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017-03-17陈丽华

江西教育C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题审题解决问题

陈丽华

小学数学是打基础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其目的是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进行探讨。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在新数学《课程标准》当中,生活与数学相联系是基本的理念。生活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将这些资源运用到数学问题的教学当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显著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感兴趣的事例、故事当中挖掘资源,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解決这些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力的目的。

二、认真审题、思考问题

就解决问题而言,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也就是要针对题目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题,从题目当中寻找突破口。任何一个合理的问题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突破口,而这一个突破口就在于数量关系,根据题目提供的数量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比较多的,关键是能否通过挖掘出来的数量关系,并结合所学到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进行换位思考,尽量摆脱惯性思维方式的干扰,突破原有的解题模式。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尚处于趋向直观化的阶段,容易在学习过程当中形成思维定式。比如教室地面要铺木地板,如果用3分米边长的方形地板,总共需要96块,那么若用4分米边长的木地板需要多少?关于这一题目,学生在学习比例的知识时形成了思维定式,部分学生可能只会使用一种方法,如3×3×96=4×4×x(反比例解)。其实,对于该题目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如3×3×96÷(4×4)=54,96×(3×3÷4÷4)等。基于此,在解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多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这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三、解题反思、合作交流

解应用题并不仅仅是求解问题的答案,更关键的是要在解题过程当中提高创造力、思维能力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回顾使用的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经常做这些练习,形成惯性,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显著作用。同时,要让学生在解题中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会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并在团队合作当中提高解题能力。比如分数问题,这种类型的题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小明妈妈和爸爸在银行共存钱若干元,妈妈存的钱的是爸爸存钱数的,爸爸存的钱比妈妈多了24元,那么妈妈和爸爸分别存了多少钱?

该题目中有两个单位为“1”的量,已知条件当中两个分数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单位“1”,要弄清妈妈爸爸的存款数之间的关系,则需用到转化思维,将两个单位“1”,转化为共同的单位“1”。学生在练习时,抓住这一关键则可顺利解题。根据题意,将妈妈的存款看作单位“1”,那么爸爸的存款数是妈妈存款数的(即÷),此时便将条件转化成了共同的单位“1”,然后将已知的量的差再除以分率的差,便可求出单位“1”的量。即24÷(-1)=96(妈妈存款数),爸爸存款数为96×=120。

四、数量关系、强化训练

根据上文的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题的突破口,在审题时分析数量关系是中心环节,所以要在学习解应用题的过程当中,针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进行强化训练。首先抓住基础练习题,这种类型的题目与教材提供的例题类似,可以进行模仿,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其次,进行对比训练,这是打破学生思维定式的关键,要引导学生在进行对比训练时,抓住数量关系,进而确定解题方法。比如,甲箱子里有84个苹果,乙箱子里的苹果是甲的4倍还多出15个,那么乙箱子当中有多少苹果(84×4+15=351)。如果甲数不变,乙是甲的3倍,但少15个,问乙有多少,(84×3-15=237)。要通过这样的变式题目对比,分析其中的不同点,从中学会抓关键点,然后确定解题思路。最后要对做错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也就是利用错题集,但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情况。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学会灵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将题目简化,进而准确解题。要学会审题,从审题中抓关键点,找到题目当中的数量关系,并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要让学生对应用题解题产生兴趣,要从日常生活当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资源,编织成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促成解题能力的提高,同时开发学生智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邓 钰

猜你喜欢

应用题审题解决问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三招”学会审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