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怒自威

2017-03-20亦晨

兵器 2017年1期
关键词:火箭炮制导火箭弹

亦晨

本届航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出的主看点并不在室内,而是外场展区。这主要是因为这家国有骨干军工企业带来了大量实物以及原比例模型,室内展馆很难容纳这些又粗又长的大家伙。这也让军迷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各种远程火力压制兵器。

导弹化的制导火箭

各种大口径制导火箭是航天科技的传统产品。从理论上说,航天作为善于研制运载火箭和各类战术导弹的军工企业,400毫米、300毫米乃至更小口径火箭弹对他们来说属于小口径弹药。

然而本次航展上,由四川航天局研制的WS系列导弹中出现了一个可能导致定义模糊的型号,就是以原比例模型展出的WS-64型。从外观上看,WS-64采用了类似于防空导弹的气动外形,与前几届航展上亮相的神鹰400有相似之处。然而,不同的是, WS-64在弹头处用透明有机玻璃罩替代了实际零件,展示了一副看上去像是雷达天线的部件。从弹体比例看,这个阵列的口径大约在100毫米,是一台被动雷达。

制导火箭弹为了控制成本,一般只采用GPS/惯性制导的模式。我们未能得知WS-64是否具有卫星和惯性导航能力,但这是制导火箭弹的标准配置,而且技术成熟、成本很低,不可或缺。值得关注的,还是弹头雷达。

很显然,对航天科技来说,小型相控阵天线和高速飞行条件下的地面目标探测、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充分解决,能够开发出系列化的产品。现在人们需要关心的是两个问题。首先,这样的高端技术用于火箭弹,是否会大幅度提高弹药成本?毕竟,合成孔径雷达并不是一种廉价设备。其次,WS-64的制导技术已经不属于简易制导火箭弹的范畴,完全符合传统概念上对于导弹的定义。

实际上,如果仅仅从制导系统的技术水平来说,WS-64可能超越了美国的基本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和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更勿论各型“飞毛腿”。因此,WS-64是不是应当被定位在“轻型地地导弹”呢?另外,在其发射车旁边,展示了一辆自动化装填车。卫士系列采用国际先进的厢式火箭炮装填和发射技术,只需要少量乘员就可以操作,这是多数国外型号无法做到的。

航天科技展出的其他制导火箭型号,也具有浓厚的导弹色彩。A300火箭弹甚至采用了多级火箭技术,用一个助推段推动着一枚类似于WS-64构型的主体。这样的构型能够有效提高弹药射程,不过受到《国际导弹技术条例》的限制,任何出口型导弹、火箭弹的射程都不能超过300千米。A300的设计难以充分发挥潜力。

M20真身出现

M20是航天科技近年来研制的新型地地战术导弹。本刊记者多次在国际展会上看到它的模型,相当多国际军界人士在模型前驻足,兴趣浓厚。

M20和B611一样,采用复杂多变的弹道设计,突防性能优秀,现有反导手段无一能够拦截这类导弹。但M20是靠什么實现这种性能的,一直没有细节披露。本次珠海航展,M20以准实弹参展,细节纤毫毕露,向人们解释了它的性能奥秘。

弹道导弹一般不采用复杂的气动翼面,靠发动机推力方向的改变或燃气喷射来控制姿态。具有末制导功能的弹道导弹会在弹头尾部增加4片小型气动控制翼面。M20却并没有采用这样的设计,它的姿态控制完全依靠弹尾的空气舵-燃气舵组合。导弹的尾部可以清晰地看到舵机、伺服电机、高压气瓶等设备。在M20弹体侧面,有两个长条形的突起,从弹头后方延伸到舵机位置。这应该是从制导仪器舱引出的电力电缆和信号电缆。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把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直接作为导弹壳体,减少导弹直径、降低阻力,同时也能简化导弹结构。

M20和科工集团的B611,加上解放军自身装备的东风11、东风15,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现有近程导弹品种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

多口径共架火箭炮

多种口径火箭炮的共架发射,很早以前就是国际军界的一个话题。但实际出现的型号很少,这次航天科技也展出了两种多口径共架火箭炮,让人们不由得去思考,这类兵器仅仅是标新立异或者跟风,还是具有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西方对火箭炮并不看重。而作为火箭炮强国的苏联/俄罗斯有庞大的陆军,W同口径的火箭炮配属在不同等级的部队中,不需要某种火箭炮同时扮演团火力和师火力的角色。因此,多口径共架火箭炮并不是型号发展主流。直到美国的M270出现,这种能兼容227毫米火箭弹和陆军战术导弹的型号,算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多口径共架火箭炮。

随着冷战结束和军事行动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炮兵作战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少。灵活多样化成为对炮兵作战的新要求。

即使作为陆军大国,海外部署也是一种极为消耗资源的行动方式。需要派遣的部队数量越少越好。而对于这种部署规模有限的军事行动来说,如果能够用一种火箭炮兼顾不同距离、不同等级的火力打击任务,就能用尽量少的炮兵部队来完成尽量多的任务。对于陆军规模有限的国家来说,这类火箭炮的意义同样很重要。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最近一些年,国内科研单位开始涉足多口径共架火箭炮的研制。兵器工业集团已经研制成功SR5并推向国际市场。现在看来,航天科技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航天科技展出的型号中,有一种采用标准集装箱储运发射的多口径共架火箭炮。这有利于迅速动员民间公路运输力量,直接投入战斗。对于那些地形较为平坦、普通卡车可以直接下公路行驶的沙漠国家,只要征召足够数量的集装箱卡车,在卫星导航的指引下,就能立刻成为强大的炮兵部队。

我们未能得知航天科技集装箱火箭炮的自动化程度。从理论上说,只要预先设定好发射地点和时间,民用集卡司机可以完全不参与火箭炮的操作。只要按时抵达、按要求对准大致方向,炮兵指挥所可以通过数据链直接操作,定向器的瞄准偏差就可以用火箭弹制导系统来修正,成为一种低成本的“经济适用型网火”。

核导弹的和平用途

航天科技在展厅当中也有一些值得军迷关注的展品。例如长征11固体运载火箭。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东风31甲洲际导弹衍生而来的型号。它和导弹一样采用了储运发射一体车设计,火箭储运发射箱的后端和起竖装置与东风31甲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作为运载火箭,需要更大的整流罩来容纳卫星等航天器。因此,长征11在储运发射箱头部设计了一个向侧面打开的罩子。

为了承载火箭,还采用了多轴运输车。这种车辆的越野机动能力显然是不强的。但这并不是需要战备值班的弹道导弹,而是用于和平目的的火箭。采用多轴发射车,目的在于降低发射成本,可以在低使用成本的空场乃至平坦荒野上发射,对行驶速度和通过能力的要求都不高。

就在珠海航展结束后不久,长征11火箭成功发射一批卫星进入太空,体现了中国军民融合的决心与行动。

猜你喜欢

火箭炮制导火箭弹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三)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九)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八)
半岛上的“钢铁暴雨”
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