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题库考试改革对教师心理的影响

2017-03-18华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影响

摘 要: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通过考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传统的考试方式已不能发挥此种功能,顺应形势发展的题库考试逐渐显示出相应的优势,教、题、考、判权限的分离对任课教师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题库考试 权限分离 心理影响

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首先通过考试来体现。考试作为检验教学结果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学校监督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仍有部分高校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任课教师出题、阅卷、登分,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人为操作可能性大,错误率高,缺乏公平公正。顺应形势发展的题库考试改革将教、题、考、判权限的分离,逐渐显示出相应的优势,对任课教师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一、权限的分离对教师心理产生的影响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研究性、应用性或技能性人才,各学校根据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了相应的培养方向,因此,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无法达到统一标准和要求。办学历史较长的学校大多会效仿传统的考试方式,未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教、考、判都是任课教师说了算,过于强化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结果的好坏也是任课教师一句话来决定,造成学生平时不专心学习,忙于与任课教师拉关系,或者通过做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活动来提高考试分数。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受任课教师个人影响,多讲少讲,讲深讲浅,随意性大。采用题库考试限制了任课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考试命题和判卷的片面性和不规范性。为了达到学校的教学管理目标要求,任课教师对待教学活动不能再三心二意,更不能敷衍了事,工作的压力也自然增加。面对新的要求,教师能否调整个人的心态,适应新的变化,也是一种必须克服的心理压力。

二、社会因素对教师心理产生的影响

考试方式的改革势必要求配套的考试管理制度来匹配。从考卷的组成、考试的组织、成绩的评定等多方面改革都会引起学校、学生及家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改变产生的新变化,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自身应对能力是否平衡会产生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教得好不好,学生来不来上课,学生考试过关率都与任课老师休戚相关。这也是任课老师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三、考试改革下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一)从思想上接受题库考试的改革。打破原来的思维,坚信题库考试的先进性和可取性,能够从一定高度认识考试改革的必要性,转变旧的教育理念,将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树立科学育人的教育观,正确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创新学习。并借改革之风,推进个人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从行动上配合题库考试的改革。减少本职工作外的各项兼职业务,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者授道解惑的使命,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果。多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挖空心思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改变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在考试命题上多下功夫,建立新风气,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从心理上实现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不提倡注入式教学,课堂不需要树立一言堂的权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承担着为国家输送真正所需人才的重担,只有客观公正公平的考试制度才能检验出一个教师真正的授课水平。实现心理角色的转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我调适法。改变自我是应对压力的首要途径。现今社会采用题库考试,是考试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教师只能顺应潮流,贯彻执行学校的制度。在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时,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改革中的障碍和因难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往好处想,努力在消极情绪中加入一些积极的思索。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

2.情绪控制。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尺度,不仅可能伤害到学生,也破坏了自己的形象。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学会情绪合理宣泄。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4.接受团队帮助。当教师感受到压力大时,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独自烦恼。与其他众多的教师進行讨论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办法。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学习别人好的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释放心中的压力。

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保证健康的心理。

6.坚持学习充电。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呢,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就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进而还可能引起教师的焦虑,心灵的苦恼。因此,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总的来说,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1]苏玉华.对教考分离模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

[2]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

作者简介:华钰(1976-),女,云南工商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影响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危机识别途径分析
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的心理影响研究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对头胎子女的心理影响研究
研究性学习对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影响
浅谈主题酒店心理因素空间设计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家庭临终关怀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