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项目DB模式的研究综述

2017-03-17张春生郭梦丹

价值工程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筑项目文献综述承包商

张春生++郭梦丹

摘要:设计-建筑模式(Design-Build)在国外运用的非常广泛,但是在我国建筑项目中运用的比较少。作为一种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DB模式对于我国建筑项目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五个典型研究主题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建筑项目DB模式的研究成果,得出如下结论:DB模式进度与成本效果显著,但是对质量效果存在争议;DB模式分类众多,应当优先采用两阶段法,考虑最优价值来选择最适合的DB承包商;我国DB模式的发展需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克服法律、业主、承包商三个方面的障碍,采用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对于我国DB项目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Design-Build pattern is widely used in foreign countries, while it is not common when applied to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 As an advanced project management pattern, Design-Build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paper reviews Design-Build from five typical topics and concludes that Design-Build pattern has big advantages on schedule management and cost management. However, there is still some disputes about quality management. What's more, Design-Build patterns show numerous classifications. Two stage method considering the best value shall be used to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atterns.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level, overcome three obstacles containing law, owners and contractors, and adopt whole process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Design-builder projects.

关键词:建筑项目;DB模式;业主;承包商;文献综述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Design-Build pattern;owners;contractors;literature review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225-04

0 引言

DB模式(设计—施工总承包)是广义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一种,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Design-Build(DB)总承包模式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程建造模式,尤其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发展十分迅速。文献[1]指出,DB总承包模式已经成为了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实施模式。我国DB总承包模式起步晚,起初主要分布在冶金、电力和石化行业,建筑项目实施DB模式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据研究统计,在我国只有大约10%的项目采用DB模式。DB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对于提高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我国大中型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张尚(2014)[2]通过对查阅大量的文献分析了国外DB模式的研究进展情况,发现1990~2009年间的DB文献最多,以期刊论文为主;对DB模式的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案例分析法,最关心的主题是绩效,最关注的参与方是业主,最重视研究的项目类型是公共工程项目。但是我国对DB模式的研究起步晚,现阶段我国对DB模式的研究侧重于某个单方面,而没有全面系统性地对建筑项目DB模式进行研究。对DB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DB模式特征与差异性、DB模式分类与承包商选择、DB模式风险控制与管理、DB模式质量管理、DB模式推广障碍等,这五个方面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理论综述研究为我国建筑项目DB模式提供发展思路,提高我国建筑项目DB模式的管理水平。

1 DB模式研究主题

1.1 DB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差异性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DB模式在国际建筑工程市场上出现之后,国外学术界对其开始研究,并在工程项目中逐渐采用DB模式承担工作。开始阶段部分学者主要针对模式自身的特性,相比其它相关承包模式所具有的优劣势进行研究,發现DB模式最显著的优势为节省工期、降低成本。

Victor Sanvido与Mark Konchar(1998)[3]收集了351个美国项目的数据,从质量、费用、工期三方面系统性地对美国的DBB模式、DB模式、CM模式,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论表明使用DB模式能够节约6%成本,减少12%施工时间,全寿命周期时间减少了33%。Gransberg(2003)[4]也指出,DB项目的成本增长率比传统项目少2%,时间成本节约21.1%。Pramen(2012)[5]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从工期和成本两方面对比了DB和DBB模式的绩效,发现DB模式在建造速度和项目移交速度方面有显著优势,在成本以及工期变更导致的成本变化方面无显著差异。

由于我国模式引进相对较晚,对模式制度特征研究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而是在引入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介绍性阐述及简要分析。

张水波(2003)[6]指出恰当地釆用设计建造模式,能使项目在工期、费用和质量方面比传统模式项目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胡晓军(2006)[7]从组织结构与执行程序两方面对比了DB模式和传统DBB模式,并分析了DB模式的制度优势。石林林,丰景春(2014)[8]着重分析DB模式和EPC模式在项目的承包范围、设计工作内容、风险分担、索赔范围、适用范围等方面的主要差异,指出DB模式的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其主动权也相对较小,而EPC模式的总承包商在承担更大风险的同时,具有更大的主动权。

我国建筑项目DB模式一般采用三元体管理体制,具有非常严格的控制机制,与传统DBB模式、CM模式、EPC模式差异性既体现了DB模式的优势,也反映出了DB模式的劣势。DB在可变总造价合同的约束下,其造价和进度控制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是DB模式的合同结构实施单一的责任制,减少了协调与索赔纠纷,其次是设计与施工无缝搭接,施工效率高,能有效缩短工期,最后促进设计优化,从而降低成本。但是DB模式采购与设计、施工的分离也使得业主对建筑项目的控制力不够,同时DB模式对于质量控制和不可控因素导致的成本与进度变化的控制力不够,DB模式的质量和设计成本缺乏有效的保证。对比分析DB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差异性,通过分析比较结果为业主和总承包商在建筑项目DB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1.2 DB模式分类与承包商选择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复杂,差异性分布比较大,因此,不同类的建设工程项目实现DB模式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我国学术界对于DB模式的分类分为组织结构层面和操作层面两个层面。学术界对于DB模式在组织结构上的分类均已达成了共识,分为五类。此外,从DB模式操作层面对其进行分类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不同时期不同的学者从操作层面也就是根据业主在选定承包商之前所承担的设计比例大小对DB模式进行分类的研究分类各不相同。DB模式分类如表1所示。

对建筑项目DB模式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其适用的范围和界限,从而为业主选择最合适的DB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为DB承包商进行项目决策提供参考。尽管DB模式种类众多,但是无论是从组织结构层面,还是从操作层面对我国建筑项目DB模式进行分类,都需要严格履行DB建设项目設计与施工的责任,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严格控制。

DB承包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DB项目的目标实现至关重要。由于在DB项目招标阶段其设计工作并没有全部完成,故业主选择DB承包商的时候不能借鉴传统DBB模式的价格竞争策略,而是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承包商的DB项目经验和实力、DB投标方案等非价格因素。对DB承包商选择的研究主要包括选择过程、选择方法以及承包商评价指标等内容[15]。

美国采用的是二阶段选择DB承包商法,研究报告指出美国89%DB交通项目采用了两阶段的招标方式。Bourne等(2006)[16]研究结果证明了两阶段的承包商选择过程是DB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夏波(2006)[17]总结了除了美国二阶段选择方法之外的几个典型承包商选择方法:新加坡三阶段选择承包商方法、英国的四步投标法以及日本的四步投标法,并分析了我国DB承包商模式选择受到法律程序的制约。

影响承包商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价格、资质和最优价值。不同的选择因素对DB项目的绩效影响也不同。Molenaar(1998)[18]通过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出综合考虑价格和资质的承包商选择对业主项目目标实现最有利。也有研究表明采用最低价选择方法的DB项目成本增长率最高,而采用最优价值方法是保证DB项目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美国90%的公路工程DB项目均采用最优价值选择承包商。对DB承包商评价指标包含多个因素,其中价格因素比重大,但是逐年降低,DB承包商和团队成员的资质重要性却在逐年增长[19]。

因此,我国的DB项目要结合国情选择最适宜的DB模式,并优先采用两阶段法,考虑最优价值来选择最适合的DB承包商。

1.3 DB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对于每一个工程,无论采用何种建设模式,风险总是不可避免地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对DB风险研究主要从DB模式建造过程的所有风险分析,风险承担等方面进行研究。

Richard J. Coble(1999)[20]分析了DBB模式下项目风险分配的弊端,然后引出DB模式下项目风险分配在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风险分配的优点,指出DB模式较于DBB模式,减少了项目的风险分担纠纷,使得项目能够更加成功完成。Ahmet Oztas(2004)[21]分析了不同合同形式下DB项目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分担大小,并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对土耳其一个DB项目进行了进度和成本风险分析,指出在选择DB模式前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张二伟(2004)[22]详细分析了DB项目中业主和承包商面临的风险因素。陈娜,瞿秋凤(2009)[23]认为DB项目的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不能合理分担风险,阻碍了项目资源优化甚至导致项目失败。并建立了风险分担的激励模型,分析影响业主风险承担的因素,从而指导业主在具有争议的风险问题上进行合理分配。王勇(2010)[24]认为DB总承包模式的管理风险相对较大,主要包括业主风险,设计管理风险,分包商合约管理风险及工期延误风险。彭占青(2013)[25]界定了DB模式的类别,从合同结构方面论述了DB模式的属性特征,并对DB模式与常用工程承发包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识别并剖析了DB模式的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及业主、总承包商、第三方监理等项目主体行为风险,通过归纳整理,建立了建设项目DB模式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文章比较了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引入可拓评价方法创建了建设项目DB模式的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深圳地铁5号线项目为实证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

建筑项目DB模式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研究集中于对DB模式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国外学者大都以实际案例为支撑,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研究了影响DB模式实现项目工期、质量、费用目标的风险因素,而国内学者对DB模式风险的探讨更多的表现为对风险因素定性的阐述及在风险分配方面研究,少量的学者进行DB模式的风险评价与评估方面的研究,而对大型DB建筑项目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研究。我国的建筑项目体量大,复杂程度高,协调性要求高,而其中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也很多。因此,在我国建筑项目中实施DB模式就必须对其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4 DB模式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内容,DB模式能显著的节约成本和工期,但是对DB模式的质量管理研究甚少。与容易定量比较的成本和进度指标不同,质量管理指标具有复杂性,很难进行定量比较与分析。此外,我国部分业主担忧DB模式的质量问题,这也是限制DB模式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26]。因此,DB模式质量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绩效水平和管理方法上。

Bennett(1996)[27]指出DB模式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Warne(2005)[28]也指出DB模式能获得与传统模式相近或更好的质量。Gransberg(2004)[29]从业主角度出发,提出了六种保证项目质量的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是选择最有竞争力的承包商和审查DB质量方案。张尚(2015)分析了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从DB项目各个阶段出发,分析了DB项目的质量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并在另一篇文献[30]中从项目全过程角度详细地分析了DB质量管理的方法,包括DB项目的规划质量管理、采购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保修质量管理,对我国DB项目质量管理具有指导意义。Cox(2002)[31]也指出DB承包商从全寿命周期角度保证项目的质量,能够在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提供更好质量的激励机制。

1.5 DB模式推广障碍

DB模式尽管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挑战和障碍,包括客观障碍和主观障碍。

Oliveira(2003)[32]分析了DB模式推广中存在的文化、法律、教育、技术以及资金障碍。很多学者认为政府的竞标资格制度和法律障碍从采购管理上限制了DB模式的发展,很过国家的法律要求公共项目采用最低价中标,而DB项目采用的是最优价值采购方式,故现有的法律制度不能滿足DB项目的采购流程、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Asmar等(2010)[33]也认为,DB模式应用的最大障碍在于采用最优价值的采购方式。

也有很多学者分析到业主对DB绩效管理理念存在偏差,业主对DB项目控制力不足,导致业主在质量、风险方面对DB模式和DB承包商缺乏足够的信任。因此,这种新型项目管理模式推广转变纠正业主的管理思维,寻求更科学的DB模式保障机制。

我国推广DB模式不仅仅受到法律和业主障碍的制约,还受到承包商的制约。DB项目对承包商的资质、组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财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企业DB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2 结论

DB模式在国外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DB模式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但在国内缺乏对DB模式系统的研究,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业主和承包商接受度也不够,这就阻碍了DB模式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DB模式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①DB模式在建筑项目中是一种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能够对进度和造价进行优化控制,但是在质量和变更方面不具有其他管理模式的优势,同时承包商对建筑项目的约束力弱。②DB模式在建筑项目中分类众多,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界限,业主可以结合建筑项目的特点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模式,并优先采用两阶段法,考虑最优价值来选择最适合的DB承包商。③DB模式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还不能够满足我国建筑项目DB模式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加强对风险管理控制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建筑项目DB模式的推广奠定基础。④DB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对于我国DB项目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⑤DB模式在我国推广过程中主要存在法律、业主、承包商三个方面的障碍,克服这些障碍势必提高我国DB项目的发展水平。

此外,还可以从合同、运作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建筑项目DB模式进行深入地研究。我国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对DB模式的研究和运用,推动我国建筑项目DB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BE. Design-Build Continues to Grow in Popularity Blueprint[J]. 2002 (1): 1.

[2]张尚,任宏,Albert P.C. Chan.设计-建造总承包管理的国际研究进展(一)—基于文献统计与分析[J].建筑经济,2014,35(10):13-17.

[3]Mark Konchar, Victor Sanvido. Comparison of U.S. Project Delivery System[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998,124(6): 435-444.

[4]D. Gransberg. Design/Build in transportation:From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J].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3,3(3):133-141.

[5]Pramen P.Shrestha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Large Design-Build and Design-Bid-Build Highway Project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2,138:1-13.

[6]张水波,何伯森.工程建设“设计建造”总承包模式的国际动态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30-36.

[7]胡晓军,黄志平.设计施工总承包(DB)与传统承包模式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67-68.

[8]石林林,丰景春.DB模式与EPC模式的对比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6):81-85.

[9]夏波,陈炳泉.我国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分类研究[J].建筑经济,2008(S2):1-4.

[10]David E.L. Janssens. Design-build explained[M].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1991: 34-48.

[11]Masterman J.W.E. Introduction to building procurement systems[M]. London and New York: SPON PRESS, 2002.

[12]Jeffrey L. Beard, Edward C. Wundram E.C. Design -build -planning through development [M]. US: McGraw Hill, 2001.

[13]刘长江,方启军.D-B模式下的总承包类型分析[J].工程项目总承包,2006(5):13-15.

[14]韩美贵,王丹.建筑工程DB模式分类及适用范围探析[J]. 建筑经济,2012(11):24-27.

[15]张尚,任宏,Albert P.C. Chan.设计-建造总承包管理的国际研究进展(二)—基于研究主题的文献综述[J].建筑经济, 2014,35(11):5-10.

[16]J. Bourne,S. DeWitt,P. Drennon. Ensuring quality is built into the request for proposal process[R].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Washington,D.C.,2006.

[17]夏波.DB模式应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18]K.R. Molenaar, A.D. Songer. Model for public sector design-build project selection[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8,124(6):467-479.

[19]B. Xia,A. Chan,J. Zuo,K. Molenaar. Analysis of selection criteria for design-build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quests for proposal[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13,29(1):19-24.

[20]Coble R J, Blatter R L. Concerns with safety in design/build process[J].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1999,5(2): 44-48.

[21]zta A, kmen . Risk analysis in fixed-price design–build construction projects[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4,39(2): 229-237.

[22]张二伟,李启明.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3):8-11.

[23]陈娜,瞿秋凤.DB模式下风险分担模型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06):544-546.

[24]王勇,余强,张勇,等.香港政府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与运营风险[J].施工技术,2010(10):77-81.

[25]彭占青.建设项目DB模式的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26]张尚,任宏,Albert P.C. Chan.设计-建造项目业主的质量管理研究(一)—基于质量管理的特殊性与质量影响因素[J].建筑经济,2015,36(3):35-38.

[27]J. Bennett,E. Pothecary,G. Robinson. The industry today: Design and building a world-class industry[R]. United Kingdom: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1996.

[28]T.R. Warne. Design build contracting for highway projects: A performance assessment[M]. LLC: Tom Warne & Associates, 2005.

[29]D. D. Gransberg,K. Molenaar. Analysis of owner'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pproaches in design/build project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04,20(4): 162-169.

[30]張尚,任宏,Albert P.C. Chan.设计-建造项目业主的质量管理研究(二)—基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J].建筑经济, 2015,36(4):44-47.

[31]D.O. Cox. Contract administration:technology and practice in Europe[R]. Report FHWA-PL-02-0xx,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 D.C, 2002.

[32]J. Oliveira. Design-Build method viewed by public agencies in Southern Nevada compared to Arizona and Utah[D]. Las Vegas: University of Nevada, 2003.

[33]M.E Asmar, W. Lotfallah, G. Whited, A.S. Hanna.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design-build team selection[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0, 136(8): 904-912.

猜你喜欢

建筑项目文献综述承包商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建筑工程保修阶段监理工作之我见
建筑企业管理及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之我见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
承包商如何进行最低价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