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带来一个新世界
2017-03-18电影筛子
电影筛子
作为一个真人,是否真的具有“自由意志”,还是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早已成了按程序行事的“机器人”?
在尘土飞扬的荒蛮小镇上,到处都是美国西部片角色打扮的人走来走去,这些人里大多是智能机器人,他们所在的“西部世界”,是个供外来者畅游的主题乐园。游客同样身着马靴,戴着牛仔帽,他们从现实世界来到这里,为的是体验一把西部片英雄的感觉。所有的游客和机器人原本都应在乐园管理者的实时监控之下,可逐渐地,智能机器人有了觉醒的迹象,游客们面临危险……
哪怕你没看过HBO新剧《西部世界》,单凭上述简介,就能发现这剧绝非单一类型,至少是西部、科幻两大元素杂糅。而这一创意的来源,是1973年上映的同名电影,该片的编剧正是创作了《侏罗纪公园》小说的迈克尔·克莱顿——这位学医出身,在文学和影视领域都成就非凡的作家,似乎对主题乐园这一事物有着很深的执念。而对当今电影界来说,特效技术的进步使游乐项目在银幕上的呈现更为丰富和逼真,“主题公园”框架又能帮影视作品吸纳更多类型和元素。于是,近年来《侏罗纪公园》和《西部世界》的重启,就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虽说是改编自1973年的电影,但这部新剧实际上只借用了“西部世界主题乐园”这个概念。当年影片上映时,赶了个西部片热潮的尾巴,观众们得以跟着影片主人公体验一回普通人当西部英雄的感觉。可现今观众对西部片的热情已不比当年,这部新剧的灵感来源也转向年轻人更熟悉的电脑游戏——剧中关键人物“黑衣人”,就是个标准的“角色扮演游戏高级玩家”,不但对西部世界里的线路地图了如指掌,还仗着熟悉攻略、装备精良,在游戏中抄近路甚至作弊,玩儿得肆无忌惮。此外,编剧还不忘加入许多经典文化元素,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米开朗基罗的画作《创造亚当》都成为剧情的重要元素,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也被多次提及,而引用最多的,当数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台词。
吸纳如此多的文化元素作为意象,对本剧的编剧、导演兼制作人乔纳森·诺兰来说并不是第一次,想想他之前参与创作的《星际穿越》《致命魔术》《记忆碎片》等影片,哪个不是捧出一大堆意象,让观众猜得头疼?这回《西部世界》的观众们摸准了创作者的习惯,每周的最新一集一经放出,社交网络上就涌出大量分析讨论,剧迷们在核对自己上一集的推测是否准确的同时,又纷纷猜测后面的剧情走向。
观众如此深入挖掘、反复思考,给创作者提供了往剧情里塞进更大信息量的可能。比如剧中将智能机器人的觉醒设定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你很难一下子分清哪些行为是被驱使的,哪些是自主的;而高级玩家“黑衣人”,剧情也在很长时间里根本没有交代他的任何背景……要搞清所有行为的深层动機,观者就必须专注观察人物的每个行动,这样一来,创作者的初衷才能被观众更全面彻底地吸收。
相比一个多小时的电影,电视剧有更充足的时间架构自身的世界。在现实中,人类虽然在幼年时已逐渐获得自我意识,但无法准确表达出来,而剧中的智能机器人则恰相反,先能够表达内心感受,之后渐渐开始自我认知。所以当机器人在“西部世界”中按照设计者的思路——在循环往复的情节设定中,反复经历各种不幸,逐渐拥有自我意识,产生改变的渴望,想要成为自由的人——旁观这一历程的观众,不但更同情剧中的机器人,更重要的是,观者得以借这样一个机会来拷问自己:作为一个真人,是否真的具有“自由意志”,还是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早已成了按程序行事的“机器人”?
科技进步带来太多新鲜事物,而其中那些最优秀的,终将引领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