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专业成长的梦想与您同行

2017-03-20孙庆兴

中学生物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新课程生物

孙庆兴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几乎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是在听课中“成长”,在听课中“成熟”的。如何听课?听课又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呢?生物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如何听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 带着思想准备去听课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教师要从听课中真正学习,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有备而来,才能满载而归。听课前不准备,听课中不记录,听课后不思考,就像天天回家爬楼梯,爬了好几年也不知道有几级。因此,听课时应将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简单的旁观者,使听课灵动起来。例如问问自己:如果是我上课,我会怎么做?我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节课有哪些遗憾?怎么去改进等等。例如我们生物教研组准备集体收看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视频公开教学(江苏省教研室每2~3个月会安排一节全省名师网络公开课,供全省学科老师上线观看,互动交流)。在上“基因突变”这节课前,我们特地提前一周安排本组老师集体备课。本组老师在商讨导入基因突变的原因时可适当联系生活中“夏季防晒霜的使用,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海湾战争中贫铀弹使用的恶果”等实际现象,找出引起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青年教师,教研组还要求他们先上一堂研究课,这样才能在听课时,将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优点与不足,在自己的深思、善辨、慎取中变成宝藏。

2 带着新课程理念去听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课程主线,课程应该是动态发展的,既有学科课程,又有学生的经验课程,既有显性课程,又有隐性课程。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用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来衡量,据此去听课,才能科学评价所听的课,并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收获。教师带着新课程理念去听课,自然会关注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并重视其全面发展;有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没有在动态的、生成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听课过程中我们要观察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是否珍视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我们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在彼此听课后,就发现有青年教师大胆创新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实验课题确定为“洋葱鳞片中、大蒜鳞茎中是否含有淀粉、还原糖”“探究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含有还原糖”等。这样的学习过程注重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问题,这就让教师“听”出授课者的智慧,由此判断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并以此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

3 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风景是这样,听课也是这样。听课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抱着不同的心态听课,则听课的效果与收获也自然不同。观察新教师与富有经验的教师上的课,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一般来说,富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之前往往说:“我们曾经学习过……”,而新教师则说:“今天我们开始讲……”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引领了他人又成长了自己;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听课,既鼓舞了伙伴又积累了经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增长了见识又点化了智慧;站在评析者的角度去听课,既撞击了心智又融入了思想。所以,听课者要用一种谦虚开放的心态听课,用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教学,挖掘一些富有创造性、个性的课堂教学。例如听“生物的群落演替”这一节时,“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如果该群落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发生明显的波动,而不涉及物种更替,那么这种变动只能称为波动,也就是说,群落的演替一定会涉及物种的更替。带着开放心态的听课者能透过表面的现象,观察到“本质”的东西,,感悟到生物学术语意义的不变性,才能深刻地领会到“教育的精髓”。

4 带着反思欲望去听课

听课中及时地整理和反思尤为重要,一个没有反思的教师永远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不能体验“认识升华”“负面转正”的美妙!曾看到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一位青年教师这样回忆自己的听课经历的文章,他总结了自己的三个变化:① 完整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想记录;② 由耳朵听课到眼睛看课再到用脑子想课;③ 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其实这三种不同的变化何尝不是一个普通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目前该老师已成长为兴化市教学能手,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期刊甚至是核心期刊。竹子用了4年的時间,仅仅长了3 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 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 m。其实,在前面的4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在教学中,听课中何尝不是经历了这种厚积薄发呢?教师在听课中要总结“得”与“失”。“得”者成为经验,“失”者成为教训;“失”则及时调整、改进,转“失”为“得”,要把听课的“痛苦”变成“直抵内心的快乐”。将听的每一节课整理下来,全面的反思,即使是一听一得、甚至多听一得,都弥足珍贵,这些经历就像散落在自己专业成长路上的颗颗“珍珠”,只要用心地去拾遗,就能串起精美的“项链”,让你熠熠生辉!

以前在教授人教版选修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高二生物备课组并没有意识到这部分内容就是身边的知识,而是拼命从理论上去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与方法,一节课上完,教师与学生都感到十分吃力。后来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任小文有关选修1教材处理的讲座后,反思后觉得:问题出在观念上,拼命从理论上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与方法,那纯属纸上谈兵,为什么不能将它们转化为学生可以亲自体验的知识呢?于是,备课组再次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改变了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将课堂搬到生物课程基地,简易装置就放在生物课程基地内,让学生继续完成后续的工作,这样则不受常规课堂和其他学科课程的影响。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制作简易的果酒发酵装置(就以学生们用的饮料瓶为容器)。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深入。简易装置完成后就放在教室内,有趣的是,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套酿葡萄酒的简易装置。一段时间后,教师陆续品尝到学生所酿的酒。整个制作活动中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几乎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对成果的分析与分享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觉得学生物真的是一件很有趣、很有用、很幸福的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独教而不互听,不与人交流学习,就会使自己见少识浅。在广泛开展听课评课的活动中,每一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自觉、自发、自主参与听课活动,“听”出授课者的智慧,“听”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听”出以后努力的方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新课程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第12话 完美生物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