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特色发展的研究
2017-03-16孙晓光
孙晓光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专家、比较等方法,对我院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定位、教学目标、特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竞赛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如何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建设的新设想。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特色发展
我院历经十六年的发展和积累,办学理念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学院提出了“创建特色学院”的办学目标,各学科都在围绕“特色建设”努力开展工作,促使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特色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几年来,我院在体育教学、体育竞赛、硬件设施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下,根据学院发展的整体思路,创建出属于自己的大学体育课程特色。
一、我院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特色建设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学校体育教授的体育知识技能服从于当前社会条件下大众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休闲的重要内容的指导方针,以满足大学生健身为目的,服务于社会体育,这也符合我们国家由体育竞技强国向体育健身强国转变的战略调整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我院的场地、设施条件,选择普及面广、安全性强、能满足学生健身需求的有特色的教学项目。
高校体育课程既是一个人学校体育的终点,又是一个人成为社会体育一分子的起点,我们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体育发展培养中坚和骨干的重任,大学阶段不仅要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奠定坚实的身心基础,要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走进社会后仍能持续参与体育活动,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和家庭成员奠定可持续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着眼于大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和社会体育有机衔接,培养学生长远的、可持续的健身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二)教学目标
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闲暇时间相对充裕,通过体育教学,努力使学生掌握两到三项运动技能,使其至少在一个项目上形成体育爱好,进而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加强科学的健身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体育卫生保健常识,能够结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状态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奠定坚实的科学体育健身的理论基础,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健身项目,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激发自己内在的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内因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三)特色教学
1.开设有特色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紧跟大众健身发展的前沿,针对男女生不同的体育兴趣和健身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深受女生们喜爱的NIKE炫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有氧健身操课程可以开展,如广场舞、尊巴舞、有氧拉丁健身舞等,而不再是仅仅教授一些健美操规定套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参与健身。当然,每年搞一两次大型的炫舞活动只能起一个推动普及的作用,虽然也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了普及,但真正的目标应该是象广场舞那样形成一个经常自发开展锻炼的常态,一周有三到四次,每次大概一小时的组织锻炼,并且定期都有内容的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健身氛围,达到健身目的,同时促进教学相长。
继续通过课堂教学推广普及极限飞盘项目教学,此项目是在国内刚刚兴起的运动项目,才进行两个学期的推广教学,便已经深受一部分男生的喜爱,通过已经举行的两次极限飞盘比赛来看,我们发现学生的不同运动兴趣点,很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对篮球、足球不感兴趣,根本玩不好,但是玩极限飞盘却上手很快,找到了运动的自信心和运动特长,在课余时间也能自觉出来运动健身。我们希望通过二——三年的推广教学不断总结,先解决学生的技术问题,再解决战术打法的问题,然后把比赛形式再拓宽,比如:飞盘掷远赛、掷准赛、勇气赛、花式飞盘赛、高尔夫飞盘赛等,逐步形成特色,最终达到使学生像经常打篮球、踢足球那样自觉组织参与飞盘运动的锻炼习惯。
另外今年新来的体育教师是体育养生专业,我们也计划把更多的导引养生功法引入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兴趣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养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很多人对体育养生还带有偏见,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专利运动项目,不适合自己,其实适度运动才真正有利于改善生命质量,动静结合才是养生之道,而不是年轻人喜欢的剧烈运动,社会上的养生功法名目繁多,良莠不齐,我们也希望通过体育养生课程的开展,传授规范有效的养生功法,拓展学生的健身项目,满足一部分体质本来就比较弱的学生健身需求,使他们增强体质,强健身心。
同时,也探索把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引入课堂,如跳绳、空竹、毽子等,这一类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又安全,趣味性也强,有着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项目学生打小就玩过,只是现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也与时俱进,玩的花样更多了,如果真的想玩好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样不仅达到了健身效果,激发创新热情,形成了运动特长,还找回了童年的乐趣。今后可以举办一些单项的挑战极限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证明自己能力的途径。
继续加强集体项目的教学,如篮球、足球等项目,老的教学内容必须赋予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这些团队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学生处于业余阶段的事实,更新教学理念,在加强最基本的、最实用的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必须重点通过课堂的教學比赛去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全局观,克服单打独斗现象,教师要认真的参与到教学比赛中,对学生在技战术运用方面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战术意识的养成不是靠在战术板上讲讲就可以解决的,必须通过加强课的小结来实现,首先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在场上的位置,然后清楚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进攻和防守时的不同职责,知道如何与周围的同伴协作,要树立球队的中场核心,强调对中场的控制,教师要用心的培养其自信心和开阔的视野,必须让他得到全队的认可,要通过课后小结使大家清楚地知道整节课的表现,不足在哪里,如何改进,整体比上次课有否进步,不能直接就宣布下课,真正达到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队协作的教学目的。
2.多举行各单项的竞赛,尽量突出集体项目的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带动推广,提高影响力,鼓励走出去参加竞赛和交流活动。毕竟年轻人都有好胜不服输的个性,都希望表现出自己的特长。鼓励学生以社团的形式加强对外体育交流参与竞赛,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全局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尊重对手、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格。
3.具体教学进度安排方面,突出最实用的基本技术,要围绕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规范基础动作,增加练习时间,变换练习方法,每节课不宜安排太多练习,重在掌握住,多开展课堂教学比赛,并以此促进学生对基本技术的重视,最终以培养团队配合意识和大局观念目标,引导学生不仅会参与锻炼和比赛,还要使学生在战术层面上会欣赏和评价高水平的比赛。
4.重视一些小众运动项目的課外辅导。如健身房的健美锻炼,我院的健身房规模不大但器械全面,足以满足一般的健身练习,经过六年的带动培养,从只有老师去练到现在已经有一批男生经常性的自觉进行健美训练,人员比较分散,来自各个年级专业的都有,已经形成一个传、帮、带的良性循环,训练自觉、刻苦,很多学生都收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人变得健壮有型了,更自信了,最重要的是真正养成了健身习惯,更有两人毕业后到健身房做了健身教练,收入可观,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了很好的谋生手段。再如篮球社、舞蹈社和轮滑社等,学生都能自觉组织锻炼,应进一步的加强支持和指导。
5.教学评价。体育成绩的评定,以往的教学评价只是简单的技术和体能指标,完全不能衡量学生一个学期的进步程度和学习态度,必须重视学术的课堂表现,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促进学生加强锻炼的一个压力因素,必须严格执行。考勤与课堂表现占20%,身体素质占30%,课堂教学内容考核占50%,并且这部分成绩里还包含10%-20%技术评定。
6.师资方面,要求一专多能,向全面教学型发展,根据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提高计划,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加强现代科学健身理论的学习,向学生传导正确的健身理念;在运动技能方面,每个人都要结合自身优势,有计划的学习一些新项目,尽力做到互补。
(四)教学科研
鼓励老师们立足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加以研究和解决,通过教学实践去检验,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用教学实践去验证科研结论的良性循环,培养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力争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参加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以便更好的知带教学和服务社会。
二、建议
1.加强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统计,便于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为体育科研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2.尽量增设不同项目专长的体育老师。
3.尽快出台科研奖励办法,提高老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4.增加室内运动场的建设。
5.完善体育器材管理,设立专门的器材保管人员,一是避免丢失,加强维护,二是为学生课外活动借器材提供方便。
6.大力支持学生创办社团,为社团的发展提供资金、师资、场地、器材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2]朱玉群.孙镇雷.程亮.大学体育与健康[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