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017-03-17段春兰

江西教育C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词语语文课堂教学

段春兰

随着中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素质教育的问世,不仅有效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极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弊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我。本文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兴趣为主,自主阅读

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要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阅读高质量的课外读物的好习惯,渐渐培养成自己的一种兴趣,最后学生才会主动地自主阅读,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愉悦感和知识。

1.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课外读物。在日常语文传授知识过程中,课外阅读应该在教师的督促下来阅读,开拓知识,发展阅读力量,打下良好的阅读能力基础。低年级学生天生好动,可以选择寓言、动漫这类图书,理解起来很容易,低年级学生也最喜欢的。高年级学生充满好奇,正是这个年龄段对事物求知欲强,可以阅读科幻、推理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去读一些健康图书,并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片断,都要记下来,增加知识储备。

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中的课文,给学生推荐相关课外读物,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和他的作品,引导学生去读所有安徒生的童话,让学生去了解课本之外的安徒生的作品,增加学生阅读量,逐步喜欢上阅读。

2.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还是刚刚进入接受知识的新阶段,心智没有成熟,讲故事是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注意与学生互动,在有趣的部分停顿一下,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提问。通过提问,督促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去寻找答案。

3.磨炼学生意志力,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小学生对阅读这种新方式是陌生的,习惯了听、讲后,初次接触阅读时,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阅读这种新方式,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可以通过激励的方法来进行培养。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在艰苦环境下坚持阅读的例子来激发孩子的意志。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文章是一个整体,每一篇文章都由句子和词语组成。学生只有先理解词语、句子,才能进一步理解整篇文章,抓住文章主旨。因此,小学生在阅读初期,要学会在平时累积句子和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词语和句子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并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渐渐地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起来。对于陌生的、不熟悉的词语或句子,学生要先学会基本的用法,然后通过练习逐渐熟练,最后运用到平时的写作阅读中。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

词语和句子是阅读的基础,而阅读方式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不是学生自身存在的,而是后天逐渐培养形成的。因此,学生想要有正确的阅读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学习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使每一个孩子有属于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不仅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弱区,最后针对弱区进行训练。当每个学生拥有属于自己正确的阅读方式后,那他就会更有效地解決阅读难题,提高阅读效率。

四、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思维创新力

每节课堂只有40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高质量的知识和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该重视和注意的。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填鸭式”教育的弊端已经很明显,因此,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讲课,强制灌输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对疑惑进行提问,并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解答。

在读完某段或某篇后,教师要回顾刚学过的内容,并给以点拨;小结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发言提问,主动与同学进行课堂讨论。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学生眼里,理解的方向是大不相同的,同学们进行集体交流后,可以获取不同的思考方向,最终学生会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养成创新式思维。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浅显易懂的,而具有很深的学问和艺术性。课堂教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很多影响因素。因此,教师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必须认真学习、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鸦鹊湖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邓 钰

猜你喜欢

词语语文课堂教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找词语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枚词语一门静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