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2017-03-18孟建煌张宁宁
孟建煌+张宁宁
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经济共赢、文明互鉴的合作范本。妈祖文化融合儒释道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精华,具有世界文化共性,代表着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东方海洋文化的一面光辉旗帜。去年10月30日~11月初,第二届妈祖文化高峰论坛——2016年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妈祖故乡莆田湄洲岛举行,论坛旨在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妈祖与“海丝”渊源深
唐代安史之乱后,我国陆上丝绸之路中断,与外国的商贸受阻,南方海路开始承担起中外交流主干道的历史重任。古代交通工具简陋,对海外航线和海上气候掌控有限,海难事故频发,熟悉水性、洞晓天文气象、热心救助海难的妈祖因此被当成海上保护神建庙供奉。在民间需求基础上,历代王朝通过褒封妈祖的方式,给妈祖文化注入护国佑民、慈爱济世的社会价值,赋予妈祖海上漕运护航的官方认证。
据史书记载,明永乐至宣德年间,在我国航海史上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事件,成为人类史上最早的航海壮举,也是明代最大规模的海上外交活动。郑和在20余年间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妈祖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
郑和船队从江苏出发,经福建、广东沿海及南海诸岛后出国访问。每当船到码头必先祭拜妈祖,如果碰到没有妈祖庙的码头,便带头捐建天后宫。郑和还规定,凡出使或出海官船,必祭妈祖。他数次亲临莆田湄洲祖庙进行朝拜,邀请兴化船工和商人一道出海,多次奏请朝廷加封妈祖,积极推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
与西方传说中海神征服掠夺、尚武排他的特征不同,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海洋文化的和平精神,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家园,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贸活动频繁往来提供了稳固的文化条件,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她随着华人经略海洋,开拓海疆,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港口落地,并与当地文化融合,成为这些港口和城市的重要信仰,也促进了当地海上经贸发展、港口城市繁荣。
《夷坚续集·崇福无极夫人神兵》记载:“广州城南五里,有崇福无极夫人庙,碧瓦朱甍,庙貌雄壮。商船往来,无不乞灵于此。”建于宋末的深圳赤湾天后宫,是明清两朝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庙宇,凡朝廷使臣出使东南亚各国,经过这里必定停船进香。“香港”之名据说来源于海上飘来香炉,渔民认为是妈祖显灵,于是建庙奉祀,从而产生香港地名。澳门的命名也源于妈祖阁。《澳门纪略》载:“相传明万历时,闽贾巨舶,被飓殆甚,俄见神女立于山侧,一舟遂安,立庙祠天妃,名其地曰娘妈角。”娘妈角即今妈阁庙,西方据“妈阁”一名音译澳门为“马交”,人们也称澳门为妈港。
清代是妈祖信仰发展史上最为鼎盛时期。清代以降,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都建有妈祖庙宇,包括会馆天后宫。据不完全统计,马来西亚有天后宫35座,新加坡有50多座,印度尼西亚有40多座,泰国中式寺庙多主祀或附祀妈祖,缅甸有著名妈祖宫庙丹老天后宫、勃生三圣宫及东吁福元宫等,越南、柬埔寨、文莱也有妈祖宫庙分布。另外,美国檀香山、旧金山、大华府地区,加拿大维多利亚市等有清末所建奉祀妈祖的馆庙。如今,在巴西圣保罗、阿根廷、法国巴黎、挪威、丹麦、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毛里求斯等地,都有天后宫等妈祖祀奉场所,并呈不断扩展态势。
日本学者张凯指出,妈祖信仰本身的特色在于它基于中国的本土化特色,尤其是它与儒释道三者融合后呈现出的表现形式、祭祀风俗、文化特性等方面。妈祖精神之所以得以普遍传播且日久不衰,主要因为慈悲、仁爱、真善美是世间真理,也是各种宗教信仰的共通之法。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巨川指出,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基点,它的生成與发展是维系民间精神的稳固基石,也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海洋文化有着补充与丰富的意义。
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
妈祖文化是中国民间信仰、民间文化中典型的正能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指出妈祖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二是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功能;三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平文化使者和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的功能。
随着长时间的发展,妈祖信仰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范围也不断扩大。妈祖信仰传到世界各地之后,与当地环境、民众需要、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渐显现出不同的功能化、世俗化、政治化等在地化特征。而妈祖信仰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与世界各地早期农业生产、社会二元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林国平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根本动因是海上贸易与海上移民,而精神支柱则是海神信仰。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闽人不但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厥功至伟,而且还创造了包括妈祖在内的诸多海神。没有海神信仰便不会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妈祖信仰就没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延续与繁荣。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连心豪指出,妈祖信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产物,与海上丝绸之路相伴而生。妈祖信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支柱,而妈祖庙、会馆天后宫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质载体与重要标注物。
莆田学院孟建煌教授指出,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紧密相连。妈祖已经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人民情感的桥梁与纽带,更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内心力与凝聚力,成为世界人民共同信奉的“世界海上和平女神”。
妈祖文化影响深远
来自意大利福建华商会的代表关丽涵等5人,近日来到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恭请妈祖分灵圣像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市。在遥远的欧洲大陆,意大利是继法国、英国、丹麦、挪威和俄罗斯之后,妈祖在欧洲留下的新足迹。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妈祖信俗广泛分布于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拥有妈祖宫庙上万座,信众达3亿多人,其中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甚。”长期研究妈祖文化的莆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炳椿说。
马来西亚林德顺、潘碧华两位博士认为,妈祖信仰作为提倡慈悲救世与普及关怀的精神支柱主体,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必然会扮演与在地文化精神价值对话的角色。越南阮玉诗则具体探讨了天后信仰在越南湄公河流域的传播及其特点。韩国李定勋、唐田则探讨了中国妈祖信仰的韩国式变化与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
厦门大学谢清果指出,妈祖信俗在海内外的传播,已成为连接炎黄子孙的共同精神纽带,大力促进妈祖信俗传播是增强文化话语权、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莆田学院帅志强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要进一步推进妈祖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规划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妈祖文化产品的创意与设计,开发妈祖文化市场适销产品,探索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千百年来,妈祖一直在默默践行着自由、文明、包容、和谐、正义、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她是广大航海者的精神依托,给了远渡重洋的信众战胜灾难的希望、信心和勇气,激励华人开拓进取,不仅发展海上交通与贸易,而且扎根他乡开展新生活。妈祖信仰与当地民族文化共存交融,充分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随着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属的精神财富。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