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好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7-03-18乔继斌
乔继斌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讲练结合,可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的讲虽然深刻到位,却对于学生的练习把握不到位,特别是练习在课前、课中、课后的递进式设计上还有研究的空间,为了避免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的这一窘态的出现,教师必须让练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到有效、高效的作用,探究练习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呈现形态。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作用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85
数学学科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数学的学习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不能依赖于教师的填鸭式讲解,而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把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知识,反过来又用刚刚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强化练习的作用,让练习来促进数学课堂的有趣、高效。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会兢兢业业地讲个不停,因为在教师的眼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只有靠老师的讲授才能学会。经过十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中多了游戏、活动、小组合作,花样翻新不少,可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吗?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吗?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恰如其分、层层递进的高质量的练习来实现。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为例谈谈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课前练习——巩固旧知识导入法
五年级上册的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就已经对分数有接触,他们在三年级的课堂里有过简单的观察、操作,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已经会读、会写简单的真分数。而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学习的,达到对分数知识的系统化,对分数的理解由简单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开始,为以后进行分数的的计算、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奠定基础。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了填一填的练习:
(1)( )的分数单位是( ),分母为7 的最小假分数是( ),最大真分数是( )。
(2)( )的分母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加上( )。
(3)( )÷48 = 0.75=27÷( )
(4)(五分之四)吨既可以看作5吨的( ),又可以看作( )吨的( )。
(5)一堆煤有5吨,平均分7次运完,每次运( )吨,每次运这堆煤的( )。
(6)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是3米的( ),每段长( )米。
(7)(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了。
(8)(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9)要使分数八分之a是假分数,九分之a是真分数,a应是( )。
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温习、巩固了三年级所学的知识,并对马上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了感触。
二、课中练习——新旧知识衔接法
本节课中《分数的意义》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可以理解为单位“1”,用分数表示几分之几;同时还可以把几个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为单位“1”,同样可以用分数表示几分之几。课中若有以下练习,学生会从一个物体的单位“1”过渡到几个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的单位“1”。
(一)结合情境列式
(1)结合书本提供的具体情境,思考:一个苹果的1/2 是多少?6个苹果的1/2 是多少?
(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观察)
(2)张开想象的翅膀,把6个苹果都平均切成两半,6个苹果的1/2 是不是6个1/2 ?
(这一环节是结合第一题画图得出结果,再加上孩子们的想象,把“求6的1/2 ”这个数学问题转化成“求6个1/2 ”的问题,学生会轻松地由旧知识的回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二)理解算式的意义
6个苹果的1/3 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用:6×1/3=2(个)来计算。可是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它和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一个学生曾作出这样的解释:把每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取出1份,一共有6个1/3 ,根据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列出算式。
这样学生从画图中的直观到想象中的理解,从感性已经开始向理性过渡,这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课中练习——新知识层进法
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而要想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就又需要练习来做桥梁。
(1)学生可以就自己的文具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些文具的几分之几?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2)求36岁的1/4。学生还可以从分数自身的意义入手,结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解释算理。有一个学生这样讲到: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可以列出算式:36÷4。还可以根据求36的1/4 ,就是把36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把算式列成36÷4×1。
学生在练习的循序渐进中不知不觉对于新知识有了阶梯性的学习。
四、课后练习——新知识探究法
课后练习一般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巩固当天学习内容而设置的,这虽然对学生学习知识能起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的作用,但是对于下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有不利影响,所以,在设置课后练习时最好是包括两类练习:一是当天内容的巩固;二是明天马上学习内容的探究。这样的练习会让学生有探究新知识的挑战欲望。
我在讲完《分数的意义》一课后,设置了以下练习: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 小时。
(3)请你们自己设计生活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并解释算理。
这三个练习的设计,达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第三小题的设计,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练习的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学习数学,使学数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参考文献:
[1] 朱明秀.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270-271.
[2] 张仁贤.有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39-40.
[责任编辑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