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战役及其对西汉匈奴政权的影响
2017-03-16吴海平
[摘 要]河西战役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反击作战的关键性战役,对汉匈两大政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西汉政权的影响有:第一,巩固了西北边防,促进了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二,拓展了西汉政权的版图;第三,节省了军费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第四,对匈奴形成有效钳制,断匈奴右臂。对匈奴政权的影响有:第一,造成匈奴经济、军事力量衰退;第二,引起匈奴内部分裂。此役之后,匈奴逐渐走向衰弱,而西汉王朝在西域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并为后来西域都护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河西战役; 漢强匈弱; 汉匈实力
河西战役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反击作战的关键性战役,发生在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分为两个阶段。它前承河南战役,后启漠北大决战。虽属于过渡性战役,但由于成功完成了进攻与夺取河西走廊的战略任务,截断了匈奴右臂,并为随后的漠北大决战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河西战役对汉匈两大政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河西战役爆发的背景
1.河西成为匈奴重要的经济、军事基地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公元前3世纪末开始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是匈奴国家的鼎盛时期,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1]这一时期相当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
河西地区原是月氏部族的领地,后来冒顿单于“西击走月氏”[2],这里便为匈奴占有。其中,匈奴的浑邪王统治酒泉及周围地区,休屠王统治武威及周围地区。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战略位置,成为了匈奴重要的经济、军事基地。
河西地区诸多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天然牧场和林地,给以游牧为生的匈奴人带来了极大方便。[3]《汉书·地理志》载,“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家属徙焉。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4]正是河西地区发达的畜牧业为匈奴人的经济生活提供了保障,也为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军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随时补充战马、草料提供了方便。此外,这里还是匈奴手工业的制造中心,特别是弓箭的制造。
河西地区东有黄河天险,南北有高山阻挡,西控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易守难攻,进退自由,为匈奴采取军事行动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北可直接与单于庭联系,南可与羌等少数民族结为军事联盟,西可统领西域诸国,东可侵扰汉王朝的西北边境,劫掠人口。[5]
2.夺取河西成为汉武帝击败匈奴的战略目标
河西地区作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不但是匈奴、羌等少数民族经济、军事活动的主要基地,更是关系到汉王朝边境安全与统治稳定的边防要地,因而对于汉匈两个政权来讲,河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就西汉王朝而言,这里是其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彻底击败匈奴的战略要地,因此争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权自然就成为汉朝廷的重要战略目标。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民生凋敝,士兵困苦不堪,加上汉高祖刘邦轻敌冒进,致使汉军被匈奴围在白登山达七日之久。“白登之围”以后,汉朝开始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继位后,国家经济、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和屈辱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以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谋中断了和亲,拉开了汉匈战争的序幕。经河南、漠南几次战役后,右贤王失去对河西诸王的控制,单于远徙漠北,河西匈奴军成为西汉王朝的最大威胁。于是,汉武帝将下一个打击目标指向了河西地区。
二、汉匈两次河西战役
河南、漠南会战,匈奴屡遭失败,于是单于听从赵信之计,将主力撤往漠北。此前的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从西域返回,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鉴于当前的军事形势,汉武帝决定进军河西,河西战役由此展开。
第一次河西战役: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河西战役,“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6]此战入匈奴境千余里,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获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等,并获得休屠王祭天金人。然而,汉军损失也比较惨重,阵亡七千余人。
第二次河西战役:同年夏天,为了完全占领河西地区,霍去病第二次西征。汉军分兵西、东二路,正式开始了夺取河西地区的战役。西路方面,“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7]东路方面,“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8]张骞和李广率万余骑分道出右北平,牵制匈奴左贤王部,策应西路主攻部队。霍去病率领一支孤军,在地形复杂多变的河西地区转战2000余里,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得胡首虏三万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9]一举歼灭匈奴在河西的主力部队,取得河西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三、河西战役对汉匈政权的影响
河西战役对汉匈双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役之前,匈奴占据着河西,并控制着西域诸国。从中原到西域的道路被匈奴切断,因此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时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余年。战役之后,汉匈双方力量发生明显变化,西汉军事实力和国力显著增强,而匈奴国力日渐衰弱,汉强匈弱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朗。下面,分别叙述河西战役对汉、匈的影响。
1.对西汉政权的影响:
第一,巩固了西北边防,促进了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河西归汉后,政府依据河西的地形,分段修筑了边塞亭障,作为其经略西北的重要举措。同时,根据河西地形地貌复杂,少数民族众多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实行了郡县和属国并行的制度。河西四郡的设置,即为西汉政府对河西地区具体统治的体现。为了发展河西地区的经济,汉政府还实行了移民实边、屯田开发等措施,这不但促进了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进一步经营西域与攻打匈奴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第二,拓展了西汉政权的版图。占有河西之地,大大增加了西汉政权的版图,同时也有助于其进一步向广阔的西域扩张,无形中又扩大了其疆域范围。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汉朝的势力进一步扩展到西域,并为后来西域都护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省了军费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短短一年内,霍去病歼灭、受降的匈奴达8万余人,瓦解了匈奴在河西的统治。从此,“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10]同时,“汉已得浑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而减北地以西戍卒半。”[11]汉政府部署在陇西、北地、上郡的部队随之减半,由此大大减少了军费开支,减轻了百姓的赋税与劳役负担。
第四,对匈奴形成有效钳制,断匈奴右臂。河西作为西汉出击匈奴的前沿基地,同时又是西汉经营西域的后方阵地,它有效阻止或减弱了匈奴与西域及羌人之间的联系与往来,进一步削弱了其力量。祁连山北麓原来有匈奴最大的马场,这又为汉朝补充军马,为日后向漠北的匈奴单于、左贤王部发动进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汉武帝夺取与开发河西地区就是为了断匈奴右臂,解除西边匈奴的威胁。
2.对匈奴政权的影响:
第一,造成匈奴经济、军事力量衰退。西汉占据河西走廊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通使与经略西域,不断打击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致使匈奴在西域的影响与势力逐渐减弱,西域诸国纷纷摆脱其控制。匈奴对失去河西无不惋惜,以致唱出了“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12]的哀歌。
自失去河西地区后,匈奴经济、军事力量日益衰弱,无力再对西汉边境发动大规模进攻,难以对西汉构成更大的威胁;相反,西汉以此为基地,占据有利地形,进一步对匈奴发动频繁的进攻,并积极经营西域诸国,有效打击了匈奴的势力。
第二,引起匈奴内部分裂。河西地区的匈奴军队在一年之内连续两次遭到汉军的沉重打击后,浑邪王和休屠王在河西的统治无法维持。他们因害怕单于治罪而决定归降汉朝,由此造成了匈奴贵族内部分裂。随后,浑邪王杀死休屠王并率领4万人降汉。
总之,河西战役对汉匈双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直接影响到两国国力的变化。此役之后,汉政府完全占领了河西,控制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不仅断了匈奴右臂,而且切断了匈奴联合羌人为患的道路。从此,匈奴逐渐走向衰弱,而西汉王朝在西域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并为后来西域都护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2]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90.
[3]李并成.河西走廊歷史地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3、4.
[4]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644、1645.
[5]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1、2.
[6][7][8][9]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908.
[10]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3167.
[11][12]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909.
作者简介:吴海平(1989-),男,江苏省徐州市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