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球头型鼻泪管置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效果的比较

2017-03-18刘家艳卢亚梅周致炎周元清朱素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2期

刘家艳+卢亚梅+周致炎+周元清+朱素文

[摘要]目的 比较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DCR)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NDO)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7例ND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65例92眼)和常规组(102例119眼)。微创组采用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治疗,常规组采用DCR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与DCR治疗NDO的效果相当,而前者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鼻泪管阻塞;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鼻腔泪囊吻合术

[中图分类号] R77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b)-0107-03

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以溢泪为主要症状,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能与女性泪道生理结构及女性爱哭等原因有关[1-2]。阻塞在整个泪道系统中任意一点均可能发生,由于鼻泪管顶端或中部常有生理性狭窄,使得鼻泪管阻塞(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NDO)成为LDOD中的常见类型之一[3]。NDO发生后,泪道阻塞引起泪液长期潴留,易滋生细菌,成为潜在的感染灶,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急慢性泪囊炎、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失明[4-5],而溢泪、泪囊区红肿伴脓性分泌物又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目前,临床治疗NDO的方法以手术为主,其中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DCR)是经典术式之一,手术成功率高,但泪道正常生理结构受到极大破坏,且操作复杂、费用高、术后颜面部留下瘢痕,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7]。隨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微创外科的完善,一些如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等新型微创手术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推崇[8]。本研究旨在对比研究球头型鼻泪管置入与DCR对于NDO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7例ND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NDO的相关诊断标准,诊断基于临床症状、泪道探查等;排除既往陈旧性鼻部及面部外伤、鼻腔手术、鼻腔肿瘤、急慢性鼻腔炎以及严重鼻中隔偏曲等鼻腔异常者,排除因眼睑肿物、眼睑位置异常或结膜松弛综合征等引起的溢泪,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以及依从性差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微创组(65例92眼)和常规组(102例119眼)。微创组中,男18例(29眼),女47例(63眼);年龄22~75岁,平均(59.34±10.68)岁;病程5个月~33年,平均(7.35±4.24)年。常规组中,男27例(38眼),女75例(81眼);年龄21~77岁,平均(58.79±10.74)岁;病程0.5~29年,平均(7.21±4.30)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裂隙灯检查,排除下泪小点闭塞及泪小点内、外翻。泪道可探通并确定病灶位于鼻泪管;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患者行对症治疗,使各项指标达到手术标准,以降低手术风险;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待月经干净3~7 d后再行手术;术前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5 ml∶24.4 mg,国药准字 H20020106)滴患侧眼(4次/d,1~3 d)及常规冲洗泪道(1 次/d,至冲洗时无黏液及胺性分泌物流出)。

1.2.2手术方式

1.2.2.1微创组 采用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治疗,丙美卡因呋麻滴鼻液棉片麻醉收缩下鼻甲,1%利多卡因泪点及鼻黏膜表面麻醉,并沿上泪小点至泪囊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成功后,用带引线的泪道探针由上泪点穿鼻泪道引线备用,然后用泪道扩张器扩张上泪小点,将泪道探针自上泪点插入达下鼻道,上拉引线上端,使下端退至针管内,探针接注射器,取线钩伸入下鼻道,勾住针管,注水同时上提针管,再将引线下端冲入鼻腔,退钩、取出引线下端;引线下端连接已配套准备好的扩鼻泪管绳牵引线,牵上方引线将其引入鼻泪管及泪囊,并上下来回牵拉以扩大鼻泪管管腔;退出扩鼻泪管绳,将引线下端连接球头型硅胶管牵引线,并将其拉入泪囊;球头达泪囊,尾部留置鼻腔内,剪断引线,由下泪小点冲洗泪道通畅后术毕。术后第3天冲洗泪道1次,以后每周冲洗1次,共4次,并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4~6周。

1.2.2.2常规组 采用DCR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头部上扬30°,行泪囊区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成功后,于内眦鼻侧3~5 mm向下沿泪囊区做深弧形切口,分离泪前嵴、内眦韧带及泪囊窝,使用血管钳在泪颌缝与泪骨分界处轻轻压迫泪骨骨板,先用小咬骨钳咬除骨质,再用大咬骨钳以泪前嵴为中心扩大骨孔,暴露鼻黏膜、泪囊,分别作“工”形切口,并将前后瓣分别与鼻黏膜前后瓣吻合2针,间断缝合切口,包扎,术毕。术后常规抗感染、止血处理,术后第3天冲洗泪道,以后每周冲洗1次,共4次,并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4~6周,术后7 d拆除皮肤缝线。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疗效判定

治愈:溢泪、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加压冲洗泪道通畅;无效:溢泪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泪道阻塞,冲洗不通。总有效=治愈+好转。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NDO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因鼻泪管顶端或中部常有生理性狭窄、慢性炎症、异物进入、外伤、药物等各种因素,引起鼻黏膜反复充血、增生,发生粘连以致膜闭,使泪液无法流入鼻腔而致溢泪[9-10]。泪液长期滞留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易造成泪囊急慢性感染,进而继发慢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粗燥等,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向周围组织蔓延,可造成皮肤红肿、溃烂,形成瘘管,甚至波及颅内,威胁患者生命[11]。目前,NDO的治疗主要以泪道疏通及泪道重建为主,其中DCR为传统手术,可在直视下完成泪道重建,成功率高达85%以上,疗效肯定,但该术式操作复杂、损伤大、耗时长、术中易出血,术后疼痛、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且切口瘢痕明显,影响面容,患者不易接受[12]。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微创疗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其优势在于:①操作简单,不切开皮肤,无需照顾,术中出血少或不出血,患者无痛苦,反应轻,易耐受;②不改变原有解剖位置,手术可重复,安全性较高;③术后无瘢痕形成,美观且效果良好;④作为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硅胶具有耐热、无毒、组织相容性好、弹性、可塑性及柔韧性佳等特点,可长期在鼻泪管中留置,不会发生排斥及毒副作用[13];⑤球头型硅胶管的球头固定在泪囊与鼻泪管之间的窄缩带,不仅不易脱落、滑出,同時可有效引流,避免了阻塞的再次发生[14];⑥对手术器械及设施要求不高,基层医院亦可开展。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0.89% vs. 26.05%,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余洪华等[15-16]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与DCR对于NDO的疗效相当,前者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马恒哲,丁琪.逆行植入泪道扩张引流管联合药物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8):117-119.

[2]郝尚臣.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Z):318-319.

[3]孙红梅,韩毳,陶海,等.95例泪道阻塞患者阻塞部位分布及相关因素的初步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23(2):127-130.

[4]Xue K,Mellington FE,Norris JH.Meta-analysis of the adjunctive use of mitomycin C in primary and revision,external and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J].Orbit,2014,33(4):239-244.

[5]杨丽虹,项道满,陈丽丽,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效果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0):10-12,52.

[6]邹美英.鼻泪管逆行置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7):96-98.

[7]廖首本,黄雄超,覃永前,等.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造口的处理[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7):368-369.

[8]胥利平,周明,邵亚菲.鼻泪管阻塞治疗新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1,31(2):190-195.

[9]任虹,李伯琴,刘娟,等.泪道探通联合逆行植入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2):184-185.

[10]李阳,燕振国,蒋德凯.成人鼻泪管阻塞探通手术及复发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3):469-471.

[11]苏振福,潘家菊.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42例[J].人民军医,2013,56(1):83-84.

[12]黄经河,叶舒,罗文玲,等.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对照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5):761-762.

[13]张世华,廖润斌,徐象周,等.两种鼻泪管支架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3,42(11):1275-1277.

[14]戴象君.逆行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87例临床观察[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0.

[15]余洪华,邓金印,郑鲜娜,等.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对照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456-1457.

[16]吕旭东,杨安怀.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鼻泪管阻塞286例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34-1636.

(收稿日期:2016-11-30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