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归绥乌伊联合会”与晋绥分治
2017-03-20哈斯
哈斯
摘 要:在清代,归绥地区隶属于山西的一个道,因此该地区的财政和民政属于山西省的管辖范围。1913年,绥远城将军张绍曾为摆脱晋系军阀阎锡山的牵制,召集有关人士成立“归绥乌伊联合会”,其目的是晋绥分治。本文主要利用蒙汉文档案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归绥乌伊联合会”、晋绥分治、绥远特别行政区的设立之间的关联进行解析。
关键词:“归绥乌伊联合会”;晋绥分治;绥远特别行政区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27-02
有清一代,从驻防制度而言,绥远地区即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属于绥远城将军直接管辖范围。从地方行政而言,绥远地区的各厅①即归化城土默特旗设立的各厅则隶属于山西的归绥道,是山西巡抚的管辖区域。这种将军管军政,巡抚管民政的状况直到民国初年未发生改变。
1912年10月,张绍曾②就任绥远城将军后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使他颇感棘手的是绥远地区民政和财政问题。民国伊始,阎锡山掌握山西省的军政大权,将归绥道十二厅皆改称县,“县里的审判司法事务也连带归山西高等法院管辖。塞北关已由山西派员掌握,各县税捐机关同样要对太原的上级负责”[1]。这使得绥远城将军张绍曾的“用人用钱大受限制”。作为一个“颇欲有所作为”的地方首领的张绍曾来说,晋系军阀阎锡山的扩张和牵制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积极策划了晋绥分治。
1913年初,张绍曾在民国政府准备选举众议院议员时,“借各县初选当选人群集归绥的机会,组织了一个‘归绥乌伊联合会,③作为官民商量地方事务的集议机关”,试图实行晋绥分治,而“当时的分治愿望本来是打算建省的”[2]。为此,张绍曾特意邀请因竞选众议院议员而辞去萨拉齐县知事职务的李景泉起草《请愿建议书》,并呈请袁世凯政府实行晋绥分治。
对于此份建议书的详细内容,由于史料的缺乏无从得知,但从档案记载中的“归绥乌伊联合会”的通告中可窥见其大概:“咨请立案事,窃维库、俄约布边事,方殷归绥地当冲要,距晋省千数百里,举凡筹备事宜,时虞鞭长莫及。值此库蒙外向,西北多事之秋,归绥地方,近已颁令戒严。此后诸般行政之设施,实有国防之关系,省垣以南北冲突方在维持。对于口外现状,恐属无暇兼顾,欲谋自治发达,边备无虞,自非由地方人民协力同心,预为筹画无以策进行而固边防。本会同人爰本斯义集合归绥十二县同志,联络乌伊两盟十三旗,结成一大团体,组织公共办事机关,定名为“归绥乌伊联合会”,以扶助政府,巩固国防,联洽蒙盟,筹备一切进行为宗旨。会内分评议、执行两部,设正会长一人,名誉会长二人,副会长二人,评议部设评议长一人,副长二人,评议员由各界公推,不限定额。执行部分总务、调查兼交际文牍、庶务四科,每科各设科长一人,科员视事繁简,酌设三人或四人。部内一切事宜由正副会长监理,当由归绥各界暨乌伊两盟各推代表,假归绥中学校地址于中华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开全体成立大会,并举定会长、会员,拟就暂行章程,共同表决刊就木质钤记一颗,文曰:“归绥乌伊联合会”之钤记,于一月二十一日启用。除章程暨会议各员姓名表另文咨报并呈明绥远将军电咨国务院、陆军部、内务部、蒙藏事务局立案。”[3]
据《准格尔旗扎萨克衙门档案》记载,“归绥乌伊联合会”议员中有归绥观察使公署所属12县、乌兰察布、伊克昭两盟④及土默特旗有關人士。如该会名誉会长为乌兰察布盟盟长勒旺诺尔布及伊克昭盟盟长阿尔宾巴雅尔,实际会长为李景全,副会长为土默特旗参领都古尔扎布等[4]。评议部有议员42名,其主要任务是上书北洋政府,要求晋绥分治。据时人记载,该会成立之初,颇有声望。“归绥乌伊联合会,为李景泉等所组织,合归绥十二县、乌伊二盟十三旗,结成一大团体,巩固国防,联洽蒙盟。现正著著进行,大有一日千里之势云”[5]。此虽言之过甚,但也可以窥见当时情形。另据,胡太才的《侦蒙记》记载,当时“内蒙均不可靠,阳虽共和,阴实首鼠。四子王本有二心,因猝被我军劫制,方入绥城联合会也”[6]。当时正值刚刚建立的外蒙古博克多汗政权派军队南进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民国军队交战,时局发生何种变故尚无定论,乌伊两盟大多数旗扎萨克们对绥远城将军张绍曾乃至民国北京政府持一种抵制的态度。乌兰察布、伊克昭两盟盟长虽为“归绥乌伊联合会”的名誉会长,但实际上他们是不愿意参加此类联合会的。
张绍曾将请愿书呈交中央政府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排挤阎锡山在绥远的势力;对于张绍曾的所作所为,阎锡山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也谋划反对分治。于是双方矛盾愈演愈烈,皆向民国中央政府控告对方。张绍曾与阎锡山的权利之争实际上是北洋系与晋系之间的实力较量。面对张绍曾与阎锡山两大实力派,袁世凯自然会站在张绍曾这一边,他不希望晋系军阀阎锡山的势力增大。此时,随着牛年之乱⑤的平息,内蒙古地区的政治形势日益趋于稳定,于是北京政府开始着手于内蒙古行政区划的调整和革新。袁世凯便以此为契机发布政令:“兹于(1913年—引者)十一月十三日经国务会议议决应将口外十二县并乌昭两盟划归将军管辖与晋省划清权限,以专责成。”[7]从此以后,绥远地区便脱离了山西省的行政管辖,晋绥分治后“归绥乌伊联合会”也停止活动并解体。
张绍曾主张的晋绥分治活动为1914年绥远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打下了基础。1914年1日,北京政府在内蒙古设立绥远特别行政区和热河特别行政区,同年6月,又设立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是月,北京政府下令将绥远特别行政区东部的丰镇、凉城、兴和、陶林4县划归新设的察哈尔特别区行政管辖,其余8县隶属绥远道。7月6日,北京政府公布《都统府官制》,规定热河、察哈尔、绥远特别行政区各设都统一人。三都统之下分设热河道、兴和道、绥远道(由原归绥道改称),各置道尹一人,“各该道尹治理民政,兼受蒙旗事务,以专责成”[8]。这样,蒙旗的行政权利也被置于特别行政区所属道尹管理之下。绥远特别行政区所辖范围包括绥远道及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
晋绥分治活动的结果是:一方面,袁世凯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将阎锡山的势力从口外挤出,使张绍曾最终获得归绥12县的管辖权。另一方面,晋绥分治实现后,袁世凯将张绍曾调到北京,派其亲信潘矩楹担任绥远城将军。至此,绥远地区成为袁世凯直接控制的地盘。袁世凯充分利用张绍曾的晋绥分治主张,最终通过晋绥分治达到了进一步加强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统治的目的。
注 释:
①从乾隆六年(1741)开始在土默特和察哈尔部右翼境内先后设立了归化、萨拉齐、清水河、和林格尔、托克托、丰镇、宁远等7个厅。后因汉族移民活动范围的扩大,光绪二十八年(1902)贻谷来绥远后又在该地区增设兴和、陶林、五原、武川、东胜等5厅,以上诸厅合称“口外十二厅”。1913年上述各厅全改为县。
②张绍曾(1878—1828),字敬與,河北大城县人,天津武备学堂学生,后被清廷保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1911年调任第二十镇统制驻扎沈阳,1912年10月任绥远城将军。
③“归绥乌伊联合会”中的归绥为归化城和绥远城,乌伊指的是乌兰察布、伊克昭两盟。
④乌兰察布、伊克昭两盟地处内蒙古西部,简称西盟或西二盟。民国时期先后隶属于绥远城将军、绥远特别行政区及绥远省。是时,乌兰察布盟辖四部有六旗。伊克昭盟辖惟鄂尔多斯一部,分为左右两翼,有7个旗。
⑤1913年年初,刚刚成立的外蒙古政权派五路军进入内蒙古,与驻扎于内蒙古的民国军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战争,其目的是以武力驱赶民国军队,将内蒙古统一于外蒙古博克多汗政权,双方为争夺内蒙古进行了一些列战事,最终外蒙古军队失利撤出内蒙古。史称此次战争为“牛年之乱”。
参考文献:
〔1〕〔2〕荣祥.略谈辛亥革命时期的家乡旧事[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内蒙古辛亥革命史料[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1.13.
〔3〕苏德毕力格.准格尔旗扎萨克衙门档案(第37卷)[A].历史(民国)档案(全宗号79,件号203)[C].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4—45.
〔4〕苏德毕力格.准格尔旗扎萨克衙门档案(第37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5—86.
〔5〕勹與.西盟游记[A].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C].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87.
〔6〕胡太才.侦蒙记[A].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C].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140.
〔7〕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郡王旗扎萨克衙门档案(全宗号513,案卷号102)[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8〕中国大事记[A].东方杂志(11卷2号)[C].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