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研究
——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

2017-03-17柳艳超权东计吴立周

关键词:大明宫城市居民场所

柳艳超,权东计,吴立周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研究
——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

柳艳超,权东计*,吴立周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研究是城市休闲空间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城市居民对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地方认同程度高于地方依赖程度,城市居民的情感性认同大于功能性依赖,地方依恋处于中等水平;(2)影响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对遗址公园了解程度、游览次数、停留时间、访问频率、路程所需时间、交通方式等游憩行为特征因素,遗址区的历史文化性、园区环境和商业环境、配套设施、生活体验感等环境感知因素;(3)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地方依恋;游憩

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地方理论是近十多年来国外旅游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包括人在特定地方中的体验和人与特定地方的情感联结关系等内容。地方依恋就是指人与地方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情感联结。国外对地方依恋的研究基本形成了多学科多方法综合研究的局面。Tuan把“Topophilia”(恋地情结)引入地理学研究中,但地方依恋的明确定义是由Williams和Roggenbuck提出的,并认为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1,2]。其他学者如Hidalgo、Hammitt、Scannell等对地方依恋的概念和维度进行了探讨,但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3-5]。另外,Kyle、Brown、Ram等人认为社会学特征、家庭属性特征及个人对环境设施的感知等是造成地方依恋差异的主要因素[6-8]。国外对地方依恋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国内对地方依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张捷、黄向、朱竑等人在地方依恋理论上的探索为国内地方依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9-13]。部分学者如唐文跃、张捷、罗浩等以具体场所为例,对大学生、居民和旅游者的地方依恋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4]。但是综合分析发现,国内对地方依恋的研究选点多集中在著名的自然旅游景点,在人文景点和日常休闲娱乐场所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将以集人文景观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对居民的地方依恋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索居民与遗址公园的情感互动情况,进一步完善地方依恋理论。

1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是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观的建筑群,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大明宫遗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我国古代保护最为完整的皇家宫殿遗址。新建成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延续了唐大明宫的历史格局,使盛唐文化的丰富内涵得到最完整、最充分和最集中的体现。随着2010年10月1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正式开放,遗产旅游为遗产与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可能。作为遗址类的人文景观,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体验感,而且作为公园也承担了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功能。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设计与调查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居民游憩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游憩行为特征、地方依恋特征等。关于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的设计主要借鉴了Scanell的三维框架理论和Williams的地方依恋二维模型。为了检验调研问卷的合理性与实际操作性,在2016年6月15日进行了预调研工作。预调研结束后,整理调研过程中问卷出现的问题,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修正,形成最终的调研问卷。2016年7月10日~21日,利用这段时间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进行正式的现场调研及访谈工作,并利用网络在问卷星上发布电子版问卷。共回收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96.2%。

1.2.2 统计分析法运用Excel、Spss21.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主要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 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特征

2.1 问卷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用来评价问卷可靠性或稳定性的,它可检测用某量表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后,所得结果的一致性[15]。由表1可知,地方认同的Cranbach α系数为0.883,地方依赖的Cranbach α系数为0.900,地方依恋量表的Cranbach α系数为0.935。这说明地方依恋量表的内在信度还是属于比较理想的,问卷设计基本合理。

表1 地方依恋量表信度分析Table 1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he place attachment scale

2.2 样本描述统计

表2 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Table 2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dents

问项Items百分比(%)Percentage私营业主/个体户3713.3 61岁以上287.5离退休人员4215.1变量Variable频率Frequency百分比(%)Percentage问项Items变量Variable频率Frequency小学及以下227.9自由职业者217.5初中6021.5其他145高中(中专)6724低于1000元7627.2本科(专科)8530.5 1000~2500元4917.6硕士及以上4516.1 2500~5000元10939.1 5000元以上4516.1受教育程度人均收入

由表2可知,受访者男性略高于女性,以21~40岁的居民为主,公司/企业职员、学生、离退休人员较多,月收入以2500~5000元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到了近一半,大部分为遗址区的非原住居民。

2.3 游憩行为特征分析

由表3可知,大部分居民对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了解,而近60%居民游览次数为四次及以上,大部分居民每次来该遗址公园停留1~3 h,约三分之一居民访问频率比较频繁,基本上都是与家人或朋友等结伴游玩,选择步行,在路上所需时间大部分都在半小时以下。

表3 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特征Table 3 Recreatio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esidents

2.4 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程度

表4 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程度Table 4 The degree of place attachment of urban residents'recreation

由表4可知,城市居民的地方依恋均值3.59,地方认同均值3.69,地方依赖均值3.48,而且居民情感认同程度高于功能性依赖程度。在地方认同方面,问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市代表性遗址公园之一”的均值水平最高,同意率最高,其次为问项“我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有很强的认同感”,而问项“我很依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均值水平较低,这说明居民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有一定的认同感,但还没达到对此非常依恋的地步。在地方依赖方面,问项“相对其它遗址公园,我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更满意”的均值水平最高,其次为问项“大明宫提供的历史体验和文化内涵是在其他遗址公园所感受不到的”,而问项“对我而言,做同样的活动,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做比在其它地方重要的多”的均值水平较低,这说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虽然给予了居民独特的历史文化体验,但它并不是居民进行自己喜欢活动最重要的场所。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游憩行为特征因素

在游憩行为的差异性分析中,由表5可知,了解程度在地方依赖方面的显著性系数为0.132,陪伴方式在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方面的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274、0.529,这些系数在0.05水平上不显著,说明对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了解程度的高低并没有影响居民的地方依赖水平,是否有人陪伴也对居民的地方依恋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了解程度在地方认同方面的显著性系数为0.013,游览次数、停留时间、访问频率、路程所需时间在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方面的显著性系数均为0.000,这些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对该遗址公园了解程度的高低只对居民的地方认同水平有影响,游览次数、停留时间、访问频率、路程所需时间这些游憩行为特征对于居民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对于交通方式这个游憩行为特征,由于问卷设置为多项选择,在下面论文的研究中将会通过多重响应的交叉表进行分析。

表5 地方依恋的游憩行为特征因素Table 5 The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recreation behavior of place attachment

3.1.1 了解程度由图1可知,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非常了解的居民的地方认同水平远远高于根本不了解、不太了解、比较了解的居民。而根本不了解、不太了解、比较了解的居民的地方认同水平相差无几,因为对该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背景非常了解的居民,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背后的历史。对它越了解,可能越能够把自己带入到那种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在其他不了解的人看到的只是夯土基址,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能想象出以前雄伟壮观的宫殿群,所以这类群体的地方认同水平很高也不足为怪了。至于了解程度的高低未能对居民的地方依赖产生影响,这主要由于地方依赖所表现的是一种功能性依赖,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程度的高低并不影响居民对于该遗址公园所提供的功能性服务的享受,而地方认同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那是一种心理活动作用的结果,当一个人愿意去了解一个事物,肯定从心理上是持认同态度的,进而就会作用于一个人的情感思想之中,就会提高他们的地方认同水平。

图1 不同了解程度居民的地方依恋差异Fig.1 The place attachment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idents

3.1.2 游览次数由图2可知,游览四次及以上的居民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值均高于游览四次以下的居民,总体上,随着游览次数的增多,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水平也逐渐提高。据统计可知,第一次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游玩的居民仅有61人,而游玩过四次及以上的居民则多达166人,说明大部分居民选择了重游,而这部分群体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水平很高,正因为居民同大明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才会在一次次的游玩中增进对它的感情,进而提高地方依恋水平。

图2 不同游览次数的居民的地方依恋差异Fig.2 Differences in place attachment of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tours

3.1.3 停留时间由图3可知,无论停留时间多少,居民的地方认同水平都高于地方依赖水平,这就说明居民对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情感性认同大于功能性依赖。从整体上来看,随着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停留时间的增加,居民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水平也随之提高。当居民在该遗址公园停留的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慢慢的对这个地方产生感情,这种情感会促使居民再次游览这里,产生心理上的认同与依赖,进而就会对它有依恋情结。

图3 不同停留时间的居民的地方依恋差异Fig.3 The difference of place attachment among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residence time

3.1.4 访问频率由图4可知,无论是访问频率的多少,居民的地方认同水平都高于地方依赖水平。随着访问频率的减少,居民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水平也在逐渐下降。每天都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游玩的居民已经把它当作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给他们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这部分居民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他们有充足的空闲时间,这也为他们能够每天都能来该遗址公园提供了条件。而对于很少来,偶尔来一次的居民来说,大部分居民是因为距离太远减少了访问频率,偶尔的一次游玩并没有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产生很深刻的了解与兴趣,也有来过一次的居民表示他们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没有作特别深入的了解,所以对于该遗址公园的情感比较平淡,导致了地方依恋程度较低。

图4 不同访问频率居民的地方依恋差异Fig.4 The difference of place attachment among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access frequencies

3.1.5 交通方式由表6可知,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居民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水平是有所差异的,选择步行的居民地方依赖水平最高,其次是自行车,然后为汽车和公交。选择步行的居民一般离该遗址公园较近,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风景,他们的地方依恋水平就较高。骑自行车的居民主要是想体验骑行快乐,一般的公园不允许骑车进入,而该公园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骑行空间,不仅可以骑自行车,还可以沿途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景观,这种独特的体验当然就提高了他们对该遗址公园的依恋之情。而选择汽车出行的居民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水平高于选择公交车出行的,选择公交车可能在便捷性和舒适度等方面都不如选择汽车,大部分选择汽车的居民多为私车家出行,提高了游玩的质量,所以比选择公交出行的居民地方依恋水平高。

表6 不同交通方式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表Table 6 Place identity and place dependence of different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3.1.6 所需时间由图5可知,无论路程花费时间多少,居民的地方认同水平都高于地方依赖水平。整体上来看,随着从家出发花费的时间的增多,居民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水平有所下降。在路程上耽误的时间久了,居民可能首先从心理上有抵触,来该遗址公园游览的次数相应的就会减少。而对于那些只需要花费10 min左右的居民,只要一有空闲,都可以来该遗址公园放松心情,不用长时间的提前计划。

图5 不同路程花费时间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Fig.5 The difference of place attachment of residents in different distance spending time

3.2 环境感知因素

表7 环境感知的因子分析表Table 7 Table of factor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环境感知Environmental perception累积% Cumulative基础设施0.795服务、管理水平0.76219.37250.298生活记忆0.82故土情节0.82人际交流需求0.81713.26463.562 KMO值Bartlett的检验历史文化性Historical and cultural natures设施Facilities生活体验感Life experience园区商业环境Park and business方差% Variance0.847P=0.000

由表7可知,KMO统计量为0.847,大于最低标准0.5,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拒绝单位相关阵的原假设,P<0.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提取和具有Kaiser标准化的四分旋转法对环境感知量表进行因子分析,由因子分析计算出了因子载荷及各因子解释的方差及累计值。通过因子贡献进行分类可得,问项“独特的东方古建筑遗址地标性标志,如紫宸殿、含耀门等”、“大明宫微缩景观”、“以IMAX3D电影、实物、电子、模型和标牌合二为一的遗址阐释系统”、“遗址中心”为遗址区的历史文化性因子,问项“旅游工艺品”、“广场”、“绿化”为园区环境和商业环境因子,“卫生”、“基础设施”、“服务、管理水平”为配套设施因子,“生活记忆”、“故土情节”、“人际交流需求”为生活体验感因子。四个因子分别解释了方差的20.479%、10.447%、19.372%、13.264%,累计解释总方差的63.562%。

通过因子分析简化了环境感知问项的变量,将提取的四类因子与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进行相关分析,以便研究这四类因子与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的关系。由表8可知,遗址区的历史文化性因子、园区环境与商业环境、配套设施、生活体验感与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01的显著性(双侧)上都非常显著,可以推断出居民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水平与遗址区的历史文化性因子、园区环境与商业环境、配套设施、生活体验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表8 地方依恋的环境感知因素分析Table 8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factors of place attachment

4 讨论

对于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研究是城市空间游憩场所的另一视角。研究发现,随着城市居民对休闲娱乐要求质量的提高,公众对于游憩场所,不仅注重功能上的需求,而且对与场所之间产生的情感联结愈来愈重视。这就要求游憩场所不仅要满足居民的观赏、运动、集会、社交等休闲活动需求,更要满足居民的愉悦轻松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也是从游憩场所使用者的角度表明了未来游憩场所规划建设中需要注重人与场所之间的情感互动问题,同时能够为游憩场所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既是遗址类的人文景观旅游景区,同时作为公园也是公众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将地方依恋的研究从专门的自然旅游景点延伸到日常休闲场所,扩展了地方依恋的研究范围,本身就是一种尝试与创新,同时更丰富了国内对于人文景观场所的地方依恋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地方依恋理论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本文主要利用传统的地方依恋测量量表对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程度及影响因素作了相关研究,而且调研时在夏季,没有将由于季节差异产生的地方依恋程度差异考虑在内,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加大样本数据量,扩展调研的时间范围,完善并尝试建立新的地方依恋测量量表,进一步对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的分类及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探索,深化对于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研究。

5 结论

通过对城市居民地方依恋程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上来说,城市居民对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地方依恋处于中等水平。城市居民的地方认同程度高于地方依赖程度,说明城市居民对该遗址公园的情感性认同要大于功能性依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很多居民是从内心深处认可该遗址公园,将它作为西安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公园之一。

(2)影响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程度的因素诸多。主要有对遗址公园了解程度、游览次数、停留时间、访问频率、路程所需时间、交通方式等游憩行为特征因素,遗址区的历史文化性、园区环境和商业环境、配套设施、生活体验感等环境感知因素。

(3)对于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注重将遗址特性宣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作为遗址类场所,要注重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好地展现出来,增加居民的了解程度,为居民呈现一场历史文化展览盛宴。作为休闲场所,要积极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如在居民反映的林荫地少、休息场所少、垃圾桶少等问题积极进行改进,提高服务质量。

(4)城市居民愈来愈注重与游憩场所的情感联结情况,硬件设施的完善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在未来的游憩场所规划建设中,要努力提升游憩场所的文化内涵水平,营造良好的软件条件,将硬件服务与软件服务结合起来,实现游憩场所与居民的情感互动。

[1]Williams DR,Roggenbuck JW.Measuring place attachment:some preliminary results[C].San Antonio,Texas: Proceeding of NRPASymposium on Leisure Research,1995

[2]Williams DR,Patterson ME,Roggenbuck JW.Beyond the commodity melaphor:Examining emotional and symbolic attachment to place[J].Leisure Studies,1992,14(1):29-46

[3]Hidalgo MC,Hernandez B.Place attachment: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questio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1,21(3):273-281

[4]Hammitt WE,Backlund EA,Bixler RD.Place bonding for recreation places: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Development[J]. Leisure Studies,2006,25(1):17-41

[5]Scannell L,Gifford R.Defining place attachment:A tripartite organizing framework.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10,30(1):1-10

[6]Kyle G,Graefe A,Manning R.Effects of Place attachment on users’Perception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 natural setting[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4,24(2):213-225

[7]Brown G,Raymond CM,Corcoran J.Mapping and measuring place attachment[J].Applied Geography,2015,57(2):42-53

[8]Ram Y,Bjork P,WeidenfeldA.Authenticity and place attachment of major visitor attractions[J].Tourism Management, 2016,52(1):110-122

[9]张捷.区域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一[J].人文地理,1997,12(3):24-28,78

[10]黄向,保继刚,Wall Geoffrey.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6,21(9):19-24

[11]朱竑,刘博.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1):1-8

[12]黄向,吴亚云.地方记忆:空间感知基点影响地方依恋的关键因素[J].人文地理,2013,28(6):43-48

[13]骆泽顺,林璧属.旅游情境下内隐-外显地方依恋模型研究——基于心理学视角[J].旅游学刊,2014,29(12):45-54

[14]唐文跃,张捷,罗浩,等.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以西递、宏村、南屏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10):87-92

[15]武松,潘发明.SPSS统计分析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84-385

The Study on PlaceAttachment of Urban Residents -ACase of Daming Palace National Heritage Park

LIU Yan-chao,QUAN Dong-ji*,WU Li-zhou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127,China

The study on urban residents'place attachment to recreation sit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tudy of urban leisure space.This paper took Daming Palace National Heritage Park as an example to study on the urban residents'place attachm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 showed as follows:(1)Place identity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place dependence for Daming Palace National Heritage Park.It showed that the emotional identity of urban residents in the park was greater than functional dependence,the place attachment of urban residents was in the middle level.(2)There we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place attachment of urban residents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degree,visit times,residence time,access frequency,time required on the road,transportatio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nature of the site area,the park environment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facilities,life experience.(3)The place attachment level of urban residents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Urban residents;place attachment;recreation

U695.1+4

:A

:1000-2324(2017)01-0126-08

2016-10-24

:2016-11-08

柳艳超(199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遗址保护、地方理论的研究.E-mail:1070720030@qq.c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348601411@qq.com

猜你喜欢

大明宫城市居民场所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走在大明宫
远离不良场所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恋爱场所的变化
关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
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