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017-03-18刘玉红
刘玉红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开始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和整合,不同规模的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为了完善管理水平,各学校及教师应从培养管理干部、行为习惯及良好心理等方面入手,下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寄宿制;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08
由于布局调整,规模化办学逐渐成为了教育的主流趋势,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突然从依赖父母的环境中走出,进入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寄宿制学校,总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现象。比如,有的学生不会铺床叠被,有的学生胆小恐惧,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等。这些问题直接暴露了当前寄宿制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很多教师既要教好文化课,又要不间断地照顾和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必要时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味。鉴于此,广大教师应配合学校在日常的工作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克服各种生活及学习问题。
一、培养管理干部
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很多教师重智力轻能力,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这一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存在,使得很多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培养优秀的管理干部,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首先,小组长的选拔。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小学生而言,进一步优化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充分发挥其学习中的模范作用十分必要。在具体的选拔过程中,教师应在参考学习成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特长及管理能力,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其次,班委会的组建。“德才兼备”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所以,在班委会的组建上,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特长通过申请、竞选,选择适合自己的班委会管理岗位,参与班级管理。必要时,教师还要对所选出的学生干部进行工作职责、方法、标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二、规范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是迅速变化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其在学校养成的行为习惯常常会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开始重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首先,日常点滴养成好习惯。从小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草坪上有“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心中有情,脚下留情”的标语;楼道有“脚步轻轻,勿扰他人,上上下下,注意脚下”等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饮食就餐、物品摆放、卫生打扫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寄宿制的学校生活。其次,制定习惯养成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应配合学校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品行、礼仪四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再次,抓好落实,推动习惯养成教育。有了具体的行为规范还不够,想要积极推动习惯养成教育,必须将其逐一落实。比如,每天值周组要从学生起床洗完脸开始,对学生的礼貌、仪表、自习、上课、课间活动、课间操、卫生等进行逐项检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觉行动;每天的课后作业、错题集等必须就寝前完成,同时配合同桌互检,每周班干部检查、班主任抽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是培养他们自主管理能力的关键。
三、克服心理障碍
小学生离开父母,由独自生活到群体生活,心理上总会有诸多不适应。或者自控力差,容易冲动,或者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或者不善交流,性格孤僻。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他们多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实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极易产生恐慌,如果不及时疏导便会成为安全隐患。那么,在寄宿制学校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加强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比如,教师可利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给他们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调节方法,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一般来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必要时还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特点,同时与家长进行方法技巧的交流,拓宽沟通渠道。其次,发挥心理咨询老师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对事情的处理上没有头绪,且大多羞于表达。这就需要心理咨询服务室的老师在理解具体情况后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及時宣泄、释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心理的健全发展。
四、结语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寄宿制学校不懈的追求与探索。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把老师从大量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也使得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了如何要求别人、约束自己,获得了自我成长的锻炼。因此,在自主管理教育实践中,广大教师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重在开头,意在渗透,贵在坚持”的原则,积极培养管理干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全方位激活寄宿制学校的优质教育能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自主管理能力,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王奎.重视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亲情管理[J].职业,2011(15):117.
[2] 王峰春.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11):183.
[3] 张明国.寄宿制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12):33-35.
[4] 王清奎.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初探[J].甘肃教育,2013(3):26.
[5] 王科学.论培养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J].祖国(教育版),2013(4):18-19.
[6] 梁征平.浅析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学周刊b版,2012(32):58.
[责任编辑 冯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