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2017-03-16唐覃福梧州市藤县藤州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43300
唐覃福 梧州市藤县藤州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3300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唐覃福 梧州市藤县藤州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330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和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临床特征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2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高达100%。该病呈全球性分布,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发生和流行,给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例介绍;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高接触性传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或严重腹泻和脱水,对各种品种和年龄段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他年龄段的猪发病症状较轻。该病多爆发于寒冷的冬天或早春季节,一旦发病即会大面积传播。笔者曾接诊过多起该病病例。现将一例介绍如下,旨在与同行交流。
1 病例介绍
藤州镇某小型养猪场存栏生猪320余头,2016年3月20日开始有部分仔猪发病,发病猪均为出生不久的仔猪,死亡迅速,病猪出现急性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患病仔猪往往整窝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病发初期户主曾用庆大霉素、痢菌净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病情继续发展。求诊于我站后,经一系列诊断后确诊为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情。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发病潜伏期非常短,通常为15~18小时,但有极少数会延长2~3天,发病后迅速传播至全群。典型的症状是病发突然,短暂呕吐后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并伴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猪异常口渴、脱水,身体快速消瘦,日龄小的病猪病程较短,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大部分在2~7天死亡,如母猪发病或泌乳减少,会使仔猪发病率升高、死亡率加大。仔猪的死亡率会随着仔猪的日龄增大而减少。痊愈的仔猪大部分生长发育不良。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发生于胃和小肠等部位,胃部充满凝乳块,胃黏膜轻度充血,黏膜下有出血点,胃壁松弛,小肠充血,伴有卡他性炎症。肠内充满黄绿色液体,含泡沫和未消化的小凝乳块。肠壁变薄、透明、膨胀、弹性降低,肠系膜淋巴结和肠系膜血管充血、肿胀,小肠绒毛萎缩变短。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必要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可见小肠上皮细胞浆内的亮绿色荧光。血清学检查常用中和试验,采用急性期和康复期双份血清或不同阶段血清进行试验,观察抗体滴度变化。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剖检病变,尤其是结合该病组织学的重要特征可作出诊断。
6 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应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并对猪圈和周围的环境及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消毒可用3%氢氧化钠。对猪圈要及时进行清洗,保持清洁干燥,以免排泄物或废弃物积聚。对饲料槽和饮用水槽应经常进行清洗消毒,对病死猪和污染物进行焚烧后深埋。禁止被污染的车辆、用具、泔水桶等物品移动,严防病毒传播。
(2)治疗措施。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或山莨菪碱及维生素B。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氟必康400g、菌毒康500g,连用5天可有效防止继发感染。对脱水严重的仔猪可通过以下配方进行补液,方剂为氯化钠3.5g、氯化钾 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 20g,与1000mL水混合后自由饮用。
经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猪群7天后基本上恢复正常,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7 小结
(1)由于新生仔猪小肠内正常的绒毛细胞更新较慢,免疫系统不完善,传染感染性肠胃炎病毒容易在新生猪绒毛吸收细胞的尖端小血管系统积累,使病毒激增,可导致仔猪对该病的易感性增强和死亡率增高。
(2)猪传染性肠胃炎在国内各地均有流行,但爆发时间有着明显的季节性,绝大多病例均出现在冬春季节。鉴于该病发病速度快,死亡严重,可导致巨大损失,故建议猪场在冬季和春季注意接种疫苗,有效防范疾病的发生。可采用南京兽医研究所生产的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务必按照说明使用。在引进种猪时应做好检疫工作,禁止引入带病猪,并做好消毒工作。冬季加强保暖,特别是换季和气候突变时应注意防范贼风带来的危害。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当做好猪舍的通风工作,确保仔猪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除了免疫接种外,还应做好消毒和病猪隔离工作,并实施适当的限水限料。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应及时进行补液。应选择高效、长效的抗生素配合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对症下药,严防病猪脱水和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