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护佑河湖清水长流
2017-03-16赵宏伟
赵宏伟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何谓河长制?就是大小河流都有“一河之长”,“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属地河流的生态环境管理。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敲响了水生态的警钟,应运而生的“河长制”开始在江苏太湖流域推广。近10年来,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8省市已全境推行“河长制”,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实行了“河长制”。“河长制”试点的成功,已为在我国全面推行打下了基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讲道“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河长制渐行渐近,已从地方政府的应急之策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意见》明确:我国将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同志担任。另外,《意见》提出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一些河湖的污染形势严峻,水环境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但是,面对水生态治理与保护的沉重挑战,水利和环保部门囿于行政资源、人员配置等的限制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基于当前我国复杂的河湖“水問题”,推行河长制正当其时。
河湖水环境的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河长制将河湖的管理保护责任压在了当地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身上,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实际问题。显然,河长在区域内都有较大的行政权,“ 一把手管河湖”能够充分协调区域内各部门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建立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当然,河湖管理与保护必须依法依规,河长制也需要考核监督体系的制约。《意见》强调,要强化考核问责,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将河湖治理纳入政绩考核,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确保良好的制度设计有考核的“硬约束”机制。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但要在“管”和“严”的制度上立好“规矩”,更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