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瑶挑花与黄梅挑花的比较研究

2017-03-17刘怡果

创作与评论 2016年20期
关键词:黄梅瑶族民间

刘怡果

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并公布了首批10类共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民间美术共51项,湖南隆回县的花瑶挑花与湖北黄梅县的黄梅挑花共同作为挑花项目收录其中,成为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唯一的挑花艺术项目。花瑶挑花与黄梅挑花同属挑花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制作工艺、思维创意、视觉特征与艺术价值等方面具有诸多共同之处,但花瑶挑花以民族命名,黄梅挑花以地域命名,相同的材料工具、工艺特征与制作流程,不同的地域特征、民族习俗与传统文化导致这两种挑花艺术之间不可避免在视觉特征、题材选择、功能特征与审美意味等方面存在共同性与差异性。

一、工艺性决定共同的视觉特征

挑花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一种,运用粗布的经纬纱交叉,以“十”字形为坐标,对角挑绣形成“×”形基本造型元素进行造型,因此也之称为“十字绣”或“十字挑花”。挑花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女性手工技艺,经过一代一代乡村妇女的精挑细作,制作工艺日臻完善,造型手法独具魅力,形成了成熟的、系统的、具有独特视觉特征的民间美术形式。挑花是一种民间造型艺术,其思维创意与表现手法受到十字挑绣针法的限制,只能根据布面织物经纬方向进行造型,边缘线一般呈直线或45°线,在呈45°线造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锯齿形边缘,无法挑绣出光滑流畅的曲线。心灵手巧的民间女性经过代代相传,充分回避造型上的制约,突出材料特性,挖掘并发挥挑花技艺的工艺特征,在图案选择、构成形式与造型方面形成了其他传统工艺不可替代的鲜明特色。

花瑶挑花与黄梅挑花虽然分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其产生的时间与传承的路径也大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借助挑花样板,运用“数纱”的方法进行挑绣,挑花针法与制作流程也相同,都是运用交叉的“十字”单元为基本造型元素,用直线或45°线作为边缘线进行造型,充分尊重织物的经纬交织对于造型的要求,因此,花瑶挑花与黄梅挑花在造型上具有共同的特征。材料与工艺对画面的构成关系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挑花是用交织的针法在粗布面料上进行平面造型,且边缘受经纬限制,所以,无论是花瑶挑花还是黄梅挑花,其构成上均以块面为主,辅以线条,注重填充式构成和适形造形表现手法的运用,画面构成疏密有致、阴阳互合,符合图案造型与组合的基本规律。同时,因工艺性特征的影响,花瑶挑花与黄梅挑花在题材选择、造型元素、基本图形与视觉符号的选择方面都具有不约而同的相似性。

二、实用功能与民俗文化差异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

实用性功能是民间美术的基本功能,挑花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虽然具有装点生活、美化生活的审美功能,但其必须建立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实用即为美。挑花依附粗线织物而存在,多用于以布面为材质的生活用品,如服装、床上用品、包、帕、巾等,挑花运用数纱的方法进行挑修,只能运用价格低廉、制作粗糙的粗纱布为材料,即便用质地较好的丝线挑绣,也很难被官方或富贵之家接受,在物资生活水平较低的民间,特别是偏远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挑花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中有“衣裳斑斓,语言侏离” {1}的描述,可见当时瑶族的服装是有斑斓的纹样图案的,但这并不能证明,瑶族在当时就开始有了挑花技艺,瑶族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迁徙形成众多的支系,据考,花瑶族群中流传的《过山榜》及奉氏家族族谱记载,花瑶最早在明代洪武年间迁入现居的雪峰山麓一带,相传,花瑶挑花是花瑶妇女向“花路嘊”学的,“花路嘊”是花瑤现居地一块布满石苔的大麻石,花瑶妇女受石苔纹理的启发学会了挑花 {2},可见,花瑶族在定居雪峰山后才开始学习挑花,但挑花主要用于服饰的装饰却得到认证。花瑶挑花有彩色与素色挑花两种,彩色挑花主要用于头巾、袖口、背篼装饰,以几何纹样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素色挑花用于花瑶妇女筒裙上的装饰,面积大、工艺精、题材多、构成形式美,最能代表花瑶挑花的艺术水平。花瑶挑花用于服装装饰,在装点美化的同时需注重服装的御寒、耐磨、立体形态等实用性特征,在构成形式上充分将实用性与审美性融为一体。花瑶有本民族的图腾崇拜与民俗习性,挑花内容常见的有龙、虎、狮、蛇、猪、马、鱼、鸟等动物,岩岩花、灯笼花、菊花等花卉和万字纹、回形纹等符号纹样,但在花瑶挑花中却没有瑶族祖先崇拜的龙犬图案,体现瑶族风俗中对尊者避讳的习惯,蛇是花瑶挑花中最为常见、样式最多、变化最丰富的图案,这与蛇形方便造型变化与装饰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蛇的自然习性,被花瑶认为是可以通天地、贯阴阳的神物,成为花瑶崇拜的图腾{3}。

黄梅挑花是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的汉族民间艺术,起源于唐宋,于明末清初发展成熟。黄梅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民间文化保存相对比较完好,除了黄梅挑花,还有著名的民间戏曲黄梅戏,居住在黄梅的汉族在服饰及生活习俗方面与周边的汉族有很大的差异,有人甚至怀疑这是一支外来的少数民族。从黄梅现存的民间文化遗产及民俗民风方面看,虽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黄梅人是一支少数民族,但黄梅汉族一定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整体迁徙而来的一个族群,因为在相对偏远的地域,免受各种历史风浪的波及,局部环境较为封闭稳定,较为完整的保留并传承的传统的族群文化。从现存纹样看,传统黄梅挑花主要用于手帕、方巾、帐檐等日用品装饰,这些用品均为方形,以靛蓝粗布为底,用五彩丝线挑绣,图案多为方形适合纹样,构成形式上以团花图案为主体,四角辅以角隅纹样。黄梅挑花内容主要有花卉、飞鸟、人物,老鼠娶亲与坐花轿是其传统代表性作品,老鼠娶亲主题风趣而意味深长,场景热闹、气氛喜庆,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民间美术题材,在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民间木版画等艺术形式中屡见不鲜,表现中华民族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

花瑶挑花与黄梅挑花的应用领域各有不同,花瑶挑花主要应用于服饰装饰,黄梅挑花主要应用日用品装饰,另一方面,花瑶挑花以瑶族图腾崇拜、传统民俗文化为背景,黄梅挑花则建立在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虽然在形式上具有诸多共同点,但在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三、现代发展所面临的相同际遇

当今,社会发展进入现代化阶段,大工业机械化生产与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手段,作坊式手工生产效率低、造价高、且很难保证统一的质量标准,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已经被逐渐淘汰,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技术更新快,新材料层出不穷,传统民间工艺所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空间日渐消失,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与现代发展面临困境。花瑶挑花与黄梅挑花同属民间挑花,虽然属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但同属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同样面临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在现代社会条件如何传承与发展成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1.注重现有文化遗存的物质保存。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都是非物质形态的,也有物质遗存,物质遗存往往是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第一手资料的留存不仅是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依据,而且是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挑花工艺属于非物质形态,但现存的挑花实物却是研究挑花工艺及挑花艺术的重要资料。挑花实物材质低廉,且多用于日常生活,更新快,普通民众觉得不值得保留,也不利于保存,所以,物质遗存较少。目前,因时代的发展,花瑶挑花与黄梅挑花一样正面临消失的境地,物质遗存越来越少,注重收集、整理现有物质遗存并进行有效的保存对于研究挑花艺术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与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运用现代数字化手段进行非物质保护。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民族文化不可避免的面临大浪淘沙的洗礼,物质总有消失的一天,作为非物质形态的民间美术形式,消亡或发展,是時代的选择。现代数字技术文化信息的保存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海量的空间与保质保真的技术手段,数字化保护的文化样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复制、粘贴到现代社会生活中传承与发展,也可以使得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永久留存在人民的视野。

3.强化挑花艺术的文化生态保护。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民间美术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挑花艺术服务于日常生活,当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时,其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冲击,甚至面临消亡的境地。花瑶挑花与黄梅挑花都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日益流失的困境。把挑花艺术纳入文化生态圈,保护挑花艺术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开发利用促进传承,是挑花艺术可持续发展传承的必然路径。

注释:

{1}应劭:《风俗通义》,转引自《后汉书·南蛮传》。

{2}文牧江:《瑶服饰的民俗特征探析》,《湖南社会科学》2013第11期。

{3}文牧江:《基于图腾崇拜的花瑶服饰艺术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黄梅瑶族民间
自然分娩产妇优质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价值探讨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留德女博士向死而生:我曾像BUG一样存在
高人隐藏在民间
黄梅君作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