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女性意识觉醒的探究

2017-03-16刘奇隆姚宏洋

大观 2017年1期
关键词:根源女性意识继承

刘奇隆++姚宏洋

摘要:《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文主要以解读《诗经》文本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从《诗经》中的女性直观形象、女性的婚恋观念,以及她们的社会地位等三方面解析《诗经》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它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诗经》;女性意识;根源;继承;发展

一、奴隶社会后期女性意识的展现

(一)女性意识概述

对于女性意识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

在研究女性的问题上学者们已经越发的深入,陈志红,女性研究学者针对女性意识给出了解释:一方面来自于女性的本身的身体上的和心理的机制,在感受外界的整个世界的规程中有着自身的视角和简介,另一方面,这种意识和整个人类的前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社会阶段对女性的仪式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决定的女性意识的阶段和历史内容。

(二)独立意识

自古以来,社会的主权地位一直是掌握在男性的手中的。女性的自我意识在社会的不断演变中才出现的,尤其是在女性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之后,女性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被发掘出来是一种必然的情况。女性能够有时间有能力去思考自身的社会中的位置,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爱情中的地位等等,她们学会了再繁杂的社会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而赢取更加辉煌的人生。

在很多文学作品里,是把女性形象围绕在男性形象的塑造之中,服务于男性。在《诗经》的诗篇中有大量的表现女性的自主意识的诗篇,在一些诗歌中,女性的成为了诗歌的主视角,也就是说是从女性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世界,在这些诗歌中男性甚至成为“被看”的“他者”。在《诗经》的《箨兮》中描写了一名女性的角色送给自己心爱的男子一片落叶,邀请他的男友一起唱歌,表达自身的思念和喜爱,没有一点的羞涩,这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的表现。

(三)情爱意识

《诗经》的诗歌中有着大量的表现的女性角色爱情的诗篇,不仅仅的表现的爱情的情景和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关于爱情和生命有着这样的描述:生命的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充分感知着爱情美妙,挺同时爱情是美妙的,因此我们越发感到生命的短暂。可以这样说,《诗经》的出现,将女性的爱情第一此那么完整的那么美好的表现了出来,不仅仅是这样,还对后来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的带来了启发,将女性的爱情从古风尚存的时期一直延续着在唐诗宋词中继续美好下去。

这些关于爱情的诗篇主要是是用女性角色的角度来写的,她们的情爱意识热情奔放,就像夕阳将要落在山林中,但是最后的光线那么的华美和丰满,铺满了整个世界。这种爱情的描写以及对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的描写在后来的越来越深的封建礼教的社会中是很难再见到的。

(四)忧怨意识

我们不应该低估中国传统的思想的在人们心中发芽蔓延的时间,在那个而遥远的时代,婚姻和爱情中的痛苦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在《诗经》中有大量的展现这种感情的诗篇。在《卫风·氓》展现了一个被负心的丈夫抛弃的悲痛的女性角色,直接表现出了女性角色在社会中的受到歧视的待遇和不平等的遭遇。诗中写,这名女性与氓相识的时候是相当的美满幸福的,随后两个人陷入爱河,知道结婚。没想到,氓在见异思迁,将这名女性无情的抛弃,从而激发起了读者的悲痛的心情。

(五)反抗意识

女性的命运是什么?女性的命运是由自由的意志决定的,从别人的控制中得到了摆脱,从社会的压制中得到了解放,从而在无边无际的世界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能力在这些思想得到诞生的同时进行形影的行动,并且没有什么阻碍的进行自己的行动。

从社会进程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妇女从父系社会之后就成为了男性的连带物,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受到控制和拘束的,在奴隶制形成之后,女性的形象更是一落千丈,受到了更多的不公正的而待遇。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多情女子和负心汉多数,在不幸降临的时候能够勇敢的和命运斗争的女性是生命中的佼佼者。

二、奴隶社会后期女性意识产生的根源

(一)社会根源

首先,在整个《诗经》时代,这种原始群婚风俗保存得较好的时期和地区里,人们尤其是长期处于压抑中的女性追求自由恋爱的风气表现得更加强烈,毋庸置疑婚姻的形式对女性意识尤其是女性的爱情的作用是关键性的。

其次,《詩经》诞生的年代在历史上属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换的时期,女性在经济的收入上经历的变化过程是从母系社会中比较强势的地位逐渐转变成了父系社会中弱势的地位,又逐渐演变成了奴隶和封建社会制度中的绝对的弱小的地位。

在随后的经济弱势的情况下,女性失去了对人生的价值的追求从而将自己生存的希望过多的集中在了与自己生活的另一半的身上,将自己生命幸福的权利都集中在自己配偶身上。社会是《诗经》女性意识产生的外部原因,女性本身的的思想因素则是女性意识产生的内在原因。

(二)心理根源

女性婚假之后,以丈夫为依靠,以丈夫的思想和追求为转移。依附行为导致心理的自我悲观,视“男强女弱”为自然界中的定式。其次,先秦女性比后世女性拥有更多自由、尊严与地位,在内在意识中残留着“女人发明文明是为了吸引和得到男人”的想法。这种想法父系社会不是主流,但会在特殊的条件下发生作用,使女性诞生离开男性约束的想法。极度失望是一重要根源。由于女性对婚姻的极度失望,使女性不再按男权标准约束自己,她要做想做的事,这是女性独立意识产生的根源。

三、《诗经》中女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一)《诗经》女性意识的继承

汉魏时期,女性在婚姻问题的思考上,继承了《诗经》中的反抗意识。典型的代表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以拒绝再嫁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并以死来反抗婚姻不能自主的弱者地位,这是对《诗经》女性反抗意识的继承。

宋朝到明清时期,女性意识又开始退化。对于女性的审美,自然健康不再是标准,取而的需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女性受到的压迫日益加重,反抗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女性文人学者的作品中。李清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传统思想的地位被动摇,也因此传统礼仪制度对于女性的压迫开始减轻。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意识再一次被唤醒,可以从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得出来。如出自《聊斋志异》的婴宁。

(二)《诗经》女性意识的发展

应该说《诗经》的年代,是女性意识刚刚萌芽的时代,但从一初始的的萌芽阶段,《诗经》时代的女性意识就展现了独立精神的伟大的生命力。目前,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正在加快,“五四”文明的精神之火熊熊传承,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也逐渐被淡化、瓦解,自由、平等的种子深埋在在现代人性的沃土中,爱的种子有了他的成长的空间,女性的尊严、地位逐渐站在了同男性同等的位置。人格独立,思想自由,敢爱敢恨,心怀家国,这应该是新时代女性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新姿态

【参考文献】

[1]游国恩.游国恩学术论文集·楚辞女性中心说[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86.

[2]王春荣.女性生存与女性文化诗学[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3]乔以纲.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1988(01).

[4]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根源女性意识继承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Babbitt’s Failure in Rebellion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