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中大国的界定、遴选及其影响力评价

2017-03-20欧阳峣罗富政罗会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6期

欧阳峣 罗富政 罗会华

摘 要:在分析“发展”和“规模”双重特征的基础上,界定发展中大国的涵义,并通过k-means cluster聚类分析遴选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南非、刚果(金)共13个发展中大国。然后,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和AHP分析评价33个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影响力、自然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产业影响力、区域影响力以及治理影响力水平。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发展中大国的综合影响力在不断上升,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综合影响力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发展中大国的自然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产业影响力、区域影响力以及治理影响力,奠定了其重要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发展中大国;涵义界定;遴选方案;综合影响力

作者简介:欧阳峣,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湖南 长沙 410081)

罗富政,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湖南 长沙 410081)

罗会华,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205)

张培刚先生(1992)在《新发展经济学》中提出了改造和革新发展经济学的途径,强调要“注重对发展中大国的研究”,并认为发展中大国是指人口众多、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发展中国家。然而,后来的经济学家却没有沿着他的思路加强对“发展中大国”的研究,甚至没有对“发展中大国”的内涵和外延做出更加细致的分析。本文试图对“发展中大国”的概念进行合理界定,根据其主要特征和评价指标遴选出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大国,并从不同角度阐述发展中大国的国际地位,从而为构建“大国发展经济学”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

一、发展中大国:“发展”和“规模”双重涵义

发展中大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大规模国家”,因而应该拥有“发展”和“规模”双重涵义,并且是两者的结合体。为此,需要分别对“发展中国家”和“大规模国家”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界定“发展中大国”。

涵义之一: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即从“落后国家”到“欠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的过程。富国和穷国的分野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存在,但是那时的世界各国都处于农业文明的社会形态。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西方国家开始步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以工业文明取代了农业文明,这时的世界各国被划分为工业国和农业国,由于它们在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前者被称为“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后者被称为“落后国家”(Backward Countries)。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摆脱殖民主义统治而取得政治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开始走上谋求发展的道路。考虑到这些国家虽然经济上落后,但是存在一种潜在和尚未开发的能力,所以改称为“欠发达国家”(Less-Developed Countries),在经济学文献中缩写为“LDCs”。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意识特别强烈,开始实施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实现工业化,追赶经济发达国家,而且展现了发展的希望和前景。因此,“考虑到持续变化的过程,区分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吉利斯等,1998),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联合国组织文件和发展文献中正式使用“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的概念。同时,人们在国际关系中还使用两个相似的概念,即“第三世界国家”和“南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概念。冷战时期,北大西洋组织成员国被称为“第一世界”,华沙条约成员国被称为“第二世界”,其他不结盟国家被称为“第三世界”(The Third World)。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在地球南北之间把世界分成“穷国”和“富国”,所以人们把工业发达国家称为“北方国家”,而把发展中国家称为“南方国家”。然而,“第三世界”属于政治的概念,有的已经成为高收入国家;“南方国家”属于地理的概念,有的是富有的石油输出国,它们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状况。所以,在经济学意义上使用“发展中国家”的概念,更加具有科學性和规范性。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涵义,美国哈佛大学编著的教科书写道:“一切传统社会都有着两个共同的特点:低人均收入,没有现代经济增长。除了这些简单的共同点之外,各国的历史过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很难将其一般化”(吉利斯等,1998)。根据这种理解,以往国内的发展经济学教科书,有的将“发展中国家”定义为“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而现在取得政治独立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陶文达,1992)?譼?訛;有的认为“第三世界”是“发展中国家”的同义语(马春文,1999),确实有些不够科学和准确。一般而言,学者们将发展中国家的定义理解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经济发展尚处于不发达状态,其二是该类国家在不断探索新模式以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这两方面的理解显得更加科学和合理。

涵义之二:大规模国家

所谓“大国”就是大规模的国家,根据设定标准的不同,可以形成“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工业大国”、“农业大国”等一系列的大国概念?譿?訛。我们研究的大国,应该是从总体上讲的大规模国家,它有两个初始条件,即人口规模和国土规模,由此出发可以推演出市场规模和经济规模。倘若没有设定这两个初始条件,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就会变得不确定,有的国家会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而变成大国,随经济总量的缩小又变成小国。在经济学史上,对于国家规模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1957年国际经济学会在海牙召开以“国家规模的经济影响”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专门研究了国家规模以及大国和小国的优势,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大国具有稳定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假设。后来,库兹涅茨(1971)?讁?訛和钱纳里(1975)对大国经济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他们主要以人口规模为标准界定大国,随着时代的变化先将超过1 000万人口、1 500万人口、2 000万人口和5 000万人口的国家列为大国,Perkins & Syrquin(1989)则以人口和幅员为标准界定大国,他们认为“一些结构上的差异归因于人口规模不同,同样或更可能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地理面积不同。将人口和地理的影响相分离是特别困难的,因为这两个变量本身是相互关联的。”确实,幅员辽阔也是导致大国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在两个初始条件的基础上增加直接推演出来的市场规模特征,将大国定义为具有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以及由此形成的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目前的人口规模都超过1.5亿人,国土规模都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都超过1.0万亿美元,因而属于超大规模国家。

二、发展中大国的“发展”特征和“规模”特征

从对“发展中国家”和“大规模国家”的理解,可以看到发展中大国的发展特征和规模特征。发展中大国的特征是发展中国家特征和大规模国家特征的叠加,我们应该在分析两种特征的基础上,将两者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发展中国家和大规模国家的综合体,从而更好地表述发展中大国的特征。

如果从发展中国家寻求具有普遍性的共同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国民收入水平低。发展中国家最直接的表征就是国民收入水平低,以及相应的国民生活水平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世界银行确定的具体标准是动态调整的。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人均GNI将各国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前两者属于发展中国家,后者属于发达国家。2001年人均GNI低于74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高于745美元但低于2 975美元的国家为中等收入国家;2008年人均GNI低于97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高于975美元但低于11 906美元的国家为中等收入国家;2013年人均GNI低于1 04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高于1 045美元但低于12 746美元的国家为中等收入国家。第二,劳动生产率低。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国民收入的高低,因此,由技术、管理和资本投入不足造成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从1992年的数据看,属于发达国家的美国、德国、日本分别为23 240美元、23 030美元、28 190美元,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印度分别为3 470美元、1 905美元、310美元,差距很明显。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人均GDP在1 870~20 526美元之间,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人均GDP平均数为56 710美元,差距仍然悬殊。第三,经济二元结构。发展中国家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没有完成,这种转型的时期,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相应的经济二元结构和技术二元结构,城市与乡村的人口分布和产业分布极不平衡,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相差很远,市场发育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差异性。2004年印度各地区人均GDP 的差距在5.6倍左右;2005年中国东部的上海市与西部的贵州省的劳动力人均GDP差距高达11倍;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的收入,等于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收入的19倍。随着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迈进,二元经济结构将向新的经济结构转换。

如果从大规模国家寻求具有普遍性的共同点,也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庞大的人口规模。国家是由人类构成的集合体,人口数量是大国最基本的特征。张培刚先生在《新发展经济学》中谈到,1988年总人口超过1亿人的10个国家中有7个发展中国家,即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庞大的人口基数再加上高速的人口增长率,这就使得发展中大国的特征更加明显”(张培刚,1992)。到2013年,上述国家的人口数量分别达到13.57亿、12.52万、2.49亿、2.0亿、1.73亿、1.56亿、1.82亿。人口数量的规模可以直接地决定人力资源的规模和市场的规模,对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第二,庞大的国土规模。一般地说,土地面积庞大的国家、自然资源储量就比较丰富;同时,国土规模还可以影响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和总体结构,导致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和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世界上有一些国土面积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956.3万平方公里)、俄罗斯(1 709.8万平方公里)、巴西(851.6万平方公里),也有一些国土面积很小的发展中国家,如斯威士兰(1.7万平方公里)、东帝汶(1.5万平方公里)、科索沃(1.1万平方公里),這些大国和小国的土地面积差距为数百倍至上千倍,它们在自然资源的储量和种类以及区域差异等方面应该会有惊人的不同;而且,这里还有人口与土地的比例问题,保持适宜的人口密集度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第三,庞大的市场规模。从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国土规模,可以推演出庞大的市场规模,或者说是庞大的市场潜力。所谓市场规模包括潜在的市场规模和现实的市场规模;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遵循需求决定市场的规律,它应该有潜在的市场规模,如果这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它就有了现实的市场规模;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庞大的国土面积,遵循斯密提出的“市场范围”假说,它也应该有潜在的市场规模;如果这个国家交通便利而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它就有了现实的市场规模。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虽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庞大的人口规模决定了它们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根据《国际统计年鉴》的数据,2005年三国的住户最终消费分别为8 905亿美元、6 446亿美元和5 197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第9位和第13位。

以上是对发展中国家和大规模国家的基本特征的分析,发展中大国蕴含着“发展”和“规模”双重涵义,需要把两者的特征结合起来,从而对发展中大国做出全面和准确的界定(见表1)。佟家栋(2005)曾经对“发展中大国”的概念做出解释:“通常是指那些国家具备形成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市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輥?輱?訛。笔者认为,可以将“发展中大国”定义为: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和市场潜力很大,劳动生产率和国民人均收入较低、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目前仍在追赶发达大国的国家。简而言之,就是拥有大国特征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正在谋求发展和追赶发达国家的国家。

三、发展中大国的评价指标和遴选方案

1. 发展中大国的评价指标

为了遴选发展中大国,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具体的指标体系,使它较好地反映“大国”和“发展”的涵义。构建发展中大国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它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又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归类计算等因素。笔者从发展中大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一个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指标体系(见表2),其中的高层次指标是低层次指标的综合,低层次指标是高层次指标的表现。

(1)基础指标I:人口总量

该指标反映人口统计特征,包括人口数量、劳动素质、劳动数量等,主要用人口数量指标来衡量。笔者以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214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平均每个国家人口约3 300万。大国的人口数量应大于平均值,按8分位法,75%的百分位数为2 240万人,87.5%的百分位数为4 930万人,因此,大国的人口应在5 000万人以上,小国的人口应在1 000万人以下,中等国家的人口应为2 000~5 000万人。

(2)基础指标Ⅱ:国土规模

该指标反映国土统计特征,包括国土面积以及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主要用国土面积指标来衡量。笔者以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21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3),平均每个国家的国土为62.7万平方公里。大国的国土面积应大于平均值,按8分位数,75%的百分位数为46.6万平方公里,87.5%的百分位数为109.9万平方公里,因此,如果以87.5%的百分位数为大国的标准,大国的国土面积应该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

(3)发展指标I:国民收入

该指标反映国民收入特征,主要是人均国民总收入。世界银行制定的《世界发展指标》是现行的权威性指标,以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主要标准,将各经济体划分为低收入经济体、中等收入经济体和高收入经济体,其中的低收入经济体和中等收入经济体为发展中国家。按照2013年的数据,高收入经济体是指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2 746美元及以上的经济体,那么,发展中国家应为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2 746美元以下的国家。

(4)发展指标II:人类发展

该指标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特征,包括国民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制定的人类发展指数是目前的权威性指数,这个指标越是接近1.00,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按照2014年公布的2013年人类发展指数,发达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应该在0.85以上,因此,人类发展指数在0.85以下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2. 发展中大国的遴选方案

笔者首先采用人均国民收入和人类发展指数两个发展指标划分出了149个发展中国家?輥?輲?訛。由于发展指标具有明确的划分标准,所以我们主要遵循基础指标(人口总量和国土规模),从发展中国家中遴选发展中大国。

(1)基于k-means cluster聚类分析的人口总量遴选

为了进行人口规模的遴选,同时也为了进一步验证5 000万人口的判断标准的客观性,笔者利用SPSS软件在149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据基础上进行了k-means cluster的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见表4。

表4中前3类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总量区间维持在5 486万人至137 496万人之间,这与前文中5 000万人的判断标准是基本一致的。在前3类中,印度和中国是超级人口大国,巴基斯坦、巴西、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在人口规模上次之,随后便是埃及、埃塞俄比亚、俄罗斯、菲律宾、刚果(金)、墨西哥、南非、泰国、土耳其、伊朗、越南共11个国家。后文中,笔者将在5 000万人口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依据国土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人类发展指数三个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遴选。

(2)国土规模遴选

依据大国的国土面积应该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判断标准,本文剔除了孟加拉国(14.76万平方公里)、菲律宾(30万平方公里)、泰国(51.3万平方公里)、土耳其(78.06万平方公里)、越南(32.96万平方公里)共5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国家人口规模特别大,國土面积略小,如尼日利亚的人口数量为1.736亿,超过标准2倍以上,国土面积为92.4万平方公里;巴基斯坦的人口数量为1.82亿,超过标准接近3倍,国土面积为79.6万平方公里。经过综合衡量,将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列为发展中大国。

经过综合考虑,由于俄罗斯属于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等方面同发达国家尚有差距,所以仍将俄罗斯列为发展中大国。综合起来,选定13个国家为发展中大国:

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刚果(金)、南非。

各国的主要指标见表5。

3. 发展中大国的层次划分

上述发展中大国也具有差异性,可以依人口规模和国土规模指标,在规模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同样,也可以依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和人类发展指标,在发展上划分为三个层次(见表6)。可见,发展中大国在“规模”和“发展”程度上具有多样性,它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从规模上看,不同规模的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有所不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属于超大规模国家,在世界格局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力;其他国家的规模相对小些,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力也相对小些。从发展上看,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任务有所不同,俄罗斯、巴西、中国、墨西哥和伊朗的发展程度和人均国民收入较高,属于向发达经济体迈进的第1梯队,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和刚果(金)属于低收入国家,现阶段的任务是尽快走出贫困。

四、发展中大国影响力的评价及分析

富国和穷国的经济权力是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发达国家的支配。20世纪5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中心—外围”学说,认为在全球经济中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发展中大国属于外围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利益被发达国家占有,而且使发展中国家失去了发展本国工业的机会。进入21世纪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大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它们凭借其自然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产业影响力、区域影响力和治理影响力,在国际经济格局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 发展中大国的影响力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对发展中大国的影响力进行评价,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具体的指标体系。构建发展中大国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各方面影响力的因素特征,又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归类计算等因素。笔者从自然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产业影响力、区域影响力和治理影响力5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一个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指标体系,见表7。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指标评价权重计算

为了将发展中大国的影响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分析,笔者选取了国土面积大于均值的全体发展中国家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由于各评价指标的数量级和量纲不同,故在评价之前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设xmn为第n个指标下的第m个变量值,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如下处理。

其中,maxxmn和minxmn分别为x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vxmn为标准化后的数据值。

笔者在指标评价权重的计算上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即AHP)。AHP是Saaty(1977)提出的把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模型化、数量化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它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照支配关系进行分组,进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而后通过两两比较来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综合人的判断确定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本文运用yaahp软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权重结果为:人口总量(0.424 0)、国土规模(0.239 3)、经济发展水平(0.084 2)、經济发展潜力(0.037 9)、产业优化升级(0.029 7)、经济区域比重(0.084 2)、对外开放程度(0.033 6)、市场干预能力(0.033 6)、政府治理效果(0.033 6)。

基于上述指标和方法,本文测算出了2001~2014年世界33个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影响力、自然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产业影响力、区域影响力和治理影响力的评价值。

2. 发展中大国影响力评价结果的分析

为便于时间序列分析,本文测算出了2001~2014年33个发展中国家每年综合影响力评价值的均值。图1显示出了发展中国家综合影响力均值的走势。由图1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影响力在不断上升,由2001年的0.144 9上升到2014年的0.181 3,增幅25.12%。由于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2007~2009年发展中国家综合影响力的上升趋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笔者还发现,综合影响力的标准误差值由2001年的0.125 7扩大到2014年的0.148 6。这表明,2001~2014年发展中国家综合影响力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一些发展中大国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而一些小国的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被忽视。

为了进行空间分析和结构分析,本文测算了2001~2014年33个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影响力、自然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产业影响力、区域影响力和治理影响力评价值的均值,测算结果见表8。

(1)发展中大国的综合影响力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对更高。经计算可知,发展中大国的综合影响力均值为0.240 3,显著高于全样本下的综合影响力均值(0.163 9)。综合影响力排名前五的国家均是发展中大国,如中国(0.704 7)、印度(0.490 7)、俄罗斯(0.434 9)、巴西(0.318 2)、墨西哥(0.197 7)。当然,这是就平均水平而言,并不是发展中大国的综合影响力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大,因为大国主要考察国土和人口两大特征,而综合影响力考察的因素会更多,如经济因素、产业因素、行政因素等。阿根廷并不是发展中大国,但其综合影响力却达到了0.178 7,显著高于伊朗、南非等发展中大国。

(2)发展中大国的初始条件使它在世界格局中有着重要的自然影响力。人口因素和国土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也是划分大国和小国的初始条件。从世界银行发布的2013年数据看,本文遴选的13个发展中大国的总人口数量为41亿人,占全球人口数量的57.7%;陆地总面积为5 14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8.3%。这样规模宏大的人口数量和陆地面积,在国际格局中的自然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发展中大国谋求经济发展的愿望强烈,后发优势明显,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增长,世界格局将由两极逐步走向平衡。经计算可知,发展中大国自然影响力的均值达到了0.137 2,显著高于全样本下的综合影响力均值(0.063 5)。

(3)发展中大国的经济贡献使它在世界格局中有着重要的经济影响力。进入21世纪以后,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增长很快,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在增大。根据2013年的数据,本文遴选的13个发展中大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94 282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67%;这些发展中大国的增长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2013年世界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3%,而在13个发展中大国中有8个国家的增长率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刚果(金)的增长速度均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以上;从“金砖国家”看,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已经成为20国集团成员。发展中大国经济的群体性崛起,使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4)发展中大国的产业水平使它在世界格局中有着重要的产业影响力。随着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增长,而且实现了质量上的跃升。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已经不再是发达经济体所独到和独享;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航天工程、资源工程、通讯技术和大型装备制造技术等领域,发展中大国都可以大显身手。从研发资金投入规模看,2012年中国名列世界第2位,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也进入10强。许多新兴大国把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环境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入推动,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几百年来由西方国家掌控世界工业和现代化进程的局面正在改变,发展中大国的产业影响力迅速提升,它们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共同推动全球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变革。

(5)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实力使它在世界格局中有着重要的区域影响力。随着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变化,它们在国际经济各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迅速攀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或领头羊。按照世界银行的地区划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巴西和墨西哥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埃及和伊朗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南亚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南非和刚果(金)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在欧洲和中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可见,发展中大国在国际区域发展中显示出极其重要的地区影响力和带动作用。

(6)发展中大国积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使它在世界格局中有着重要的治理影响力。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及其能力变化,必然产生跻身国际经济事务中心舞台的要求,使它们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代表。在发展中大国的积极推动下,国际经济秩序从一极向多极变化,特别是大国关系出现了新的调整,传统大国和西方大国的范畴注入了新的内容,“新兴大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与传统大国的关系、发展中大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逐渐被公认为是现代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中,新兴大国不仅履行“压舱石”的责任,以本国经济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而且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与发达大国共同协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从而成为国际经济关系的积极建设者。

注 释:

①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页。

②彭刚:《发展中国家的定义、构成与分类》,《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9期。

③吉利斯、波金斯、罗默:《发展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页。

④陶文达:《发展经济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2页。

⑤马春文:《发展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页。

⑥徐秀军:《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3期。

⑦欧阳峣等:《大国经济发展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页。

⑧欧阳峣、刘智勇、罗会华:《大国的经济特征及其評价指标体系》,《求索》2009年第9期。

⑨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年,第5页。

⑩钱纳里:《发展的型式:1950-1970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