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二人转唱词中的隐喻研究

2017-03-20董超旭

关键词:熟语隐喻

董超旭

摘 要:东北二人转的语言,使得二人转更具地方特色,这种语言深深地扎根于东北老百姓的精神世界里。二人转中具有一种穿透力很强的语言,而熟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东北二人转;熟语;认知分析;隐喻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15-03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认为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是通过概念的整合,用源域去理解目标域,从而完成对事物认知的这一过程。Lakoff和Johnson把隐喻分为三类,即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本章就以这三种隐喻类型来对二人转熟语进行分析。

一、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由空间方位建构的隐喻,如“上下”、“前后”、“里外”等投射到抽象的概念中去。在东北二人转的熟语运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方位隐喻。

(一)“上”、“下”构成的空间方位隐喻

二人转语言中常把空间方位概念“上”、“下”投射到其他概念上去,把积极的、好的定义为“上”,把消极的、不好的定义为“下”。

男:这金锤本是万岁赐,

狗脏官欺君罔上命难留。(《包公赶驴》)

古代君主高高在上,所以把“上”定义为君王和或上级。

男:管叫他任口服说、甘拜下风、眼珠子朝上、死输没个赢!(《武松坐轿》)

“下风”是风向的下风,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所以是“下”。

女:旭日东升金灿灿,

男:春风暖人万物欢。

男:只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女:七零八落尸横路旁。(《上梁那天》)

“旭日东升”代表朝气,是呈向上的趋势,隐喻空间方位为“上”,“落”是向下的动作,所以隐喻空间为“下”。

女:大奶牛趴在槽头正倒嚼,

二嫂我一见喜上眉梢。(《生死药》)

“喜”表示情感高兴,是上位词,眉在脸部的上方。

(二)“高、低”构成的空间方位隐喻

“高”、“低”与“上”、“下”的隐喻类似,有道德、高兴的定义为“高”,反之为“低”。

翠花:第二天秋高气爽秋景如画,

马大华亲亲热热来找翠花。(《翠花》)

男:傅喜奎捶胸顿足哭声悲。

悔当初不成器做事太败类,

眼睁睁气得媳妇远走高飞。(《梅花开放》)

王三铁:摊着我这有正事的老人哪,儿女就算烧高香了吧!(《相门户》)

人类在感知美好的事物、感觉到神清气爽的时候,都是昂首阔步的,在拜神祈福的时候,神也是高高在上的,所以隐喻为空间方位“高”。

(三)“前”、“后”构成的空间方位隐喻

女:幸亏我办事还留点后手,

没拎棒子去抄家。(《巧扳桩》)

这里指为防止以后麻烦而事先采取留有余地的措施。把留有余地隐喻为空间“后”。

男:這就叫走一步来看一步,

常言说车到山前路会自转弯。(《乾隆下江南》)

寓意事情总会有办法解决,“前”、“后”同“上”、“下”一样,把好的方面隐喻为“前”。

(四)“里、外”构成的空间方位隐喻

男:有人比你苦恼多了。薛大姐你先靠边凉快一会儿,让人家林妹妹等登登场,亮亮相,诉诉委屈卖卖唱,咋样?

女:不行,你咋净胳膊肘往外拐呢?(《戏说红楼》)

“外”是对胳膊肘自然弯曲而形成的空间进行隐喻,比喻向着外人。

男:一番话说得我无言答对,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儿!(《送子劝夫》)

照镜子形成的里外空间,指的是镜子的里面和外面,这也是人们日常理解的容器隐喻。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身体经验与空间隐喻息息相关。高兴是昂首挺胸,情绪低迷就是失落,领导是上级,下属是下级,等等,这类客观事物使人的身体经验产生的感觉,进行隐喻映射产生了大量的方位隐喻。二人转采用大量隐喻的方式来表达,既符合人类空间的认知思维,又符合成语的简约凝练性。

二、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就是用具体的物质概念去理解描述抽象的概念来具体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事件、状态等,实体隐喻在二人转熟语中也有大量体现。

(一)人体及其器官形成的实体隐喻

因手和足是动作行为的主体,所以易形成表示动作的隐喻;因眼睛和眉毛是传递面部表情的关键因素,所以易形成表达情感的隐喻;因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所以常隐喻为重要的事物。可见,始源域与目标域具有相似性。

柴振和:说也不怕呀。

银春:大娘可真是一位心直口快的人呐。(《闹碾坊》)

形容性格直爽、开朗,想到什么说什么,将这种情感投射到“心”和“口”中。

男:一代明君谁不赞?

女:那昏君有眼无珠不值一文钱!(《乾隆下江南》)

比喻见识浅,缺乏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将这一人类情感投射到“眼睛”和“眼珠”上。

女:你看咱如意郎君俊秀不俊秀?

你看咱郎才女貌情意多相投?

这滋味尝不着我问你愁不愁?

张果老挤眉弄眼将她逗。(《张果老游西湖》)

男:一句话说的我眉开眼笑,

金凤你是真有招。(《江上情歌》)

把表情传递给别人,表达开心这一情感投射到“眉”和“眼”中,“眉”和“眼”是表达感情色彩的重要部位。

女:赢了钱得意忘形——

男:手舞足蹈,

男:你苦口婆心把我劝,

女:可恨你呀——

合:鬼迷心窍不进油盐。(《采莲功夫》)

表示开心到了极点,把开心这一情感映射到“手”和“脚”上。“婆心”指老婆婆的心肠,比喻非常仁慈,表达规劝时的良苦用心。

女:大奶牛趴在槽头正倒嚼,

二嫂我一见喜上眉梢。(《生死药》)

人高兴时眉毛会有上下波动的变化,高兴这一喜悦感觉映射到“眉梢”上。

杨大娘:不是他还是谁啊,窗户眼儿吹喇叭——名(鸣)声在外。(《闹碾坊》)

男:怎么都赶这个节骨眼儿,

这真是越渴越吃盐。(《上梁那天》)

男:老伴你真死心眼儿,

大门口拴的是咱自家牛。(《老两口养牛》)

女:可笑他牛老大是个实心眼儿,

给棒子就当针分不出短和长。(《攀亲家》)

以上都是用“眼”来指称类似的事物,由于各种表达的需要,将人体名词投射到相关概念中。

女:这头牛是我的心头肉,

三年汗水算白流。(《倒牵牛》)

“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用“心”投射到概念域表示重要的、珍贵的东西。

(二)动植物为源域的实体隐喻

1.以动物为源域的实体隐喻

女:自恨我没主见听妈摆布,

自恨我不懂爱情纯牌的胡涂虫!(《爱情合同》)

用“虫”这一动物隐喻映射糊涂,暗含可爱之意。

男:说他癞蛤蟆休想吃天鹅肉,

春发心里头哪不系疙瘩,我没脸去见他!(《巧扳桩》)

“癞蛤蟆”人见人烦,“天鹅”是美好的象征,用它们来隐喻不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事物。

辣三婶:(数板)盼你能变千里马,

原来你还是个黑乌鸦!(《中秋月下》)

能跑千里的马是好马,用“千里马”来隐喻人才。

2.以植物为源域的实体隐喻

男:我打破砂锅——问也问不透,

心里好象闷葫芦。(《还妻记》)

因“葫芦”的整体形态是封闭的,隐喻难以猜透的人或事。

女:你这个游春的老者可交过桃花运?

男:我这个老龄公子春心早收。(《张果老游西湖》)

因在桃花盛开的的时候,会有一个像桃花一样容貌美丽的女子出现,所以常用“桃花”来隐喻艳遇。

(三)其它的非生物也可以形成实体隐喻

女:最可叹八戒老猪被人看错,

他落个名声不佳一直背黑锅。(《闲扯西游》)

用“黑锅”来隐喻投射罪名。

李海棠:你那夫人也不帮一把?

张云昌:可惜她小家之女难挑大梁。(《张郎休妻》)

“大梁”给人稳重的感觉,比喻重担或责任。

女:吃鸭梨没花一个子儿,

男:将来准是个聚宝盆儿。(《爹娘教子》)

用平日常见的“盆儿”来隐喻资源丰富的地方。

李大娘:(唱)赵小田你活像催命鬼,

三番两次逼口供。(《蒸馒头》)

用阴曹地府中催促人死亡的“鬼”来比喻不给人活路。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实体隐喻就是把抽象的概念隐喻到实体中,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概念。如上文《闹碾坊》中杨大娘说他很出名,没有直接说而是用了“窗户眼儿吹喇叭——名(鸣)声在外”用歇后语这种表达更加诙谐,生动,用谜底谜面的方式表達出自己说话的重点。并且在谜面中用了实体隐喻,使得语言有具体可感性。

三、结构隐喻

由两种不同的认知域,通过一种概念来建构另一种概念,它们各自的构成有规律的对应关系,这种隐喻方式在二人转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一)“天气——情形”

情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人们用具体的天气这种容易感知的现象来隐喻这一类不好表达的抽象的事物。

女:春红我忙把画册接在手,

雪中送炭心里暖融融。(《双卖画》)

大雪天气中的“炭火”给人以温暖,比喻能给人及时的帮助。

小凤:今天举行个家庭宴会,给你这打工仔接风洗尘,各位兄台,在下先行一步。(《打工仔还乡》)

因走很多路有很多“尘土”,以此来隐喻从远道而来。

女:这一回有吃有穿又有存折,

男:苦命人喝甜水满面春风。(《风水情》)

春天的“风”温柔和煦,比喻人精神状态好。

(二)“争论——战争”

这一隐喻指把“争论”这一概念投射到“战争”中,完成概念隐喻这一过程。

女:战士们剑拔弩张刀枪举,

男:李石坚上前保护柯湘。(《情深如海》)

用拔出鞘的“剑”,已拉开的“弓”来比喻形势紧迫,一触即发。

女:(对乐队)一边看热闹,少跟着乱放炮!

男:老嫂子,拿着吧!(《双进城》)

用“放炮”来比喻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

豆腐张:(唱)二妹她过日子一人顶大梁,

有人放冷箭暗地把她伤。(《豆腐张》)

趁其不备,暗中加害于人——“冷箭”隐喻为背地伤人。由此可见,结构隐喻给人以具象感觉,例如上文中“豆腐张”为表示暗地伤人,隐喻为“放冷箭”用“箭”来表示具体伤人的工具。使读者可知可感。

隐喻是无处不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必要手段,是潜意识的,是人类共有的。Lakoff &Turner曾经指出:“最有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正是那些确立已久的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不费力气便自动冒出来的无意识的东西。”所以,一般来说重要的隐喻都是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到人们平常生活语言中的,这些都是无意识的,正是这种无意识的隐喻在东北二人转中有了精彩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耿英.正说东北二人转[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8.

〔2〕刘兴文.二人转作品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微.二人转现代作品选[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4〕赵海英.二人转[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5〕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6〕马宝玲.泰——汉熟语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熟语隐喻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浅析熟语认知机制的分类——以中韩熟语为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中俄饮食结构差异在汉俄熟语中的体现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