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活化”体育教学
2017-03-20施建霞
施建霞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体育与生活的联系。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活化;高效教学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体育与生活的联系,要进行生活化的体育教学。现在,很多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往往只是关注对小学生体育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了体育教学的枯燥化。小学生应该是很喜欢体育运动的,但是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太单一化与机械化了。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引入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境;挖掘生活之源,细化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优化学习内容;模拟生活场景,活化学习过程。
引入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境
生活化的体育课堂,还要求教师改变权威性、单一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小学生引入生活素材为他们创设学习情境。
例如,在教学前滚翻的内容时,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被人推倒时,怎样才能尽量地减少伤害呢?通过探究知道,需要将身体受到的物理冲击力卸掉,这时我们可以迅速进行前滚翻动作。然后教师进行基本技法指导,让学生分组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谈自己在练习中的体会和心得。因为这样的动作是为了减少身体受到的伤害,所以大家知道首先要尽量增加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尽量保护脑袋受到直接的撞击,发挥手在减少缓冲中的作用。
可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学习素材,就能够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激发起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挖掘生活之源,细化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给了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学目标处理上更大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设置生活化的课时教学目标,打造開放化、生活化的体育课堂。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挖掘生活之源的教学素材。
例如,在十分钟耐久跑的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的知识,掌握耐久跑的技能,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能力和兴趣。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笔者进行了生活化的处理,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创设多种方式的活动,如负重跑、猪八戒背媳妇、运球跑、障碍跑等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几组进行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了几个小组,由组长负责,进行比赛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原先枯燥单调的跑步变成了趣味性十足的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运动的热情非常的高。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体育学习情感的重要途径。
联系生活实际,优化学习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通过对教材的重新处理和构建,才能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实现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例如,在教学篮球传接球和断球的内容时,笔者先介绍抢断球是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技法,是实现攻守转换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抢断的技法、减少犯规是本节课教学的要点。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三人传球一人在圈中抢断,抢断成功则攻守方进行转换。为了提高抢断的成功率,教师介绍技法,学生进行实践,而进攻方为了防止传球的失误又必然要不断提高传球的成功率。通过这样的生活化、趣味化的游戏,学生提高了断球的能力和传接球的能力,活动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在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比赛,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运用于实际的运动比赛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联系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活化课堂,才能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有效平台,才能让体育课堂成为小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
模拟生活场景,引导学习过程
教师要树立全民体育健身、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体育教育理念,通过体育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体质,而且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元素,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自我意识,明确树立我要学、我想学的观念。
例如,在教学篮球传接球的内容时,以提高学生学习篮球技能、进行篮球运动的兴趣为目标。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队伍,选择自己平时玩得来、运动能力接近的伙伴进行传接球游戏。教师则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学生传球接球的水平。这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活动开展的可能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既能得到锻炼的目的,而且又能放松心情,获得快乐的感受。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汤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