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势与政策》课程“三结合”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2017-03-16史蕾王丽晓王建都杜冰

大观 2017年1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模式创新

史蕾++王丽晓++王建都++杜冰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传统的单一面授模式日渐不能满足时代与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如何探索一条适应时代发展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思政老师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对互联网时代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三结合;优学院 模式;创新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背景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每名大学生的必修课。本门课程涉及国际国内重大、热点事件,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多方面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动态性强。本门课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任课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将大学生关注度高、与社会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紧密联系的重大事件及社会现象进行信息传递与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形势与国家大政方针。

由于受到师资队伍、教学设备与场地、规章制度等限制,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大多采取单一的面授教学模式。单一面授的教学模式虽为传统、主导的教学模式,但局限性大,内容覆盖面小,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环境与学生需求。下面就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形势与政策》课“三结合”教学改革尝试为例,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模式。

学院思政课教师按照“职员化教育,企业化教学,公司化运营”的发展模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主体思路全面实施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着力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构建“三结合”的课程学习结构

针对单纯面授的弊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结构化改革:课堂教学與网络教学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课程学习结构,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教学组织,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创新、多视角的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突出高职生养成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内化与外化的相互支撑、相互转化和相互服务,使学生健康成才。

(一)通过“优学院”平台,整合最优质的资源,把最精彩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知名专家学者在网络授课中创设不同的文化情境、问题情境、资源情境、活动情境,使学生形成对课程的认同感、归属感,更加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合作学习。

(二)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主动在交互中获得理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在设置线上学习的同时,加大了线下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堂教学中,设置集中释疑、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辩论赛、实践作品展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知识到能力的内化,寓教于乐,大大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针对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内容改革需要,开设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党的建设研究、形势热点研究等方面内容的信工道德大讲堂,有效补充线上学习的效果。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激情的感染,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增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提高其高远的人生境界。

(三)构建理实一体化模式。实践教学体验是课程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桥梁。实践教学体验,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以网络形势与政策理论课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开展经典阅读、校园调查、社会调查、专题研讨、影视观摩、专题研究活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实现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以增强形势与政策理论课的实效性。学生每学期按照课程教学要求至少参加1次实践教学体验活动。理实一体化模式打破了传统面授模式的弊端,也突破了目前网络学习中理实脱节、只知不行的瓶颈。通过创新模式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入耳、入脑、入心,达到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构建多元立体考评模式

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线上学习考核。

线上学习考核实行自主学习、自主考核,不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地点,学生必须在课程规定的学习时间内自主完成网络课程所有环节的学习。线上学习考核采用百分制,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第二,课堂学习考核。

课堂学习考核从纪律态度、课堂参与、作业情况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课堂学习考核采用百分制,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第三,实践考核。

实践考核分为四个具体项目,分别为实地参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活动。这四个项目根据我院条件及课程来具体安排,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每人每学期至少参加其中1次实践教学并接受实践考核。实践考核采用百分制,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由课堂学习、线上学习、社会实践教学成果、在线考试等组成,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结合人机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突出教学评价全程化、评价主体多元性、考评结果科学化,凸显了形势与政策综合全程考评模式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闻莉.形势政策课要注意联系实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02):52―53.

[2]于留成.如何教好形势政策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1(03).

[3]聂彩林.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9):63―64.

[4]曲建武,吴云志.“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7):73-75.

[5]申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3(06):217-218.

[6]李铁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01(05:)67-68.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模式创新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