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基础课教学误区的探讨

2017-03-20栾莉舒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基础课高职教育

栾莉舒

摘 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对基础课教学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多种误区,对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可见,能否走出基础课教学误区势必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基础课程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基础课教学中常见的三种误区,旨在为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 基础课 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25-01

一个时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大力倡导支持高职院校发展,高职教育也逐步将高教性、职教性等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类型。在高职基础课当中,具有基础性的课程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阻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下面,本文将会从三方面论述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作简单方法探讨,希望能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 强调实用性与抛弃学术性误区

高职教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中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职业性、实用性的重要性,有些教师走出了对教学高等性的歧路,但是又陷入了对实用性过分强调,对学术性忽视抛弃的陷阱,将高职与中职混淆,学生能力得不到可持续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对于走出强调实用性与抛弃学术性这个误区,如何在基础课程中将实用性与学术性二者同时兼顾,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对于兼顾实用性与学术性这个问题,离不开“教什么”与“怎么教”这两个问题[1]。针对“教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创新精神,要想具备创新精神,应敢于思辨,勇于质疑。在高中或者中职的基础上对高职基础课加深拓宽,对新知识方法重点培养,增加学术性的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追求知识,大胆表达独特的见解想法,充分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将传授、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探究的过程。再来谈论“怎么教”,一个常理问题是对于没有疑问的知识很容易理解,不存在疑问的知识教师对其认真细致的讲解,对模棱两可的问题讲清楚,变学习过程为探究的过程,开展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渗透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注重学术培养。

2 突出人文性与忽视工具性误区

高职院校中的基础课程以人文课程为主,重在培养人文素养,注重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家提出发展素质教育的号召,出现了教学与课程本体脱节的现象,人文性过度凸显,拿语文课程为例,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听说读写一直以来被高度重视,过度强调知识,片面认为当做是语言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人文蕴含,也就很难将语文等这些基础课程当做是一门工具真正得到应用,真正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基础课程蕴含了人文素养,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应该对其重视起来。

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在传授知識的同时如何体现出人文蕴含,深度挖掘基础课知识当中的内涵,考虑到为学生营造贴合生活实际的环境条件[2]。

3 重高等性与轻职业性误区

从发展初期来看,高职院校最初由中职学校与成人高校发展而来,教师对于教学的高等性普遍重视,重视归重视,但是对高等性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片面地将高等性认为是讲解传授高深的理论知识,在这种错误的认识理解误导下,教师普遍采用“跨级式”的教学方式,即向学生传授普通专科、本科的教学内容,有点打着知识延伸的旗号。例如在汉语言课堂上,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表现出根据自身的偏好,将公共基础课浓缩成几门课程,开展模块式教学。在学生对象上教师对于课堂效果要求过于严格,将高职学生像中文专业的专本科学生一样严格要求,感觉文学基础比专本科的学生差很多,教授起来体现出很大程度的困难性,经常心生抱怨;而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内容方面,以过于理论化的知识内容为主,在教学中体现出学术腔的特点,学生是对此问而不答,课堂气氛缺少活跃的色彩,教师为此苦恼不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单向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讲解的内容面面俱到,自己感觉很是有感觉,饶有兴趣,从职业敏感性来看感觉很是过瘾,错误地认为在详细的讲解下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事实却相反学生对此并不在意,表现出“窜耳式”的不良效果,教师对此表现出无奈的情绪;再从考核方式上来看,存在重视成绩,忽视过程的问题,凭借一张考卷单一地评价学生表现,评价过程并不全面。教师普遍认为基础课的内容较为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涉及不到实践层面,在教学中也就重视理论,忽视实践[3]。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高等性是其之一的根本属性,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无可厚非,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对于高等性的认识首先在人才培养规格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是比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还是要高的,注重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根本区别。所以高职基础课的教学活动开展应该注意使高等性与职业性有机统一,在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时,根据职业性的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的教材大多数是统编形式的,一位教师通常任教多个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基础课与专业相结合,体现出专业特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来实施教学。

本文粗略探讨了高职基础课教学方面的三个误区,同时也简单论述了解决方法。如果想走出高职基础课教学误区,首先就应认识到这些误区的存在,同时,教学一线的教师也要重新审视自己,认清自身在教学当中存在哪些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改变以往教学效果不良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营造开放多元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晨阳.基于慕课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J].文化学刊,2016,01:123-126.

[2] 何敏.职场学习视域下高职基础课教学改革[J].职教通讯,2015,22:46-50.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基础课高职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