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思印痕皆深情

2017-03-16王秋艳

大观 2017年1期
关键词:气韵老先生国画

王秋艳

刘傅辉是美术教育家、云南现代美术的拓荒者、奠基人,油画、国画、水粉水彩各种画法兼善,其留存于世的众多画作,体现深厚的艺术功底、学贯中西的艺术涵养和勇于实践的艺术探索精神,对待艺术的诚挚感情感人肺腑。梳理云南现当代美术的文脉,刘傅辉面貌丰富多样的绘画艺术肯定是一个绕不开的丰碑。

翻阅老先生的山水画册,画风平易朴实,令人倍感亲切,因为老先生平生足迹所至,即有情感深刻体验的山水画佳作呈现。刘老先生广泛涉猎、兼收并容的为学与治艺,在记录了云南的山水地域样貌特点的同时,也书写深情的云南山水史诗。笔者多年从事国画实践,积累了一点对于云南山水的感性认识,下面谈一谈对刘傅辉云南山水艺术的几点理解与认识。

一、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

1939年至1940年间,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避难内迁驻云南昆明、安江村两地。国立艺专的学习令刘傅辉艺术生命的起点就站在中国现代美术的前沿,“我于1939年入国立艺专,因缘见识中国一流文化艺术人才,承一代学者教化,实为大幸”。刘傅辉的老师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家,如潘天寿、林风眠、常书鸿、关良等,在这些老师的耳提面命教学中,打下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笔墨功夫。刘傅辉虽然学油画出身,但国立艺专规定学油画也必须学习国画,而且要过关才行。

在刘傅辉几十年如一日的绘画实践,国画方面从花鸟入手,进而对山水画多方探索。面对云南山多而各有個性,刘傅辉说“我喜欢云南的大山大水,喜欢顽强的生命,我希望把使我激动的东西表现出来”(引自《傅辉自传》1994年)。1972年绘制的《腾冲龙光台电站》展现画家浑厚苍劲的笔墨功夫和把控画面气氛的高超能力,画面完整性、艺术性都很高,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十二年后创作的《云南松》纯用水墨,更见用笔老辣、苍劲与灵动。

二、丰富生动的写生积累

刘傅辉受潘天寿的影响非常喜欢写生,从玉龙雪山到三江并流,从迪庆高原到瑞丽江畔,从东川矿山到版纳热带雨林,更不要说大理丽江,可以说足迹遍及云南各地,所到之处即进行绘画写生实践,写生态度严谨,画作自然流露厚重、质朴内在的风格。翻看刘老先生的速写本,其写生是原汁原味的生活记录,具有画家迅速捕捉第一印象的新鲜感情,主体感悟突出。刘傅辉的写生有用眼睛深情的观察,还用心灵进行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比现在画家体验生活常常拍一些照片来的更真切。

三、浑然浩气的泼彩山水

如果说传统功底和写生积累是创作的前期准备,那么刘傅辉的泼彩山水则是艺术家把自己一生的积累凝聚成深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是其艺术价值的核心部分。针对这部分笔者准备从气韵、墨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述。

(一)浩气天成的画面气韵

云南山多而各具特色,鸡足山的深幽,点苍山的俊秀,玉龙雪山的雄伟,绝壁万仞,终年积雪的高黎贡山、梅里雪山等等。刘傅辉先生的泼彩山水,基于对云南山水的大量实地写生,多年的心师造化。其创作的云南山水造境与题材具有丰富性,表现手法多用泼墨泼彩上叠加勾勒、墨色而成,作品呈现出的苍茫浑厚、浩气天成的气韵。

“气韵生动”居六法之首,是中国画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最难获得与达到的。刘傅辉泼彩山水画里的这种“浩气天成”的气韵的得来,笔者认为是老先生多年投入全身心的去绘画、用生命去绘画,当时时代造成的悲愤、压力以及与之对抗的精神力量,都被深情的投入到绘画中,画面有股子气、有激情、有热爱,形成刘傅辉独有的凝重而又浩然的气格。这种云南山水艺术之精神感人至深,我们后学首先要继承的恰恰就是这种精神。

画于1988年完成于1996年的《丽江玉龙雪山》,浓墨上破石青的前山,衬托浓墨勾勒留白的雪山山头,大胆、强烈而又凝重,与山腰虚云、山脚丽江古城浑然一体,形成浩气天成的画面气韵,加上题跋所讲述的丽江地震事件,整体上呈现画面形式与画家家国情怀的水乳交融。

(二)墨色交响的绚烂画面

从刘傅辉留存于世的山水画作看,色彩在画面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与彩云之南本身就是色彩丰富绚丽的地域特色相关;亦是因为画家年轻时多年进行油画创作实践,八十年代转向中国画为重的创作方向,其油画色彩修养自觉不自觉的融入到云南山水创作中;更是因为画家主动的选择,形成刘傅辉云南山水墨气浓厚、色彩绚丽大胆而又丰富深入的画面风格。例如,1980年创作的《金沙江》和1992年创作的《虎跳金沙》,可以说是画家针对同一题材的反复深入思考与探索。滇西北的金沙江,汹涌澎湃,迂回曲折,奔腾在大峡谷间,自石鼓向东拐了一大弯,涛涛激流奔向那高原深谷远去,这种场景与画面激荡人心。国画山水表现水常常用留白的处理方法,充其量也不过勾点水纹,这两幅画对于水的表现与处理突破了传统山水画法的局限,一青碧一混黄,水色、水流形态甚至水声都描绘出来了,以生动形象的笔触传递出画家心中永不停息、奔流向前的流水形象。

1982年绘制的《大理蝴蝶泉》以大胆浓丽的色彩描绘了云南大理的美景,色墨交融而又相得益彰,把握住大理山水美之所在,令人观之赏心悦目。1995年作品《苍山夕照》在泼墨和墨破色的基础上以朱砂色破之,墨色之间交相辉映,氤氲色墨的画面呈现“残阳如血”的感人气魄。这里只是随便列举了几张画,刘傅辉先生在国画山水的用墨用色上的创新与贡献远不止是这些,就这方面值得做一个课题专门进行研究。

四、结语

刘老先生是梳理云南现代美术不可忽略的一个人物,其在八十四岁写的自序中说:“五十年从艺,足迹遍及云南山川,积累了一些画作,在画画中不断思考练习,也就这样过来了。艺思印痕、观点想法也都在作品中。”这些饱含画家一腔深情的画作,体现刘傅辉摒弃中国传统文人画家超脱的追求,呈现其有抱负、有责任感的胸襟、对生活与艺术一腔的热爱以及至高无上的家国情怀。斯人已去,精神永传承!值此刘老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聊表仰慕与追怀。

猜你喜欢

气韵老先生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难忘岁月》(国画)
100万只猫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有我在,你怕啥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年 轻
才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