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舰炮陆用,守护蓝天

2017-03-20白光

兵器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炮弹药兵器

白光

在本届中国航展的兵器馆里,在防空反导区域展示了多款设计独到的自行高炮。其中,SA2型76毫米自行高炮很快成为媒体和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之一,外界纷纷将其称为“中国版天龙座”。

SA2高炮的定位是什么?为什么会在我军淘汰中口径高炮之后研制这样一款装备?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前往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采访了SA2型76毫米自行高炮的总设计师程广伟。

SA2的市场定位

《兵器》杂志(以下简称为“兵器”):在此前的北方“火炮日”上,SA2型76毫米高炮就参加了展示。据我们了解,SA2型76毫米高炮是由舰炮改进而来的,把它移植到地面平台上,是出于什么样的需求考虑?

程广伟总师(以下简称为“程总”):确实是这样的,76毫米舰炮作为一款成熟的舰载火炮装备,它的对海、对空作战效果均很出色。目前,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等海军舰艇上均有装备。另外,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已将其76毫米舰炮移植到陆上,研制了两型76毫米自行高炮。将76毫米舰炮移植到陆上,主要是扩大小口径高炮的防空反导空域和提高作战效能。

兵器:近年来国际上地面中口径高炮的研制并不十分活跃,陆地市场上基本是美欧的40毫米级别高炮唱主角,推出76毫米高炮的市场研判是什么?

程总:首先澄清一下什么口径高炮称为中口径高炮。火炮口径在40毫米至90毫米之间的高炮都称作中口径高炮。近几年,随着高炮防空任务的改变和制导弹药技术的发展,中口径高炮重新被美欧俄等国家重视和发展,主要集中在40毫米、50毫米、57毫米、76毫米几种口径上。所提到的40毫米高炮主要指的是40毫米埋头弹火炮和“博福”40毫米高炮/舰炮。

我所推出的76毫米高炮主要用于外贸。其主要背景是:2010年前后,我所和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了76毫米舰炮的陆化论证和变型设计工作,和北方工业公司开展了海外军贸市场需求调研和市场预测。调研结果表明国际战争热点地区,各类防空装备需求占80%以上,其中防空导弹、小口径自行高炮和弹炮结合防空武器售价昂贵,如同口径的意大利“天龙座”轮式自行高炮其报价在600万到800万美元之间。综合考虑,研发一型价格适中的车载中口径高炮,并兼顾小口径高炮和近程防空导弹的作战空域是研发的初衷。

SA2的研制和特点

兵器:请问舰用高炮陆化有哪些难点?例如舰艇的吨位和空间相对充裕,但在自行中口径高炮底盘选择上,是否会遇到技术瓶颈?,选择卡车轮式底盘而非履带底盘,是否主要考虑价格因素?

程总:舰用高炮陆化的主要难点一是舰炮与卡车底盘的适应性,艦炮的后坐力较大,火线高较高,现有底盘均不能承受,如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射击的稳定性和公路/铁路运输的通过性;二是360度射击精度的一致性,由于底盘车体横向承受后坐力能力不及车体横向,如处理不好,就不能很好实现多方位的作战效能。

选用卡车轮式底盘而非履带底盘,主要考虑的价格因素。只有选择卡车轮式底盘才能实现价格适中的车载高炮。

兵器:我们在SA2的研发中,是否考虑使用其他高机动底盘?因为据我们了解咱们研究所在此前的科研中曾使用过多种底盘。

程总:实际上本届航展上展出的SA2仅是一个基本型,底盘上装部分是通用无人炮塔,其最大后坐力和火线高均大幅减小、降低,重量也控制在10吨以下,具备了移植到其他底盘上技术基础。

兵器:考虑到76毫米舰炮能够兼顾防空和对海打击任务,咱们的SA2型76毫米高炮是否也具备平射能力?考虑到军贸热点地区的需求,76毫米炮榴弹的威力是否能够满足需要?

程总:具备。原来76毫米舰炮使用榴弹和预制破片弹两种弹药,榴弹对海,预制破片弹对空。SA2型76毫米高炮保留了76毫米舰炮的多任务作战能力和使用相同的弹药,其中榴弹直瞄打击距离在三千米以上,对地攻击距离在十五千米左右。

兵器:SA2的预制破片弹对固定翼飞机或者直升机而言,都具备较强的毁伤效果,它能否执行反导的任务?

程总:目前不能,主要是现预制破片弹杀伤破片威力有限。要实现其反导任务,需研制新型弹药,SA2研制阶段已安排76毫米AHEAD弹药研发。

兵器:就是说反导任务确实在SA2研制阶段就有所考虑?76毫米炮的打击斜距远高于小口径高炮,如果配装AHEAD弹药的话,反导效果是否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程总:是的。反导问题是我们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它本身就能覆盖小高炮和近程导弹的作战空域。根据35毫米AHEAD弹的反快速小目标效果,加上76毫米炮的发射能力,反导效果一定不差。

兵器:现在SA2配备的火控雷达是否可以满足独立作战或编组作战的需求?

程总:没问题。目前配备火控雷达可以指挥四门高炮,按照作战需求可以组成更大的作战编组。也能够有效指挥小口径高炮和发射不管防空导弹,因此SA2也可以与其他小高炮和防空导弹协同作战。

SA2的技术攻关和科研团队

兵器:在您的印象之中,SA2研制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技术瓶颈?

程总:总的来说,SA2的研制进展是比较顺利的,主要得益于现在单位推行精益研发和科研团队的精湛技术实力。但在研制中也克服了不少困难,比如我们前面谈到降低后坐力问题和射击立靶密集度难以达标问题。其中,横向射击立靶密集度达标最难。现在珠海航展上看到的底盘车架5点支撑结构是与“火炮日”展出的底盘车架4点支撑结构在外观上是不同。在底盘驾驶室正下方车架上增加一个支撑,形成全炮五点支撑结构,既能够弥补车架刚度不足产生的底盘振动问题,也不会增加整车的重量,还能解决横向射击立靶密集度不达标问题。

兵器:那么我们在舰炮基础上进行陆化,为SA2研制无人炮塔的过程中是否突破过一些技术瓶颈?

程总:SA2无人炮塔的优化设计是舰炮进行陆化的关键,是未来移植到其他底盘的技术基础。在SA2无人炮塔研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团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我们将舰炮位于甲板以下的供弹系统,整合进了炮塔火炮起落部分上。当然这个设计方案最初曾引起了相当的争议,因为部分专家担心弹药量变化会导致火炮起落部分重心、惯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射击精度。但是通过实弹射击试验,弹药量变化不会对射击精度产生影响。

兵器:那么把弹舱整合进炮塔,是否会对火力持续性造成影响?

程总: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就考虑了这方面的可能影响,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例如我们在设计中对补弹方法和措施进行了优化,保证补弹时间最短,试验表明满弹舱补弹时间比现在一般的自行火炮要缩短一半以上。

兵器:一般而言,舰炮耗电比陆装同类型号更大,SA2还需要其他车辆进行供电么?

程总:不需要。我们在底盘上安装先进的低噪声、震动小的初级电站。

兵器:那么现在对于SA2而言,实现行进间射击是否还有一些比较难克服的技术瓶颈呢?

程总:以现在卡车底盘实现行进间射击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横向小射角射击时的稳定性难以保证。根据我们已经在自行高炮上积累了技术和经验,只要将现卡车底盘更换位轮式/履带装甲底盘和安装相应的车体姿态、航向测量系统,行进间射击能力就可实现。

兵器: SA2型76毫米高炮是否采用了除炮口制退器以外的降低后坐技术。

程总:是的,我们重新设计了反后坐装置。

兵器:咱们SA2的研制团队的年龄结构如何?

程总:我们所始终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在SA2的研制团队中,我是60后,两位副总师是70后,其余技术骨干以75后为主,负责具体设计的成员有很多85后,现在90后也陆续参加了研制工作。

高炮发展和防空反导新技术

兵器:西北工程机电研究所作为火炮技术研发的主力,是否在此前储备了一些可以使用在高炮设计上的先进反后坐技术?

程总:是的,这方面我們的成果很多,不少技术也已经运用在诸如小口径高炮上。比如浮动机技术、电流变/磁流变式全炮缓冲技术、最佳后坐力控制(FORC)技术、膨胀波火炮技术等,都可以在未来高炮上应用。

兵器:从您这个角度来看,中口径高炮及其配用的弹药,未来应融合哪些新的技术?

程总:随着来袭目标变化,中口径高炮及其配用的弹药必须要跟着改变。中口径高炮应融合信息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弹药应融合制导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未来防空反导的军事需求。

兵器:从弹炮结合的角度来讲,SA2型76毫米高炮有没有考虑过天龙-50这样的外贸型防空导弹进行协同作战 ?

程总:完全没有问题,我们现在的指挥火控系统都是软结合,预留接口,完全可以和各种导弹和高炮协同作战。

兵器: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高炮具备针对过顶攻击的能力,SA2对于攻顶弹药是否有相应的攻击能力?

程总:没问题,在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了应对快速过顶目标攻击问题。SA2火炮的最大射角为85度,火炮起落部分的跟踪目标速度和调炮时间是目前高炮中最先进的。

兵器:那么是否可以认为SA2是高炮系统里面最适合执行反导任务的?

程总:从反导角度而言,末端以前的反导肯定不是高炮的任务,必定由导弹反导系统先上。但是如果有突破导弹反导系统的目标进入了76毫米高炮的射程,SA2可以通过连续射击76毫米AHEAD弹或发射制导炮弹有效摧毁之。

兵器:至少从火力持续性来讲,高炮是否超过导弹?

程总:的确,从射向有效毁伤目标的质量占比来看,高炮发射炮弹的“消极质量”明显更少,这也是高炮与导弹并存的技术优势。

兵器:对于C-RAM任务而言,是否高炮具有天生的成本优势?

程总:对。国际上已由许多国家研制成功C-RAM高炮。

兵器:未来在SA2上是否会装备AHEAD这样的弹药?

程总:是的,在研制SA2的同时,已开展76毫米AHEAD弹的研制。这是SA2区别于意大利76毫米高炮的显著特点。

兵器:您作为高炮领域的专家,能够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采用转管和转膛技术的高射速小口径高炮与SA2这样的中口径高炮之间,到底是协作关系还是竞争关系呢? 从高炮乃至防空系统发展来看,小口径和中口径高炮各自有哪些优势?

程总:提的问题有点绕。小口径和中口径高炮本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关系,原本小口径高炮主要对付突入低空超低空之内的目标,中口径高炮主要对付突入中低空之内的目标,但随着防空导弹技术的发展,突入中低空之内的目标均有近程防空导弹来对付,而且比中口径高炮命中概率高的多,自然中口径高炮发展就停滞了。近程防空导弹和相比小口径高炮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对付突然进入低空超低空之内的目标上,对付超低空目标是近程防空导弹的盲区,因此只有高射速的小口径高炮承担此任。为了高效拦截进入低空超低空之内的目标,只有大力发展各种小口径自动机技术,如提到的转管和转膛技术,提高高炮的射速。这也就形成了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相结合的防空局面。随着航空技术和精确制导弹药的飞速发展,固定翼飞机进入中空、低空、超低空空袭的方式已不复存在,替代的是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无人机、武装直升机,以及大口径炮弹、迫击炮弹和火箭弹等弹药类目标,给近程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相结合防空局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的技术体系和能力均不能有效对付新出现空袭威胁。痛定思痛,这才有重新发展中口径高炮技术的机遇,可以确定的是:这轮的中口径高炮技术发展一定火炮和导弹技术的融合发展,装备作战效能更高、作战成本更低。

兵器:北方公司在智能化弹药和信息化弹药研发上取得了大量成果,多款末制导和末修正弹药都已经投入市场,我们在研制中是否能够借鉴这方面的经验以及积累的技术?

程总:是的。实际上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多款较为成熟的火炮信息化弹药。例如美国使用50毫米链炮(射速每分钟220发),增加制导和火控单元后,它一次可以制导10枚3P智能弹药对付多个来袭目标,意大利研制了76毫米微波驾束制导弹,俄罗斯研制了57毫米激光驾束制导弹药,并对牵引57高炮进行了多项重大改进。因此,在中口径高炮上快速连续发射智能化弹药和信息化弹药进行防空反导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最新的弹炮融合技术。原来我们说弹炮结合,只是把导弹和高炮组合在一起了,而现在这种高炮和制导弹结合,才真正能融合二者的优势。简单的解释就是火炮发射替代了导弹发动机,使导弹可抛弃发动机这样的“消极质量”,把有限的质量和空间留给制导和战斗部。

兵器:在您看来,在未来会不会还有可能出现一些这种中口径甚至大口径这种车载高炮?

程总:要进行充分论证。因为高炮口径越大,它产生的后坐力、自身重量、惯量也随着增大,对底盘的选择就有更多的限制条件,潜在可供选择的底盘就会减少,而且对底盘机动性的影响也会很大。此外,在火炮口径选择上,首先要根据目标的类型和特点来确定弹药,再根据弹药的质量、毁伤效果来论证所需要的火炮口径。从技术储备上,并没有太多的问题。

兵器: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程总:欢迎《兵器》常来 。

猜你喜欢

高炮弹药兵器
口径的选择 What Is the Proper Caliber?
人影作业高炮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六盘水市人工影响天气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管理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微观航母之弹药贮运作业(上)
网上“兵器”大检阅
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