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开窍通腑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7-03-16孟祥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2期
关键词:通腑内皮脑梗死

孟祥杰

(河北省巨鹿县医院,河北 巨鹿 055250)

自拟开窍通腑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孟祥杰

(河北省巨鹿县医院,河北 巨鹿 055250)

目的 观察自拟开窍通腑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开窍通腑汤,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自理能力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记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Barthel(BI)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两项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础动脉内径值,FMD,NID与治疗前测量相比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增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WF、ET-1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血清中NO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虽然腹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影响治疗。结论 自拟开窍通腑汤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且不增加临床使用风险,不良反应较轻。

急性脑梗死 开窍通腑汤 血管内皮功能 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脑动脉管腔出现狭窄甚至阻塞而导致脑血流局部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出现水肿或软化病灶,最终可引起脑功能或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1-2],患者起病较急,在发病数小时至数日内病情可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具有高致残、致死率。研究发现[3],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可参与脑血管局部斑块形成及破裂,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血管内皮功能良好与否往往与本病的发生及预后存在相关性。急性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又名缺血性脑卒中[4],致病因素为风、痰、瘀,治疗多以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为法。自拟开窍通腑汤[5]具有化痰醒脑,开窍涤痰等功效,临床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本研究观察自拟开窍通腑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6];此次为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或既往急性脑梗死病史但愈后良好未遗留神经肢体功能障碍;从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48 h,均经头部CT及MRI明确诊断为单个病灶,且无合并脑出血或占位性病变;具有明确神经系统缺损体征且与病灶定位相符合;无意识障碍。排除标准:合并感染者;合并外伤或活动性出血病灶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压者;既往出现脑血管疾病且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合并其他严重的重要脏器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患者;依从性较差者,对本组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诊断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低流量吸氧及动态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合理选择药物进行降低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控制糖、适当控制血压(不过度降压)、降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等,并积极防治并发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开窍通腑汤:冰片10 g,酒大黄20 g,水蛭10 g,川芎15 g,川牛膝20 g,白茅根15 g,石菖蒲15 g,丹参15 g,如上药物加水煎煮至200 mL,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自理能力评分:评定标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及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范围为0~39分,BI指数评分评定患者自理能力,由10个部分组成,范围为0~100分。2)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测定位置均为以肘上肱动脉2~5 cm为定点,与心电图同步,当显示出现R波时测量患者肱动脉前后内膜间距离,分别测定平稳状态下基础动脉内径值,及给予袖带充气加压阻断血流后再释放时动脉内径值,以及舌下含服销酸甘油(400 μg 5 min后动脉内径值。3)计算两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率 (FMD%)=加压后数值-基础值/基础值×100%及两组患者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变化率(NID%)=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值-基础值/基础值×100%。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血,离心后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对症治疗。

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7]拟定。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疗效统一评定标准,以NIHSS评分减少程度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且<90%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且<45%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为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为恶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 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BI指数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I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I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两项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 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础动脉内径值、FMD、NID的测量数值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础动脉内径值,FMD,NID与治疗前测量相比均有所增高 (P<0.05),且观察组增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时间 NID(%)基础动脉内径值(mm) FMD(%)观察组 治疗前 20.09±3.13(n=60)治疗后 22.59±4.23*△对照组 治疗前 20.12±3.23 3.69±0.20 3.57±0.51 3.89±0.54*△12.12±1.51*△3.70±0.12 3.56±0.48(n=60)治疗后 21.24±4.11*3.81±0.44*10.09±1.2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vWF、ET-1、NO的表达水平 见表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vWF、ET-1、NO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WF、ET-1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清中NO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WF、ET-1、NO表达水平的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WF、ET-1、NO表达水平的比较(±s)

别 时间 NO(μmol/L)vWF(%) ET-1(ng/L)察组治疗前 60.07±11.13 60)治疗后 94.53±16.33*△照组治疗前 60.12±11.23 183.37±21.10 83.57±16.51 119.89±18.24*△50.13±13.31*△183.70±23.12 83.13±15.42 60)治疗后 79.21±14.12*133.24±19.44*65.09±13.21*

2.5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见表6。观察两组患者发现,用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观察组腹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主要并发症为血糖升高、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及神经源性心脏损害等。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如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P>0.05)。且所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均予对症处理,不影响治疗。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为脑局部血管的动脉粥样斑块狭窄阻塞供血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闭塞血管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供血不足继而出现的脑组织急性坏死的过程。在本病发病过程中,动脉斑块的形成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减退均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8]。早期研究认为,合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其血液成分以及血流动力学均发生改,易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同时代谢产物如胆固醇、三酰甘油沉积于血管内皮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发生改变,首先受代谢产物影响,患者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自身收缩舒张功能出现障碍,易发生血管痉挛及狭窄,其次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平滑肌增殖会导致附着在表面的斑块发生破裂,斑块内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及凝血因子,而同时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不再发挥抗凝活性,而平时用来维持血管舒张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NO及其他活性物质会大大减少,相反内皮细胞还会释放相关促凝因子,加速斑块破裂后血栓的形成,加剧了这一病理过程[9]。且越来越多研究认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以及相关表面活性因子的释放均与疾病的预后存在肯定联系。因此,临床治疗上可将血管内皮功能作为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10]。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痰外邪阻络,局部气血瘀滞,患者气血运行失和,发生闭证,继而出现相关的功能性损害,具体急性期治疗上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为原则,多采用活血化瘀,开窍醒神,通腑邪热之法[11]。自拟通腑开窍汤中酒大黄军通腑祛邪,冰片,石菖蒲开窍醒神化痰,芳香化浊,配以川芎,丹参养血活血,白茅根祛风,全方共奏祛邪醒神活血之功。

NIHSS评分及BI评分是脑梗死患者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的量表,FMD,NID是评价血管舒张功能的重要指标,vWF是血管内皮及血小板上共同表达的一种具有黏附功能的大分子糖蛋白,具有促进血小板黏附,激活凝血系统的作用[12]。而ET-1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中,在外界刺激如高凝状态下,易被激活,从而发挥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进一步加重局部缺血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开窍通腑汤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较对照组有所改善,血管内皮相关表达因子如vWF、ET-1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NO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也与本研究临床疗效结果相一致。结果提示开窍通腑汤有可能是通过改善了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的治疗作用。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相当,而观察组虽然腹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相比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影响进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自拟开窍通腑汤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且不增加临床使用风险,不良反应较轻。

[1] 林晓东,赵丽.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1(3):215-217.

[2] 付文亭,李清,邵长娟,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0):1061-1064.

[3] 笪正,翟正平,闫福岭,等.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1):569-575.

[4] 邓丽,刘晓冬,张拥波,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25-829.

[5] 何小刚,蔡秋芳,马海蓉,等.凉血通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瘀热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938-1940.

[6] 王以翠,常焕显,孔令胜,等.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6):870-876.

[7] 马欣,屈晓霞.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4,23(16):39-41.

[8] 朱广旗,胡蓉,吴远华,等.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的影响[C].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81-87.

[9] 李明芬,黄晓琪,林英辉,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7):1119-1121.

[10]罗钢,白雪,杨思进,等.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545-547.

[11]郭华,陈炅,索冬卫,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血管内皮功能、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40(4):77-80.

[12]陈立,李兰,韩悦,等.化瘀通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27-2028.

R743.9

A

1004-745X(2017)02-036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2.060

2016-07-23)

猜你喜欢

通腑内皮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