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低潮”原因及辅导员的应对策略
2017-03-20王延刚曹玲孙凝
王延刚 曹玲 孙凝
摘 要:大学二年级是大学生形成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大学生在思想、学业、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与一年级相比问题明显增多,较易引起大二低潮现象。本文概述了大二低潮现象,分析了大二低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校辅导员针对大二低潮现象的应对措施,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二低潮现象 行为心理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32-02
大二是培养大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掌握自主式学习方法、适应开放式教学、确定生涯发展目标、坚定人生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但部分学生进入大二似乎进入了一个拐点,一改入学阶段的积极状态,陷入了彷徨,生活没有目标,无所事事。甚至沉迷游戏、网络、电影、翘课、睡懒觉等。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下,高校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应探究高校大二低潮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1 大二低潮现象概述
大二低潮现象也称“大二病”,是指大学生进入大二后,与大一年级相比思想、学业出现明显下滑;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问题增多的现象。大二低潮现象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学术界称为“二年级低落”。
大二低潮现象的主要表现:思想方面,目标不明确,方向感缺失,自制力、自信心不足。学业方面,学习松懈,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厌烦情绪,进入倦怠期;并且伴随着迟到早退、逃课,课堂睡觉,沉溺于网络游戏等现象。情感方面,因感情问题引发失恋、学业不佳等问题突出。人际关系方面,与室友或班级同学相处不融洽,情感交流缺失,矛盾频发。
2 大二低潮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高校对转折期学生关注不够
虽然大二学生会面临学习行为与动机、专业归属感、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等问题,但现实中,高校往往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教育,而对处在过渡期的大二学生关注不够。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认为,逐渐成熟的大二学生对大学的规章制度和教学模式等相对了解,他们应当能够适应并很好地投入大学生活,高校应该减少对大二学生的外在帮助和监督。因此,高校针对大二学生多采取相对自由的管理模式,整体工作投入减少,这种管理模式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影响大学生规范行为的形成。随着学习压力增大,学生活动减少,部分学生会出现了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了不被重视的心理落差,导致了“大二低潮”现象。
2.2 人生规划不清晰,自我探索能力偏弱
大二是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会面临许多与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抉择。但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还够不深入,从而会对社会上严峻的就业压力缺乏意识。多数大二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实践规划,确定的人生目标也只是一个大致的今后发展方向,所以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压力,不会严格要求自己。此外,由于大一阶段自我探索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致使一部分学生大二仍不知如何与任课教师沟通,不知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不知如何缓解自身压力。因此他们左右摇摆、迷茫不定,长期如此甚至可能会使他们丧失信心。
2.3 挂科打击自信,上网条件便利
大二学生学业上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与大一时一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挂科有大很大关系。大一成绩好的学生得到了奖学金,获得了自信,从而认可了自己学习方法和能力,所以大二开始展望未来的出国、保研、考研等。大一成绩不理想学生自尊心受到打击,他们原是高中时的尖子生、“中心角色”,现在突然成了 “普通角色”,甚至考试挂科,自我评价受到了冲击,所以优越感淡化,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意志变的消沉。此外,网络的可获得性, 为许多学生提供了方便的上网条件。同时一些学生现实生活中有社交焦虑的倾向很难与他人建立关系, 便转向互网络寻求在线友谊。因此大二学生出勤不积极,宿舍上网、打游戏、上课睡懒觉等现象增多。
2.4 大二课程设置特点:偏理论性和基础性
大二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处于鼎盛期,但是由于大二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偏理论性和基础性,难度较大一增大,因此造成部分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产生挫败感和厌烦情绪。专业基础课与以往学过的课程关联度不高,学习方法不易迁移,所以部分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学习方法会无从入手,对其重要性又缺乏认知,甚至因自制力不强而放弃一些科目的学习。
3 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措施
3.1 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前瞻性的探索学生面临的思想问题,重视防患于未然,设法预防大二低潮现象。首先,辅导员应借助谈话谈心活动摸清学生的主流思想,进而对大二学生关心的学习、就业等焦点问题进行集中教育和引导,尽力扭转大二学生迷茫堕落的思想倾向,促进学生的内力觉醒,端正并坚定其理想信念。此外,要确保大二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干预、疏导。例如可以尝试配备学业发展小导师等途径。最后,重视专业认同感的培养。辅导员在该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本专业学习信心,可邀请任课教师向学生系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学习交流会加强榜样引领。
3.2 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辅导员老师要引导学生转变高中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认识到大学的教学多采用启发式,需要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进行系统的探索,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此外,辅导员老师可以邀请专业老师为同学们开设文献检索、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社会调查、演讲与口才等系列讲座。使他们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方法和技巧。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可开展“攻科营”。即通过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学霸一帮一活动等,激发学困生学习动力,改善学习方法,使之重建学习自信心。
3.3 开展细致的心理辅导
辅导员面对低潮学生时不能简单的把学生定性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忽视学生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否则针对低潮期学生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可能成为无效的说教。所以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先了解学生心理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大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压力过大;感情挫折;因贫困产生的自卑等。辅导员工作中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抓住重点又立足实际,以高度共情的态度对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此外,高校辅导员要建立学生压力预警机制,以便对低潮学生给予及时心理支持。
3.4 重视职业规划教育
大一时大多数学生把保研、考研作为目标,当大一过后,一部分学生会出现目标缺失。这与大二学生就业危机意识不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有一定关系。因此辅导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清晰认识所学专业与自身能力、合理定位、规划未来,使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同时,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规划技能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如积极参加培训,及时学习国家相关的就业、创业相关文件。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做报告、成功人士讲座等,形成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志存高远,艰苦奋斗。
3.5 加强监督力度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诱惑较多,如果没有严格的監督管理,部分同学可能走向颓废。因此,建立完善的班级监督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可尝试在寝室、班级中形成以寝室长、班长为监督负责人的层级管理制度。并且形成预警报告机制,同学夜不归寝包宿,长期打游戏而影响正常学习的,负责人应及时向辅导员反馈,从而做到及时干预和疏导。对于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嫌违反校规校纪的,辅导员必要时要给于严肃处理,从而形成良好舆论监督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尚振华,杜晓鸥,汪鸿山.浅谈做好大一学生到大二的软着陆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35.
[2] 蒋源.大二学生行为及心理特点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12;25(12):155-157.
[3] 马腾飞.浅谈高校辅导员应对大二低潮现象对策[J].新西部,2016(14):114-115.
[4] 吕素香.大二低潮现象原因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56-58.
[5] 郭玉良,李云驰,钱昌照.高校“大二病”及其对策—以北方工业大学制定实施“Y计划”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6(2):43-45.
作者简介:王延刚(1985-),男,满族,辽宁省鞍山人,助教,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