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相溶剂法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研究

2017-03-19付百赫

辽宁化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验法混相段塞

孙 宁,付百赫

(1.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随着国内外利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逐步成熟,CO2驱已成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分为 CO2混相驱和 CO2非混相驱两种方式[1-3]。目前的研究理论及相关实验均表明,CO2混相驱的采收率高于CO2非混相驱,但国内外对于降低CO2最小混相压力(MMP)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混相气体法和混相溶剂法[4-5]。混相气体法主要为注入液化气,但该方法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存在安全隐患;混相溶剂法则主要为注入有机溶剂,通过相互接触,使CO2与原油在较低的压力下达到混相状态。国内外确定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包括理论计算法和实验测定法。但是,一般理论计算法精度不高且适用性受限。试验测定法包括细管实验法、升泡仪法、界面张力法及蒸气密度法等。其中,细管实验法为国际上通用的测定方法,其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强[6-7]。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混相溶剂法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通过细管实验法对最小混相压力进行测定,并采用室内实验手段对该方法进行研究,验证其可行性。

1 混相溶剂法降低 CO2驱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研究

细管实验法是一种有效的确定最小混相压力方法,能给出可重复的精确实验结果。本文分别测试了注入压力分别为20 MPa、25 MPa、30 MPa、35 MPa、40 MPa及45 MPa下的细管实验最终采收率值,并绘制成曲线,通过曲线拐点来确定首次发生动态混相的最小混相压力。

1.1 实验仪器及材料

细管实验法的主要仪器为恒温箱、ISCO泵、高压活塞容器、200目填砂细管、液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回压阀等,主要实验材料为 95 ℃下粘度为3.6 mPa·s的YSL油田模拟油,矿化度为6 778 mg/L的模拟地层水及纯度为99.9%的CO2气体。实验仪器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细管实验法实验仪器连接示意图

1.2 混相溶剂的选择

选取柠檬酸异丁酯作为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可使高含蜡原油降粘率达50%以上,同时降低CO2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进而降低最小混相压力。

1.3 实验结果

分别测定未注入混相溶剂及注入尺寸 0.3%HCPV混相溶剂段塞条件下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注入压力与采收率关系曲线

由图2可以看出,未注入柠檬酸异丁酯时测得的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2.4 MPa,而注入段塞尺寸为 0.3% HCPV柠檬酸异丁酯时所测得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0.1 MPa,混相溶剂法可降低最小混相压力2.3 MPa。

2 混相溶剂法提高 CO2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实验仪器主要包括恒温箱、ISCO泵、高压活塞容器、岩心夹持器、六通、压力表、回压阀、液体计量装置等。

2.1 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设计见表1。

表1 CO2驱油效果实验方案

2.2 实验结果

各方案的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水驱至含水率达到98%时,单纯注入1.2 PV CO2的混相驱阶段采收率为9.25%,注入0.1% HCPV、0.2% HCPV、0.3% HCPV的柠檬酸异丁酯+1.2 PV CO2的混相驱阶段采收率分别为13.34%、15.59%和17.22%,比单纯注CO2驱油分别提高了 4.09、6.34、7.97个百分点,混相溶剂法改善CO2驱油效果明显。随着注入混相溶剂段塞尺寸的增加,CO2驱油效率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

表2 不同方案的实验结果对比

3 结 论

(1)提出了一种利用混相溶剂法降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新方法,通过细管实验测得的CO2驱最小混相压力为 32.4 MPa,添加段塞尺寸为 0.3%HCPV的柠檬酸异丁酯后测得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0.1 MPa,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降低最小混相压力2.3 MPa。

(2) 随着注入柠檬酸异丁酯段塞尺寸的增加,CO2驱油效率不断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因此存在最优注入段塞尺寸。

(3)进行了多组CO2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柠檬酸异丁酯段塞后的混相驱阶段采收率明显增加。当段塞尺寸为0.3% HCPV时,混相驱阶段采收率最大,为17.22%,较单纯注入CO2驱油方案提高了7.97个百分点。

[1]汤勇,尹鹏,汪勇,孙博,侯大力. CO2混相驱的可行性评价[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33-138.

[2]高超,杨宪,冯永泉,姜刚,杨满平. 高含水油田CO2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及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04:138-140.

[3]王丽,卜祥福,伍锐东. CO2混相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石油化工应用,2010,Z1:4-7.

[4]毛振强,陈凤莲. CO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61-64.

[5]李春芹. CO2混相驱技术在高89-1块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06:328-329.

[6]彭超,刘建仪,张广东,彭远进,郭凯. 降低CO2驱油最小混相压力新方法[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48-51.

[7]赵海峰,刘晨彤. CO2混相驱机理及最小混相压力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7:95-98.

猜你喜欢

实验法混相段塞
一种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
CO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
组合段塞工艺解除凝析气井水锁伤害实验评价
苏北区块最小混相压力预测
一种碱激发混凝土的实验法配合比设计和性能研究
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末期段塞优化提效室内物理实验*
记忆恢复现象在文字材料和语音材料中的差异研究
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探析
杂质气体对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和原油物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