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滨河绿地设计初探

2017-03-16李阳阳

现代园艺 2017年2期
关键词:设计手法植物配置

李阳阳

摘要: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滨河绿地的设计中,特别是在绿地空间有限的带状绿地中,如何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满足景观视觉需求,提升区域综合价值,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滨河绿地;设计手法;植物配置

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满足景观视觉需求,提升区域综合价值,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和景观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将城市滨河绿地的综合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本文以邯郸市滏阳河通航一期绿化工程为例,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

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滏阳河通航一期绿化工程南起滏阳公园码头,途径滏阳公园、龙湖公园2个综合性公园,北至滏河大街码头,全长6.5km,处于主城区核心地段。邯郸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出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的特征。

2 规划设计分析

2.1 规划定位

滏阳河是邯郸市的“母亲河”,在邯郸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岸居民临河而居,许多风俗习惯与滏阳河有关。本设计以拥抱滏阳河、颂扬地区个性为出发点,从城市亲水性和地域风土文化2方面人手,以“文脉、水脉、绿脉”为主线,重塑滏阳河的商业、文化轴心地位,营造水陆兼备,兼具交通、休闲、生态及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廊道景观体系,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规划布局及植物配置特点

全段以城市道路为自然界限展开叙说,从古至今,邯郸人民与滏阳河濡染交融。按照“水·风土”、“水·航运”、“水·生活”、“水·生态”为主题,建立情节空间。

2.2.1 滏阳公园码头——和平路区间。以“水·风土”作为主题,重点体现古滏阳对邯郸当时生产、生活、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植物配置方面,强调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宏观效果上,强调大色块、大地被,视觉冲击感强,季相色彩丰富,注重游船视线与两岸景观的关系和契合。细节效果上,强调绿地的精致化以及植物与小品的相互映衬。此外,考虑建成后的可持续、可维护。

2.2.2 和平路一丛台路区间。以“水·航运”作为主题,拥有大量的航运设施景观,通过“舟、网、帆、桨”等符号烘托主题。龙湖公园周边区域的植物在规格和配置手法上与公园相协调,两端的植物配置强调为桥头节点服务,营造院落、安静、休闲之感。沿河两岸,由于毛白杨等大乔木较多,重点配置耐阴的金银木、丁香、棣棠等花灌木和地被植物。整体上营造上层空间层林尽染、中层空间花红果旺、下层空间姹紫嫣红的立体景观效果。

2.2.3 丛台路——联纺路区间。以“水·生活”这一主题,体现现代生活中人与水更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这一区域的植物配置重点主要表现在:(1)立面层次更加分明,突出人在绿中穿行之感。(2)地被植物大量运用,大色块感觉更加强烈,注重人游船上、景在岸旁的景观效果。(3)河道蜿蜒带来的步移景异,注重植物群落多角度的可视性。

2.2.4 联纺路——滏河大街码头区间。以“水·生态”为主题,突出亲水植物的独特风貌,营造水汽氤氲的湿地景观。这一区间的植物配置围绕本段景观规划体现生态的规划特点,着重打造植物自然生长空间,利用各种乔灌木的树形及色彩,合理搭配、共存共生,加大湿生植物的比例,搭配体现工业文明的景观元素,营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观效果。

3 规划设计手法

两岸的现状绿地宽度在10~50m,平均宽度在30m以内。基于场地条件,设计重点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3.1 生态自然的手法

(1)在设计中尽量保留原有的材料、地形和相关历史、文化、民俗、符号等方面的遗存,比如,在保护柳林古闸的同时,进一步将其作为重要景观标志进行打造。进一步挖掘和发扬本地的河灯文化,将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景观节点布局在绿地中,结合沿岸劳模广场的既有景观,进一步彰显劳模文化。

(2)在原有的植被基础上,进一步營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群落,继续保留和补植原有的垂柳、碧桃、椿树、白蜡等乡土树种,增加香花槐、银杏、紫荆、金叶榆等观花、观叶树种。在乔灌木的比例上,坚持生态、节约、可持续理念,以乔木为主,小乔木和灌木为辅,较少使用草坪植物,植物搭配突出师法自然的理念。

(3)在硬质材料中,多使用本地常见的青石板和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压制砖,各类铺装和垫层注重渗水和透气功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

3.2 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手法

由于绿地宽度较窄,为了营造丰富的园林景观,设计利用借景、障景、抑景、对景、开敞与封闭结合、质感与肌理的变化等手法,通过园路的迂回穿插,强化空间的渗透与延伸,丰富景深,增加园林景观的维度空间,实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3.3 动静结合的手法

设计注重动观静、静观动、静观静等方面的视觉感受。在河中游动的船上看静态的两岸,呈现出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植被效果。在沿岸的绿地中看动态的游船,在粼粼涟漪的映衬下婀娜多姿。倚在亭下,欣赏周围的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4 结语

滏阳河通航绿化工程结合场地条件,融合地方特色,选择乡土植物,坚持自然、生态的理念,满足使用需求和景观需要,营造出层次分明、浑然天成的绿地景观。对滨河绿地,特别是断面宽度较窄的滨河绿地设计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 王蔓)

猜你喜欢

设计手法植物配置
以产品为核心的专卖店空问设计
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与传统景观设计的对比应用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