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社会组织在老人社区情感唤醒中的作用
2017-03-20余瑞萍
余瑞萍
摘 要:社区情感唤醒是指激发居民隐匿的社区情感,包括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情感和居民对社区的情感。文章通过对社区的个案研究,认为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拓宽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建构和谐社区文化来实现提高居民社区参与度、发展居民的利他行为和居民对所居住社区正向评价,以此激发居民潜在的社区情感。
关键词:社区情感;社区社会组织;情感唤醒
中图分类号:C9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64-03
一、问题的提出
韦伯曾在其现代化理论中提出理性——“铁的牢笼”的论断,意指人类不可避免地将走进理性化的困境。人类的理性化是否意味着人类情感的封闭?1978年的历史轉折点,中国开始加速现代化进程。体制的变革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现代城市行政化社区到空心农村都存在情感弱化的问题,社区仅是一个地域共同体,而非情感共同体。有没有一种发展路径可以克服理性化困境?2014年5月,福建省政府出台了《福建省民政厅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意见》,意见提出要按照“3+X”模式推进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生活的情感建设似乎有了希望。因此,笔者尝试用一个典型老人社区情感建构案例来研究社区社会社会组织在公民社区情感唤醒中的作用,以期寻找社区情感的发展路径。
二、社区情感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含义
情感也属于社会学家的研究范畴,与心理学中微观层面的情感研究不同,社会学的情感研究着重从情感的社会根源、情感的社会化和社会后果三个纬度展开[2]。社区情感是人类众多情感类型的一种。社区情感即是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也是社会学家研究社区的重要基点。20世纪初,社区心理学产生,人们更加注重通过社区环境和实践来矫正居民的心理问题。麦克米兰和查维斯给出的社区情感定义是:一种成员所拥有的归属感,一种成员彼此间与整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情,以及成员的需求将通过他们对共同生活的认同而得到满足的共同信念[3]。从社会学互动与社群的意义上看,社区情感就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个体和群体根据一定的需求自愿结合而成的亲密关系,这种情感关系构成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方式,也是居民社区生活的根基所在。因此无论是心理学的视角还是社会学的视角,都强调社区情感是一种归属感与爱,只不过社会学意义上的情感更注重情感共同体的建立对于社区的稳定与发展的意义。社区情感包括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也包括居民对社区各要素的情感。因此,可以从居民的社区公共生活参与度、社区居民的利他和互助行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评价这三个维度来衡量社区情感。社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感多是单面性的,而在现代行政化社区中,随着血缘和宗族关系的断裂,居民的社区情感是隐匿。社会是特定情感的引发器,隐匿的社区情感是否可以依靠社区社会组织唤起?
社区社会组织属于社会组织范畴,它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4]。2014年福建省民政厅发布的《福建省民政厅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区组织的指导意见》中,社区社会组织被定义为由社区居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愿组成,以社区辖区为活动范围,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非营利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与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它将服务区域有目标性地限制在了社区范围内,通过提供社区性的公益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解决社区矛盾,完善社会服务,达到稳定社区环境和改进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2]。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重要的社会资源,组织成员在一定的理念、利益的引导下,自发组织活动,推动社区参与。它具有自发、自主、符合居民自身等特点。老年人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群体,老年人有较充裕的社区参与时间,激发他们的社区情感对于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社区老年人的社区组织主要以基层老年协会的形式存在。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是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组织,是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老年群体的桥梁和纽带。就福建省而言,许多基层社区的老年协会是在政府的倡导下成立的,因此老年协会与纯粹的由社区民众自发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略有不同。但从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的发展历史来看,老年协会是一些地方老年人自发、自理、自助的民间群众组织。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漳州市基层老年协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龙海、南靖的一些村庄中,退休干部、退休村两委为了推动本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自发组织老年人群体,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1989年福建省成立了老龄委,随后全省各地相继成立老龄工作机构。老龄委的成立,推动了各个地方基层老年协会的发展,随后便开始实施老年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因此,虽然带有政府推动的色彩,但从组织的发展历程和组织的运作形式上看,老年协会仍归类为社区社会组织。
三、社区社会组织的在居民社区情感唤醒中的作用
(一)漳州市诗浦社区老年协会的发展历程
诗浦社区地处漳州市城区东南角,占地0.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住户1222户,常住人口数3887人。其中老年人数251人,占总人口的7%,70-80岁老人有47人,80-90岁老人13人,90岁以上2人。该社区老年协会成立于2002年,协会会长是一位中学退休教师,有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随后,老年人自掏腰包,共凑集3000余元,购买了一些简易设备,筹建“聊吧室”。经过精心挑选和自我推荐,该社区成立“老年义务陪聊队”,并设陪聊队设队长1名,队员9名。“老年义务陪聊队”成立以来,调解家庭矛盾多起,在专心为老年人服务、营造敬老文化、构建和谐社区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个案透析:老人社区情感唤醒的社区社会组织因素
社区情感唤醒是指激发居民隐匿的社区情感,包括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情感和居民对社区的情感。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拓宽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建构和和谐社区文化来实现提高居民社区参与度、发展居民的利他行为和居民对所居住社区正向评价,以此激发居民潜在的社区情感。本文从诗浦社区的老年协会的个案分析,阐述社区社会组织在老人社区情感唤醒中所发挥的作用。
1.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推动老人主动有序的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居民社区情感唤醒的重要路径。居民的社区参与有无序和有序之分,又存在被动和主动之别,它们的不同组合便形成被动有序、被动无序、主动有序、主动无序四种类型[5]。无序的社区参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是我国居民社区参与中的一种显性类型。有序被动的社区参与方式是当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参与存在的主要方式,如社区的听证会、评议会等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社区参与,还包括一些“半官半民”的社团,如社区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和残疾人协会等,这些协会多是根据“上面”的要求成立,开展的活动多是在一些特殊的节日。社区社会组织的居民参与首先是主动的,其活动形式通常包括:自娱自乐的文体联谊、社区居民调解、楼道单元自治和业主自治等[5]。以诗浦社区为例,该社区的老年协会不同与其他的老年协会,该协会是在一个“公办”社会组织平台上推动该组织成为真正受益于老年人的自组织。该组织领导者鼓励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组织成员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以及对社区的情感。社区老年协会的两任会长老黄与老蔡,都具备很强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该社区老年协会的成长与壮大与两任会长的不懈努力很大关系。在访谈中,老蔡提到从2001年到2004年,他曾与原老年协会会长老黄一同走访居住于诗浦社区建元南花园的老人,发现居住老人多,他们多感觉孤单无助。于是决定召集本小区处级以上干部、大学老师、主任医生、老党员等共20多人开座谈会,会后大家分工,小区中有7幢楼,每幢设组长一名,负责上门入户了解老人基本情况,动员老人加入老年协会。老年协会成立后,多次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活动,如集体出游、社区老人美食嘉年华、老人聊吧队、广场舞等。如今,广场舞和老人聊吧队已经成了老年协会的日常活动,老人们都积极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与互帮互助机会。
2.社区社会组织拓展了老人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强化了社区居民的利他行为。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非正式社会支持存在于亲属朋友之间。社区资源中的社区居委会和各项福利政策,如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残疾人就业帮扶等,可作为居民的正式社会支持。此外,良好的邻里互动和群体互动也可以成为居民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在拓宽居民社会支持网络方面,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日常的社区参与与互动,社区居民有了更多的连结,这种连结有助于社会支持网络的拓展。以诗浦社区为例,该社区老年协会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志愿者,上门陪失能老人聊天,安抚他们孤独的心。这支志愿者队伍被称为“聊吧队”,几年来一直活跃在社区的老人服务领域。在访谈中,笔者还发现老人中若谁家遇到困难,比如经济困难等,协会老人也会依据情感的亲疏远近给予一些支持和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搭建了一个平台,推动了老年人利他行为的发展,拓宽了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因此,老年协会在拓宽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3.社区社会组织建构社区互助友爱的社区文化,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特殊形态,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风俗习惯、群体心理和意识等一系列精神现象的总和[5]。传统农村社区将既有亲情联结又有较为相近的宗教信仰,是同质性较强的社区,社区文化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建构起来。新型社区成员的构成较为多元,彼此之间的联结较为松散,良好社区文化的形成缺乏互动的基础。但诗浦社区与其他社区不同之处在于该社区的老年协会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建构与积累。老人是文化传承和倡导的重要力量,诗浦社区老年协会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比如社区老人美食大赛、社区老人秋游活动、社区老人聊吧、社区老人廣场舞等,这些活动成为社区老人常规华的活动。在活动中老人之间建立了情感联结,老人们之间会依据情感的远近向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帮助。老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也感染和影响了其他老人的家庭成员。笔者在对该社区的观察中发现,社区多数成员见面会打招呼,尤其孩子在遇到老人都会很有礼貌的向老人问好。在与居民的访谈中,A居民曾说:“我喜欢住在这个社区,感觉这个社区氛围很好,都是好邻居。”因此,老人高度的社区参与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为诗浦社区互助友爱社区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区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助人的价值观和较高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总结与讨论
漳州市诗浦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推动居民主动有序的社区参与、拓宽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建构互助友爱的社区文化提高了居民社区参与度、强化了居民的利他行为,居民对所居住社区正向评价不断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居民潜在的社区情感。社区情感的激发有利于城市社区形成情感共同体而非单一的地域结合,有利于填补社会现代化给家庭带来的情感功能的缺失,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当然,社区社会组织唤醒社区情感仍需一定的条件。调研发现,社区社会组织领导者的理念、方法与策略、团队建设等等均是影响社区社会组织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但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4〕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民政厅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意见[Z].2014-5-9.
〔2〕候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丁凤秦.关于社区情感的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0,(07):23-27.
〔5〕杨贵华.自组织:社区能力建设的新视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