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瓶颈突破研究
2017-03-17许霞
许霞
在新课改实施后,小学语文的作文多以记实作文为主,记实作文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是一种对所写的人、事、物、景的再现的作文。这让学生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现实更为贴近。但是从开始实行新课改至今,小学作文教学工作仍然没有达到新课改规定的目标。本文根据记实作文在习作教学时所遭遇的瓶颈深入研究,寻求突破的对策。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
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的重点部分,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生活,发现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丰富对学习和生活的认识。为此,部分学校和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成新课改的目标,甚至会要求学生在进行作文取材时带上相机,将事物拍下来,为写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尽管教师为写作教学设计了很多活动,而学生的作文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部分学生的作文还出现退步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就算面对搜集到的素材也无法写出作文,思维僵化。而且作文的题目、内容、观点等都出现了大面积的相似,甚至有学生还照搬某些作文教材的内容。比如笔者某次要求学生描写对体育教师的印象,班级总共有35人,但是有将近30人将体育教师描绘成:“身材魁梧,浑身上下散发着……”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作文中,语言的匮乏和搜集到的素材限制了学生的发挥,也成为了教学的瓶颈。
想象类作文可以全由学生虚构或者由某个实体事物延伸出去,这类作文对小学生而言相对容易。但是记实类的作文不一样,记实写作就是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将情景或事物再现和还原的过程。但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限,且词语匮乏,语言组织还不是很熟练,在写作时,必然会思路不清晰,最终呈现的作文就可能千篇一律,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观点不明等状况。何况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词汇量不同,教师难以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这些都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
二、小学作文教学瓶颈突破研究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笔者通过“思维加工型作文的双重同构模式”进行教学,从学生的情操意向、概念判断、逻辑推理、内部语言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和精细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具体可分为“三环四步”。
1.小学作文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以记实作文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此类型的作文写作教学时,要在学生的眼前形成动态画面,让学生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物体、人产生感知,形成碎片式的记忆。这些碎片式的记忆就是学生写记实型作文的依托,然后通过学生个人的想象、情感、观念等创造出完整的作文。
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眼中物,心中境,手中景”三个环节,将具体的事物在心中汇聚和形成,采用掌握的语言及写作技巧、方式将其表述出来,形成一定境界的“景色”,这也是小学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以小学作文中常见的题目“我的妈妈”为例,教师让学生根据妈妈日常的状态,观察不同情绪下的妈妈的表现,比如慈爱的笑脸、生气的眉毛、自己获得奖励时表露的自豪等进行感知,这就是“眼中物”。如果确定了要写妈妈生气时的眉毛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妈妈在不同的状态下的眉毛,在脑海中通过回忆、加工后形成“心中境”,再使用掌握的词汇将妈妈生气时的眉毛是什么样的表达出来。这样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写作更为顺畅。
2.小学作文教学的四个重要步骤。在“三环”教学当中,“心中境”是最难的部分,教师需要通過以下四个步骤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一是情景回放。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阐述对某事物或者人的印象,将脑海内零散的记忆碎片进行电影式的回放。比如写“我的妈妈”,在描写妈妈生气时的眉毛时,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妈妈生气时的画面:自己损坏物品时的生气、不听话时的生气……将其梳理后形成连贯的画面。
第二是画面定格。学生对脑海中播放的画面进行暂停处理,捕捉作文写作需要的线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问题进行引导,比如:“面对妈妈生气,你当时是什么想法?”“妈妈对你生气的缘由是什么?”而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有目的地将画面进行定格,并进入更深层的思考,同时将画面放大,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素材。
第三是线索重组。线索重组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获取到的零碎记忆进行梳理,让其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比如在妈妈生气时,自己是如何应对的,妈妈对自己的态度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此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脑海中的线索用文字表述。
第四是整体分解。整体分解就是将某个整体性的事物进行分解。比如在写树木时,引导学生分树叶、树干等部分写作。这样便于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让学生找准写作的切入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倪庄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