种动力的支持,这种“需要”是积极性的重要来源,包括自我决定的需求、成就需要及亲和需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满足了学生的亲和需求和成就需求,让他们觉得数学更具有亲和力,容易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乐于获取知识。所以,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必要的。
2.教育学基础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要以教育理论为基础,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弗雷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要通过生活形式来完成,学校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这样的教育才具有价值。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还强调数学教学方法不能脱离于教材,而构建教材与教学的联系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实现。现实数学教育思想认为传统数学只是灌输给学生正规的数学知识和现有的数学成果,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新的数学教育,这种数学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这种新教育就是现实数学教育。现实数学教育主要包括“情境问题”和“数学化”两个核心理论,情境问题是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进行数学教育,利用熟悉的生活来学习数学知识,然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生活情境中,情境问题成为了生活与数学的中介;数学化是指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得抽象知识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现实生活中抽取新知识。所以,要促使数学教学回归于学生的生活。
二、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困境
1.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现实困难
(1)数学教学中回归生活理念过于片面
因教师对回归生活理念认识不够深刻,教学前不会精心设计生活实例,仅在教学中借某个问题临时举例,而忽略了在讲解真正抽象的知识时联系现实生活。数学教学仍旧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逐一进行讲解,之后进行练习巩固知识,学生仅仅是从教材中了解无灵魂的数学骨架,使得数学过于形式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思维能力较差,无法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只是套用公式和原理进行解题,导致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心生厌弃,也导致了数学教学难以回归生活,教学内容无法与现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
(2)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精神和思维方法会使得学生终身受益。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因受到教学任务和应试压力的影响,讲解内容仅限于考试范围之内,并不断对所考内容进行练习,忽视了隐于知识之后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较少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时间来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联系生活的活动之中、没能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只会运用知识应对考试,没有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体验。学生缺乏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这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高分低能”现象,其严重阻碍了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3)数学教学中忽略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数学是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结构体,每个数学知识点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发挥数学知识的真正作用。但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識被分割成为若干的知识点,之后对学生逐一讲解相关内容,再采用题海战术反复演练,不探寻其原因。数学教学没考虑到数字知识的载体功能,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致使数学教学没有实现其价值。
三、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
1.确立教学思想,实现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传统数学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纯粹地进行技能训练和题型教学,脱离了现实社会。这种思想指引下,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有关图形和数量精确运算的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更为重视如何教会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而不是数学知识如何应用于生活,使得学生觉得数学就是一堆法则的集合,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要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从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开展紧扣生活问题的知识练习,更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所学知识的运用。学生能够感受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抽象概括,不仅要学习教材知识,更要尝试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对生活的价值。比如向学生讲解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引入数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在金字塔顶部影子处立一根杆子,借助太阳光线构造两个相似三角形,塔高与杆高之比等于两者影长之比,以此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这个源于生活的例子启迪了学生,数学问题都是源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所提出的,最终形成了数学理论,而现实中有关测量高度的问题都可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来解决。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回归生活、联系实际问题来构建知识体系,使得对数学问题的讲解回归于实践,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讲解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促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2.创设教学内容,实现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1)汲取熟悉知识,重组教材内容
数学教学要汲取生活之泉,来丰富教学内容。要实现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关键在于捕捉生活现象融入教学、采集生活实例服务教学。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导入仍以修路、挖坑等为背景,显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重组教材内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现实性,让学生觉得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向学生讲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可引用学生所熟识的成语来解释概率问题,“百发百中”是必然事件,用分数表示為百分之百;“九死一生”是随机事件,死亡可能性为十分之九;“大海捞针”是不可能事件,形容可能性为零。
(2)吸收热点问题,设置背景材料
教育是因生活所需而产生的,其不仅有个体生活的需要还有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回归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还要关注社会生活。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能够接受广泛的信息,但最为熟悉的内容源自于网络。因此,教师要选取网络热点问题来作为知识背景,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些数学知识背景都是生活中常见问题,具有新鲜感,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分析问题来构建数学模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背景材料应层层推进,吸引学生来挖掘知识。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但赋予了其鲜活的背景,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更新教学方法,实现数学内容回归生活
(1)利用生活事件,激发求知心理
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应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参与者。学生对社会的接触有限,其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也会被生活中真实事件所吸引。在数学教学中,要把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使得他们从单纯学习知识转变为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情感体验,升华三维目标
情感与认知活动具有密切联系,通过情感诱惑才能产生认知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找到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使得学生与教学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升华三维目标,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向学生讲解大数的概念时,要引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数字,用比较的方式从不同角度阐述概念。可让学生计算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如在校学习时间为16年,每天在校时间为8小时,一年为365天,则计算出8×365×16=46720小时,转换为年则是5.3年。借此让学生通过数字来体验时间快速流逝,使得学生具有了紧迫感。数学教学回归于生活,让学生从数学角度体验生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情感,还树立了自信。
4.构建教学评价,实现数学应用回归生活
传统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能力,评价标准仅以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衡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新课程要求评价学生要从全方面来把握,考虑学生的学习、创新、合作等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以此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结合教学内容来设定生活问题,由小组学生解决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探索操作过程及结果,教师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了浓厚的数学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反思
1.避免形式化的联系生活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不能简单理解为插入生动有趣的内容或牵强附会地引入实例,是要深刻领会数学教学要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于生活的实践机会,搭建交流探索数学知识的平台,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活用数学思维,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要注意把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确立教学目标、创设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以及构建评价体系都要让其回归生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地衔接起来,把生活实践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
2.教学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基本的知识和解题技能,而是要回归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要建立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要保持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严谨性,又要赋予其趣味性、生动性,把学生从抽象虚拟的教材中解脱出来,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中产生学习兴趣,自发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实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生活化与个性化取向[J].数学教学,2003(2).
[2] 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关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 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4] 常慧.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构能力[J].新课程:小学版,2009(5).
[作者:沈艳(1978-),女,江苏南京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讲师。]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