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伯尔尼的专列
2017-03-18
2017年1月15日下午,一列瑞士政府专列从苏黎世中央火车站启动,驶向首都伯尔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陪同下,乘坐这辆专列,开始了对瑞士联邦的国事访问。
习主席的访问,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瑞士,写下了中瑞关系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非常巧合的是,差不多在67年前同一时刻,1950年1月17日,时任瑞士联邦主席珀蒂皮埃尔致函毛泽东主席,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9月两国正式建交。
中国和瑞士,是在许多方面相差悬殊的两个国家。首先是面积,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瑞士领土4.13万平方公里的200多倍;中国人口13.5亿,是瑞士人口830万的约150倍。中国地大物博,而瑞士恰恰相反,基本没什么地下矿产资源,煤、铁矿石、石油等完全依靠进口。
尽管有着如此巨大的反差,但中瑞两国却是大小国家合作的典范,瑞士在新中国外交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有着特殊重要意义。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部署。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看到了新中国的国际分量。
若干年后,当施瓦布在瑞士达沃斯,这座阿尔卑斯山最高的雪山小镇,创办世界经济论坛后,中国依然在这里扮演了重要角色。施瓦布曾經邀请邓小平参加1979年年会,邓小平没能亲自出席,但中国政府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团前往达沃斯,开启了中国与论坛间的长久友谊。
令人瞩目的是1992年,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大雪纷飞中来到达沃斯,出席论坛会议并访问西欧,这也是中国总理第一次来到达沃斯。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此行无疑是打破那些无理取闹的重要外交行动。李鹏在达沃斯论坛上作了《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的主旨演说,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和成就,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坚定决心。
从苏黎世开往伯尔尼的火车行程,并不长,大约在70分钟左右。我曾经坐汽车从苏黎世到伯尔尼,也不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伯尔尼与苏黎世截然不同,苏黎世充满了金钱气息,而伯尔尼宁静温和。有着800多年建城史的伯尔尼,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中世纪的痕迹。老城中著名的拱廊建筑,集聚着钟表店、巧克力店、咖啡店等特色店铺。我去其中一个咖啡馆喝了一杯浓缩咖啡,外加一个核桃派。这个咖啡馆楼上,是爱因斯坦故居,据说,相对论的初稿,就是坐在这个咖啡馆的皮椅上起草的。因为伯尔尼平静缓慢的风格,有人开玩笑说:“千万别在星期五对伯尔尼人讲笑话,不然的话,他会在星期天做弥撒时笑出声来。”不过,因为相对论诞生在伯尔尼,伯尔尼人确实是笑到最后的人。
从苏黎世开往伯尔尼的专列,是新一年国际外交舞台的聚光之作。特别是在今年这样一个重要时刻,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世界都带着期盼的目光,等待着中国的声音。
1月15日下午,在专列行进过程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受瑞士联邦洛伊特哈德主席夫妇邀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茶畅谈。习近平指出,中瑞关系堪称大小国家合作典范。中瑞双方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看法相近,我们愿同瑞方密切在国际事务中协调。
从苏黎世开往伯尔尼的专列,远方还有达沃斯。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作了《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底气十足的“中国声音”,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主题,并且正是这种“领导力”的有力注解。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施瓦布说,在“逆全球化”风潮和保护主义趋势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全球领导者的代表尤为重要。
相比那些忙于“筑墙”并且还要让别人出钱的人,开往伯尔尼的专列,寄托着世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