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2017-03-19谷明慧
谷明慧
摘 要:学生不爱听思政课反映出当前思政教育中存在内容、形式枯燥等问题,深入剖析后折射的是当前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教学研究不够、思政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全过程思政教育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队伍建设;教学研究
一、引言
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从“学生为啥不爱听”引出的问题
思政课重要但不好上,往往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下面的学生却一片低头,或看手机,或睡觉,能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多,思政课学生不爱听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短板和问题所在。
当前思政课内容、形式枯燥是学生不爱听的最主要原因。首先是思政课内容枯燥。党领导下的思政教育是一脉相承,不断与时俱进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讲述思政课中涉及的内容或知识点很可能在学生上小学、中学时就阐述过,学生听到的总感觉似曾相识,在内容上没有新意。同时,大多数高校思政授课老师在授课内容的与时俱进上做得还不够,在新知识点的挖掘上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提炼,总是习惯于陈词滥调,有的老师甚至一本备课本用上好几年。当今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知识的获得比以往更加容易,一般来讲,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并不会太珍惜。并且思政课知识体系是横向的,学生早听可以晚听也可以,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不听也可以。其次,思政课上课形式枯燥。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授课形式大都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讲课形式为主,高校学生经历了十多年这种授课形式的“熏陶”,对说教式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早已有了“免疫力”,甚至内心有抵触上课的心理。当前,大多数思政老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与学生互动不足的问题,整堂课基本上是老师在讲,仅有的互动也就是老师提几个问题,然后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与学生互动不足出现的情况就是,老师讲的很累,而学生听的也很累,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是答非所问、不知所云。
思政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是制约思政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高校讲思政课的老师不少,但能讲好思政课的老师却不多,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当前高校特别是高职类院校在就业率等指标的“指挥下”,普遍对学生的专业课程比较重视,而在思政教育上下的“功夫”不深,对思政教育的科学性、重要性及规律性认识不足。二是对思政教师队伍的培养投入不足。认识上的缺位直接导致对思政教师队伍培养投入不足,高校在思政教师的人才引进比起专业教师有较大的差距,思政教师人均承担的课程量远超专业课教师,工作量大但老师少,要想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当前高校思政教师有相对部分是“半路出家”,有的是辅导员转任的,有的是行政转任的,缺乏系统性的培训。
三、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1、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要加大思政教育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思政教师数量,引进专业思政教师,改变当前一个思政教师对成百上千学生的窘况。加强现有思政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教师间、高校间相互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要加大思政教育类科研项目经费投入,适当提高思政教育类科研项目的比例,遴选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勇于创新的中青年教师,以项目资助等方式予以重点培养。
2、加强思政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思政教学研究首先在内容上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党领导下的思政教育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政内容上把握好时代特点,在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中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加强思政教学研究在形式上也创新教学方法。一是要利用好新媒体。根据网络时代特点,实行线下与线上两个课堂的相结合,鼓励思政教师通过微信、qq、微博等媒体与学生进行跨时空的交流。突破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二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说教式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应当创新方法开展体验式教学不断增加学生的兴趣。由老师“主演”变为老师“导演”——老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设置小班讨论、論坛演讲、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活动参与、交流体验、分享成果,经过教师的对话点拨,达到感悟道理、升华认识的目的。
3、做好资源整合,建立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思政教育体系。
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不仅仅是思政老师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思政教育体系。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学生诉求为教育引导的切入点,让学生参与其中。要其次是要体现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仅仅靠开展思政教师开展几堂思政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整合资源,把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去,要将思政教育拓展到专业课授课、学生活动、公寓管理、社会实践等各个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