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7-03-16赵旭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赵旭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并且激发学生奋斗的激情。由于目前学生资助工作常发生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社会道德荣辱观念不强以及各种不良社会思想的现象,导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并不能很好的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诚信观念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助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 资助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对教育工作的不断重视以及对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内容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等多種资助方式,在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有重要帮助,实现了教育机会公平、社会素质全面提高以及社会社会稳定等目标。

一、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道德缺失问题

1.高校助学金申请上出现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

高校助学金每学年都有一次申请机会,学生通过个人申请以及填写相应的贫困申请表,递交证实家庭贫困的相关材料,教师或相关助学金评定人根据材料反映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获得助学金的资格。但是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助学金申请上来看,普遍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学生在填写申请材料时,为了获得资助,会编造各种理由或者编一些感人的故事来感动老师,甚至背着良心说话,有的学生背着良心,将健在的父母说成已经过世;有的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后大肆挥霍,而那些正在为学费发愁的学生,因为自己所写的实际情况不能感动教师而失去资助的机会,这造成资助分配的严重不平衡,很难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2.大学生社会荣辱观不强

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作为现代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了社会主义个人素质。然而从目前高校资助工作整体上来看,大学生的社会荣辱观不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益为耻”的观念没有做到,相反,一些大学生总是以一种不劳而获的心态,为了获得学校资助,不惜一切代价抢夺那些迫切需要资助学生的名额,这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获得资助后,大吃大喝,肆意挥霍,这正是旧时代地主的丑恶嘴脸,与现代社会公平背道而驰,这种荣辱观不强的意识导致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不能合理实现。

3.部分学生缺乏追求公平、公正意识

国家设立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但是从目前高校资助情况上来看,部分学生缺乏追求公平、公正的意识,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家庭贫困,但是学生为了掩饰家庭窘境,不愿意将真实情况暴露出来,因而不愿意参与到助学金申请中;还有一些学校在申请助学金或奖学金时不仅需要相关的书面申请和证明材料,还要求学生上台宣讲自己的家庭情况,这无疑会会让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便他们获得了资助也会被其他学生另眼相看;还有一些本身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反倒不以为然的去申请资助名额,这样就造成高校资助的严重不平衡,不能很好的实施国家设立资助的初衷。另外,一些学生在评定奖学金的过程中,利用家庭关系获得贫困证明,在奖学金评定后为了获得下一次的评定资格,会有向老师行贿的行为出现,这使得教师在评定奖学金时有失公允,滋长了资助工作的不正之风。

二、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方法探讨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导高校学生积极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当前,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学校资助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总的来说还是社会利益关系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生改变,比如学生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这些社会理念,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高校的资助工作中,坚定学生“有利于他人”的立场,理性看到高校资助行为,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在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认识,积极抵制不良的社会思潮,保证高效资助工作的有效落实,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2.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坚定学生信念

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美好的社会,是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奉行节俭、互帮互助的信念。受到当前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现代公民的感恩意思逐渐淡化,金钱与利益的追求使许多人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自私自利不断蚕食人们最初的信念,导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懂得感恩,被帮助者不懂得感谢帮助者之恩。在高校资助过程中,很多被资助的学生对国家没有感恩意识,认为这些资助的财产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学生毕业后不能以自身行动来回报社会。因此,在高校资助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让学生明白“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摈弃,知道现代社会的美满生活是共产党拼搏奋斗的结果。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及荣辱观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

针对大学生在资助过程中发生的诚信缺失及弄虚作假的现象,加强大学生诚信及荣辱观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强诚信教育,就要完善资助奖惩制度,对捏造或者弄虚作假的资助申请,高校要严格查证,一旦发生诚信缺失现象,要采用相应的惩罚,促使大学生不断提高诚信意识。为了保证资助过程的公平、公正,学校在资助过程中要对学生上交的申请资料进行查证,如果申请材料与现实不符,不但要取消学生的资助名额,还要取消学生接下来参与资助评定的资格,体现资助工作的严肃性。加强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一方面要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贯穿胡锦涛的“八荣八耻”理念,将荣辱观渗透到高校资助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评定过程中,以公平、公正的姿态进行,严格杜绝各类人情关系、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保证高校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

高校资助工作中出现的资助评定弄虚作假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对弄虚作假的法律惩处理解不足,这不但影响了高校资助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影响学生自身法制意识的提高,因此,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十分必要。学校应组织各种形式对学生展开民主法制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民主法治知识学习,增强学生维护自身利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资助工作在公平、公正、高校的环境下实现。

结语:

总之,要始终将“资助育人”理念贯穿到高校资助工作的整个过程,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学生的信念、理想以及价值观,通过学生与教师的通力合作,确保高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