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下学生角色的定位

2017-03-17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吕增锋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选题学习者函数

☉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 吕增锋

“微”时代下学生角色的定位

☉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 吕增锋

当前,微课开发与应用脱节严重.一方面教师不遗余力的打造微课,数量庞大的微课充斥着网络;另一方面却鲜有吸引学生主动观看的微课作品,多数微课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广大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微课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受众”“旁观者”的角色,在微课开发中没有发言权,更没有直接参与的机会,教师提供什么,学生就观看什么.殊不知,微课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从开放性的角度看,微课程应该允许学习者进行编辑重组,这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以及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再次利用.因此,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微革命”中,重新审视学生的角色地位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笔者就结合数学微课的制作,谈谈对此的看法.

一、从观众到影评人

一般情况下,微课从制作到上传网络,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如果把微课比作一部“电视剧”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自导自演”了整部影片,看似整个过程天衣无缝,没有学生插手的余地.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参考一下“美剧”制作模式就会有所启发.不像国产电视剧那种一下子拍出几十集甚至上百集,然后直接抛向市场的“垂直纵向模式”的做法,美剧采用的是“制播同步”的方式,先试拍几集,然后根据观众的评价反馈,在剧情上作出及时的调整.微课制作其实也可以如此.微课有提供师生之间在线交流功能,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从单纯的微课观众到影评者转变,大胆征求学生对于微课的建议,比如,在微课中附上满意度调查表,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的修改与完善自己的微课作品,进而实现微课的二次开发,最终打造出贴近学生实际,引发学生观看欲望的微课作品.

微课观众满意度调查

二、从影评人到编剧

在微课观看阶段,学生可以由观众上升到“影评人”的角色.实际上,在微课的设计阶段,学生可以担当“编剧”的角色.

1.问卷调查,确定微课主题

微课的选题好比农夫选种,优良的种子辅以适当的耕种容易获得丰收,如果选了先天不足的种子则事倍功半,难以产生好的效果.因此,选题是微课制作的第一个关键问题.一般来说,微课的选题基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易错点.选题基本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加以把握,但众所周知,师生之间对于知识的认识在客观上难以避免地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节”,教师认为容易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很可能就是难点,教师认为难的,学生或许以为简单.不仅如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知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单纯凭借教师的经验进行选题,难免会陷入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因此,开展问卷调查,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主动参与微课的选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知识要点,再加以合理的整合,从而实现在选题上的有的放矢.

“函数概念”选题表

2.差异分析,优化微课设计

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准备状态、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将影响到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根据心理学知识,差异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准备状态.指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它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2)学生兴趣.了解学生现有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发现学生潜在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3)学习风格.指学习方式偏好,也包括智能偏好,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独自安静地学习,有的学生则在与人交流讨论时学得更好,有的学生依赖视觉学习,而有的学生则倾向于通过动觉和触觉学习.

好的微课要综合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来引领教学内容的组织,真正做到在教学思路上“以学生为中心”.比如,微课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困难点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顺着学生的问题思路展开内容讲解,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又比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每一段“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片段式的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案例1“函数概念”微课设计[1]

教材以三个实例分别展现了函数的三种形式:“解析式”“图像”“列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出函数的定义——“集合说”.教材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通过丰富的实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强调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模型”的课程理念.

教材设计

尽管教材的设计看上去是那么的“美好”,但实际教学却不遂人意.主要问题集中在学生很难从三个生活实例中发现它们的同点,提炼函数定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通过学生差异分析发现,学生对于“图像”“列表”表示函数的认知基本空白,那就要想办法填补这个“空白”,让学生预先了解“图像”“列表”也能表示函数,这就需要把教材中“函数的表示”这节内容提到前面来.这有利于学生快速获得完整的函数概念表征.接下去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而联系函数三种表征的核心是变量.对于变量,学生虽然已经有所认知,但对于变量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函数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还是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从了解变量入手,然后通过变量把函数的三个表征串联起来,进而揭示函数的本质.具体设计过程如下图所示:

教材设计

3.激活情感,增添微课魅力

微课并非传统课堂教学搬家,也不是课堂授课的微缩版,它是一种能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服务的资源和工具.微课面向的学习者具有丰富情感并且渴望收获情感,如果在微课的设计中充分激活学习者的情感,那么微课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人脑信息加工的特点,学习者能够感受到的情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本能层的情感、行为层的情感和反思层的情感[2].因此,激活情感可以围绕着这三个层次展开.

(1)本能层关注学习者即刻的情感体验,以给学习者带来愉悦的感官刺激,树立微课给人良好第一印象为目标.本能层设计应尽量做到教师语言规范、清晰,富有感染力;教师仪表得当,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教学场景整洁等.

(2)行为层是保证学习行为的继续.教师首先要根据授课内容设置若干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流程主线,然后考虑各环节需要学习者处于何种情感状态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完成预期情感主线的设计,最后在教学主线的各个环节中,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设计使预期情感状态转换的各个教学事件.

(2)反思层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思考活动.主要针对学习者的思考活动来研究相应策略.比如,在线练习、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和在线讨论等各种辅助学习活动可以启发学习者思维,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学习者与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变得积极、快乐、温馨和人性化.

因此,教师在微课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学习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重视学习者情感体验.通过设计令人满意、内心感动的微课来触发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微课的最佳应用效果,这也是指导微课设计的一种新思路.

三、从编剧到导演

不论是影评人还是编剧,学生在微课制作上还是处于“间接”参与的层次,能否让学生担任微课的“导演”,全权负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工作呢?其实,这也是可行的.从技术层面上看,以当前最流行的录屏式微课为例,所需的硬件就是一台电脑+麦克风+数位板(可以不用),软件就是PPT+录屏软件,这些都能够轻松得到配置,并且相比教师而言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从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对于知识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视角,并且能够用符合网络潮流的语言与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更加能够被“同龄人”所关注.当然,受知识结构与思维层次的限制,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很难做到像教师那样准确把握,理解深入,学生制作的微课更多的是在抽象知识的形象化与浅层理解上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以数学学科为例,那些体现知识拓展、解题反思类的微课更适合学生来“导演”.笔者就让学生“导演”了“学生眼中的数学”系列微课,下面是“我眼中的函数”微课中的一个片段.

四季轮回,潮起潮落,阴晴圆缺,历史脚步……,这些自然、社会、生活中最正常不过的现象,它们其实都可以看成是时间的函数.时间是永恒的自变量,它可能是周期函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相同的变化;它可能是常数函数,同一时刻发生着相同的事情;它也可能是随机函数,飘忽不定,不可捉摸……想必人类感受到时间威力的同时,经过理性的沉思后,产生顿悟,于是发明了函数这个概念.希望借助函数的工具破解时间留下的难题……

在传统课堂中,我们一直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微课教学中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到微课制作当中,给微课注入更多的学生元素,微课不仅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进一步凸显,这应是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最大变革.

1.吕增锋,邵兴专.重构教材,自然生成--基于“学习力”理论的函数概念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月刊[J].2016(8).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中国电化教育[J].2014(6).

猜你喜欢

选题学习者函数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