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3-16贾改秀
摘要 张掖市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形成了布局规模化、品种多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的产业格局,创造了良好的产业效益。总结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现状;对策;甘肃张掖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82-03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tat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Zhangye City
JIA Gai-xiu
(Zhangy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Gansu Province,Zhangye Gansu 734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resource superiority in Zhangye to strive to develop the potato industry,the industrial pattern of large-scaled distribution,diversified variety,standardized planting,specialization of production has taken shape.This paper summ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tat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Zhangye City,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otato industry;status quo;countermeasure;Zhangye Gansu
马铃薯产业化就是紧紧围绕马铃薯,将其涉及到的一、二、三产业有机地贯通和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1]。国家农业部于2015年确立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思路与目标[2]。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3]。
1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现状
中国马铃薯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省、甘肃省、青藏高原和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4-5]。目前,马铃薯是甘肃省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优势特色作物之一。近年来,甘肃省马铃薯年种植面积达66.67万hm2,总产量达1 000万t,面积和产量都已占全国总量的11%以上。马铃薯生产已开始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专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已成为甘肃省中部沿山冷凉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全省14个市(州)中有13个地区种植马铃薯,87个县(区)中有60个县种植马铃薯,其中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县(区)有10个,在0.67万hm2以上的县(区)有30个。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区相对集中。甘肃省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定西、陇南、天水、白银、平凉、张掖等市。二是国外优良品种与新技术的引进。针对目前甘肃省普遍发生的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卷叶病等病害,以及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的改良和培育,建成一套完整的原原种生产技术体系,完善了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三是建立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优质脱毒种薯是马铃薯增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以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供应马铃薯新品种脱毒苗及微型薯,以定西市安定区、渭源县为基地生产脱毒种薯供应中部地区,以张掖市民乐县、武威市天祝县为基地生产脱毒种薯供应河西灌区,以平凉市庄浪县为基地生产脱毒种薯供应陇东塬区,以天水市甘谷县、秦安县、陇南市宕昌县为基地供应天水和陇南地区的4个区域体系。四是配套技术和栽培模式不断完善。在总结推广马铃薯提质增产增效技术的基础上,甘肃省致力于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的开发研究,目前各项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脱毒种薯的示范推广,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五是企业精深加工能力逐渐增强,甘肃省马铃薯加工以食品工业为主要方向,重点发展薯条、食品级马铃薯精淀粉和马铃薯全粉。目前,已建成各类马铃薯加工企业2 000多户,其中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37家,主要集中在定西、张掖、平凉等市。目前,全省马铃薯加工能力达到48.9万t,其中淀粉及精淀粉45万t、全粉3万t、薯条3 000 t、變性淀粉6 000 t,粉丝和粉条等粗加工业初具规模。近3年,甘肃省外售鲜薯300万t以上,占当年全省马铃薯总产量的40%[4]。
2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张掖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随着张掖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生产优势明显,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产业格局已经形成。目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张掖市现代农业产业化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马铃薯已成为张掖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产业优势日趋凸现。
2.1 区位优势明显,基本条件得到保障,轮作换茬形式比较合理
张掖市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和高台县的23个乡镇,涉及农户10.63万户和种植农民43.85万人,主要分布在海拔1 800~2 650 m的冷凉湿润地区。主产区的气候、降水与马铃薯生长要求相吻合,适宜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马铃薯栽培采取轮作制,主要轮作方式有马铃薯—小麦(大麦)、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大蒜、马铃薯—小麦(大麦)—油菜、马铃薯—油菜—小麦(大麦)等2~3年轮作形式[6]。
2.2 调整了种植业结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色优势区域初步形成
2015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3.11万hm2,总产量达到130万t,较2008年(2.16万hm2)增加0.95万hm2。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山丹县霍城、大马营、李桥、老军,民乐县永固、新天、六坝、三堡、民联[7],甘州区安阳、花寨、大满、龙渠,高台县新坝等乡镇为主的种薯和专用薯生产基地;以民乐六坝、三堡、新天等乡镇的部分村社,甘州区党寨、新墩等乡镇为主的鲜食薯种植格局。逐步形成了布局规模化、品种多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的产业格局。目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张掖市具有商品竞争力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2.3 健全完善了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提高了种薯质量,加快了品种更新步伐
良种是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物质基础,脱毒种薯的生产规模、质量优劣以及推广应用直接关系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张掖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毒种薯作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关键,全面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切实加快了优质品种的脱毒繁育和推广应用步伐。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建成了市、县、乡、村4级联网配套的种薯繁育体系。张掖市现有种薯繁育企业4家,2015年生产微型薯4 000万粒,可建成原种繁殖基地400万hm2,良种生产基地4 000 hm2,生产原种达1.9万t,大田用种18万t。主要有大西洋、夏波蒂、陇薯7号、青薯 6号、LK99、克新1号、克新4号等炸片、条和全粉型品种[8];陇薯3号、青薯2号等高淀粉型品种[9];费乌瑞它、荷兰15和青薯168等菜用型品种。以上这些优良品种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将为提高张掖市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及满足当地加工业和消费市场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注重了产后加工、销售企业和市场的培育,促进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目前,张掖市已建成爱味客、瑞达、有年金龙等加工能力1万t以上的全粉、精淀粉加工龙头企业8家,其中全粉企业3家、淀粉企业5家。薯条和变性淀粉加工能力达到3 000 t,粉丝和粉条等粗加工也已经初具规模。加工企业的迅速兴起,原料的需用量成倍增加,为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5 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快了基地建设步伐
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马铃薯机械,全面开展马铃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标准化种植和规范化田间管理,切实有助于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着力研发经济适用的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尤其是近年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补贴资金倾斜、机具全程配套、现场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引进、示范、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有力地提高了机械装备水平,农机化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基地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本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张掖市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水平由2008年的40%上升到70%以上,从而进一步加速产业基地实现规模膨胀。
3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种薯繁育供应体系不健全
截至目前,张掖市脱毒种薯覆盖率不足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的50%。近年来,由于种薯质量不好、带毒,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导致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75%以上。通过甘肃省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项目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与实施,马铃薯增产幅度达40%~50%。通过调研,目前张掖市仍有35%的马铃薯种植面積还没有使用合格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加之种薯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手段,种薯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2 高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缺乏
一直以来,张掖市马铃薯品种的选育主要侧重于中、晚熟品种的选育,却忽视了加工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导致目前马铃薯加工型品种较为单一,满足不了加工和生产的需要[10]。目前,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仍为一些相对较老的品种,新选育出的大部分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极为有限,严重阻碍了马铃薯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市场结构的优化迫在眉睫。
3.3 贮藏设施简陋,贮藏能力不足
目前,张掖市主要以农户分散贮藏为主,贮藏设施简陋、贮藏量小、损耗大,严重影响了马铃薯供应期以及合格种薯的供应量,进而导致马铃薯加工企业发生经常性的原料断档。截至目前,全市马铃薯贮藏能力还不足20万t,仅有几座高标准的恒温贮藏库,大多仍以山体贮藏窖为主。
3.4 龙头加工企业加工带动能力不足
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但规模化的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仅有个别几家,大多数马铃薯加工企业生产规模仍然很小,设备和技术也比较落后,其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4 对策
为适应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需要,张掖市市委市政府、科研院所、经济合作组织将积极进行联合与协作,进一步明确马铃薯产业发展方向,尽快促进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1 加强组织领导,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大力推进马铃薯生产布局区域化。立足张掖市区位优势,结合种植规模及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升级及产业链延伸。同时,健全完善马铃薯种薯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朝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4.2 整合科研力量,推进产业科技化进程
通过政府引导,积极联合科研院所与合作组织。通过科研力量的整合,大力加强马铃薯品种改良、脱毒种薯繁育及种薯质量监控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立足张掖市不同生态区域特点,加强高淀粉优质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加快脱毒种薯繁育和推广应用步伐,使优质加工专用型种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4.3 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强企业加工与抗风险能力
政府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重点倾向于市场发展所需要的精深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加工企业建立马铃薯加工专用生产基地,以订单生产的方式,使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积极鼓励加工企业加大贮藏设施建设力度,主要侧重于大型高标准恒温库的建设,延长加工原料贮藏时限,进而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11]。
5 参考文献
[1] 柳俊.我国马铃薯产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5):13-18.
[2] 赵婧,赵贵宾,李星,等.甘肃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行动的几点思考[J].中国马铃薯,2015,29(3):102-105.
[3] 赵国荣,贺泉兴.张掖市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5(8):35-37.
[4] 朱聪.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历程及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11121-11123.
[5] 谢建华.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5):4-7.
[6] 华军,贾改秀,韩顺斌.关于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1(2):59-60.
[7] 马文,王昱力,司怀军.民乐县马铃薯产业链拓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2010,24(4):249-252.
[8] 程红玉,刘小花,张俐,等.张掖市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4,28(1):10-13.
[9] 王多成,王永建,肖占文,等.河西地区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2):49-54.
[10] 华军,张文斌,韩顺斌,等.张掖市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比较[J].中国马铃薯,2016,30(2):70-74.
[11] 陈其泰,贾改秀,李鸿宾.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马铃薯,2009,23(6):37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