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造船“双管化剩”成绩斐然

2017-03-18吕龙德

广东造船 2016年6期
关键词:船型造船业造船

吕龙德

江苏省形成了南通、泰州、扬州三大远洋船舶和海洋重工装备基地,其造船产能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该省认真落实《关于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等产能转移化解政策,实行造船业“去补并重”,不仅有效化解了巨量落后产能,而且较好地拉升了高端产能,为我国造船业化解过剩产能率先树立了典范。

三年多去产能670万载重吨

虽然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位居世界首位,但在低端“转悠”、“大而不强”的窘态也成了中国造船业的难题。正是因为造船业长期持续低迷、低端产能严重过剩,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化解船舶行业的过剩产能。江苏省对此积极响应,出台了《江苏省船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力争用5年时间化解全省船舶过剩产能1000万载重吨。目前,该省船舶行业已化解了过剩产能670万载重吨。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江苏造船完工量为317艘1657.5万载重吨。此轮提出清退1000万载重吨船舶产能,占到了去年总产能的60%左右。

江苏省化解造船过剩产能的基本原则是严控新增产能、优化存量产能,关停出清“僵尸企业”,不再核准新增产能项目,鼓励企业自律产能和采用兼并重组方式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以避免内部无序恶性竞争和提高产业集中度。2014年,江苏船舶工业主管部门专门成立了江苏省淘汰落后产能协调小组,经过近3年大刀阔斧化解,一批“先天不足”的企业在市场机制下被淘汰出局,还有一批企业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有序引導退出了市场,其中仪征、启东、南京等地区通过关停、重组、兼并、转型等形式积极化解造船过剩产能,不仅提升了高效率、智能化、低能耗和绿色环保的优质产能,形成了合理的产能结构,而且促使“小而散”的民营造船企业基本实现清退或转型。

江苏省 “化剩”同时还在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与转型投入、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造船业的扶持力度,有力推动了许多骨干船企采取合资、合作、产权流转、股权置换等多种市场化手段实施兼并重组,使企业增强了产业优势,如江苏新扬子江造船有限公司整体收购了江苏长博造船厂有限公司,并与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联合重组,形成了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生产优势。经过持续优化整合,该省排名前十船企造船完工量占全省的78.4%。

向高端市场挺进

我国造船产能过剩实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在过剩的另一端则是高端产能远远不足,如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豪华邮轮、冰区极地运输船等。同样,江苏造船业产能也是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船舶领域。为此,江苏造船业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中高端产品设计建造,不断向高端市场迈进,并初见成效。

江苏船舶业推动产业升级的经验主要有:一是以科技创新带动高端产能生产能力提高。该省抓住技术复杂船型需求持续活跃的有利时机,快速提升LNG运输船、大型LPG船等产品的设计建造水平。同时,突破豪华游轮建造技术,积极开展基地航行船舶、清洁能源船舶、超大型矿砂船、大型工程船、南京磷虾捕捞船等高技术船型开发。此外,全面提高海工装备研发、建造和项目管理水平,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二是发力补齐产业短板。针对船舶关键技术领域、售后服务、国际网点布局等方面短板,江苏省重点开展船舶性能优化、节能与新能源、智能船舶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推动行业核心研发拥有,并大力发展高端配套。三是加强智能化和绿色制造。江苏造船业不仅在船型设计方面迎合绿色船型需求,而且以扩大机器人应用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智能制造手段为切入点,支持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和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发,全力推动船舶绿色制造。

近年来,江苏省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有效提升了精细化管理能力、工艺工法创新能力、降本增效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实现了破局发展,如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30万吨超大型油船等船型在业内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目前,江苏省建造散货船比例不断下降,高端绿色环保船型占比稳步提升,造船效率迅速拉升。

江苏省造船产能“化剩”之路,不仅彰显了中国造船第一省的魄力和能力,也必将为中国造船业提供信心和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船型造船业造船
浙江省集装箱河海联运发展现状与趋势
日本造船业行贿案对中国反腐建设的启示
我国造船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提高船用辅锅炉热效率方法的分析
我国内河船型发展相较于航道发展的优越性分析
提高天津港主航道船舶交通流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