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7-03-16降云峰邢宝龙王桂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降云峰++邢宝龙++王桂梅

摘要 总结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对马铃薯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56-02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atato

JIANG Yun-feng 1 XING Bao-long 2 WANG Gui-mei 2

(1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Shanxi 030031; 2 China High Latitude and Cold Weath Crops Institut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nct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otato were summrized,inclucding site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seeding preparation,field management,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harvesting timely,which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otato production.

Key words potato;high yield;cultivation technology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随着居民对马铃薯食用价值认识的提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如何生产更好、更多的马铃薯满足市场需求,成为提升马铃薯栽种效益的关键性问题。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较好的社会意义。现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马铃薯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土质疏松、地势高、有利于排水、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值在5.5~6.0的砂壤土种植最佳。一般在春季进行整地,耕深25~30 cm,深耕后细耙,保证土地的平整性和细碎性。马铃薯最好不要连作,要与其他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以减少病虫害发生,调节土壤养分。

2 播前准备

2.1 选用脱毒种薯

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外表光滑,色泽鲜艳,薯块均匀,无病、无伤、无畸形、无皱缩的脱毒种薯。

2.2 种薯处理

2.2.1 种薯催芽。播前15~20 d从贮藏窖中取出种薯,放置在15 ℃左右环境中,平摊开,适当遮荫,散射光下催芽,种薯排列不宜太厚,2~3层即可,每2~3 d 翻动1次。催芽期间,不断淘汰病烂薯和畸形种薯,并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防止种薯冻伤[1]。

2.2.2 小整薯准备。小整薯一般都是幼龄薯和壮龄薯,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耐旱抗湿,病害少,长势好。整薯播種能避免因切刀交叉感染而发生病害,充分发挥顶芽优势,单株(穴)主茎数多,结薯数多,出苗整齐,苗全苗壮,增产潜力大。采用整薯播种首先要去除病薯、劣薯、表皮粗糙的老龄薯和畸形薯。由于小整薯成熟度不一致,休眠期不同,播前要做好催芽工作。

2.2.3 切块及拌种。播前1~2 d切种,切块大小30~50 g,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在切种前和切种时如果切出病薯均要用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切刀消毒;随切随用药剂拌种,根据所防病虫害选择拌种药剂,防止局部种薯发生药害。切好的种块放在阴凉通风处,防止曝晒。通过催芽拌种,能缩短出苗时间,减少播种后幼芽感染病原菌的机会,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3 播种

3.1 播种时间

适期播种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各地气候有一定差异,因此马铃薯播种期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10 cm地温稳定达到6~7 ℃时即可播种。种薯经过催芽处理,幼芽已经萌动伸长,如果地温低于薯块温度,就会抑制幼芽继续生长,形成“梦生薯”,造成缺苗断垄。马铃薯播种过早或过迟都对生长不利,只有在适宜的播期播种,才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北方一作区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因此当地晚霜结束前25~30 d才能播种。薯块形成期尽量避开高温干旱期,薯块膨大期与雨季吻合。晋西北地区马铃薯要适当晚播。山西一季作区马铃薯播种日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覆膜播种可以提前到4月上中旬[2]。

3.2 播种密度

马铃薯播种密度取决于品种、用途、播种方式、肥力水平等因素。早熟品种植株矮小、分枝少,播种密度大于晚熟品种;种薯生产为了提高种薯利用率,薯块要求较小,播种密度大于商品薯生产;炸条原料薯要求薯块大而整齐,播种密度要小于炸片和淀粉加工原料薯;单垄双行种植叶片分布比较合理,通风透光效果好,可以比单垄单行密度大一些,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密度[3-4]。

3.3 播种方式

马铃薯播种方式有垄作和平作。垄作多以畜力、拖拉机起垄。

3.3.1 畜力起垄。先开沟播种,后覆土起垄,采用宽窄行方式种植,小行距30 cm,大行距60~70 cm,株距则按需要确定。

3.3.2 拖拉机起垄。大型播种机行距90 cm,株距15~20 cm,主要用于大型喷灌圈种植,播种、施肥、起垄一次完成。小型播种机大多是单垄双行种植,大行距80~90 cm,小行距 30~40 cm,主要用于滴灌种植,播种、施肥、起垄、铺滴灌带、覆膜一次完成。

3.3.3 平作。干旱冷凉地区一般采取平作方式,出苗后经多次培土起垄至垄高15 cm以上。按行距大小分为等行距、宽垄密植、宽窄行距栽培。等行距种植行距为50 cm,株距为33 cm;宽垄密植的行距为60~70 cm,株距为25~33 cm。肥力高的地块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距60~70 cm,机械化耕作可增加到90 cm,小行距30 cm左右。

4 田间管理

4.1 科学施肥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是作物的粮食。马铃薯施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为原则。

4.1.1 重施有机基肥。有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磷肥最好和有机肥混合沤制后施用。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一般施用量为22.5~45.0 t/hm2。施用方法根据有机肥的用量及质量而定,一般采取撒匀翻入,深耕整地时随即耕翻入土。磷、钾化肥在播种时种薯间施入,或种薯行间空犁沟施入[5]。

4.1.2 适期追肥。马铃薯为喜肥高产作物,适时适量追施肥料是重要的增产措施。追肥要结合马铃薯生长时期进行合理施用。一般在开花期之前施用,早熟品种最好在苗期施用,中晚熟品种在现蕾期施用较好。追肥量因土壤肥力、种植密度、品种类型等差异很大,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第2次中耕后,灌第1次水之前进行第1次追肥,用尿素150~225 kg/hm2。干旱严重时应减少化肥用量,以免烧根或损失肥效。

4.1.3 根外追肥。马铃薯对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的量要求较大,为了提高品质,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用高乐叶面肥200~400倍液喷施,前期用高氮型,以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长后期若植株早衰可以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750 kg/hm2,每隔10~15 d喷1次,连喷2~3次,可加速淀粉的累积[6-7]。

4.2 中耕

适时中耕除草可以防止“草荒”,减少土壤中水分、养分的消耗,促进薯苗生长;中耕可以疏松土壤,增强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有机物分解,增加有效养分。

中耕培土的时间、次数和方法,要根据各地的栽培制度、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一般中耕培土2~3次。春播马铃薯播种后所需时间长,容易形成地面板结和杂草丛生,所以出齐苗后就应及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此时幼苗矮小,浅锄既可以松土灭草,又不至于压苗伤根。现蕾期进行第2次中耕浅培土,以利匍匐茎的生长和形成。在植株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兼高培土,以利增加结薯层次,多结薯、结大薯,防止块茎暴露地面晒绿,降低食用品质。最终使垄的高度达到15~20 cm,培成宽而高的大垄。

除草也可使用除草剂,如利用杜邦宝成除草剂在马铃薯苗前、苗后喷施,可有效防除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及莎草等。除草剂宜尽早使用,最佳施用时期为杂草二至四叶期,用药量为75~90 g/hm2。先将药剂配成母液,充分溶解后再倒入喷雾器中,然后按喷液量的0.2%加入中性洗衣粉,均匀喷施即可。

4.3 合理灌溉

马铃薯是需水量大的作物。虽然较其他作物抗旱,但是对水分最为敏感,在整个生育期内需要大量水分。水分是馬铃薯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必要条件,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马铃薯地上部分的生长进而影响产量。通常根据墒情确定干旱程度,以便及时进行灌溉。

浇水最好沟灌或小水勤浇,俗话说“水少是命,水多是病”,因此灌水要匀,用水要省,进度要快。有条件喷灌时,效果更好。

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等。早疫病防治,注意降低田间湿度,田间残存的病株要及早清理清除,集中堆积销毁。用64%杀毒矾500~700倍液喷施,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晚疫病防治,应注意田间秧苗,如果出现病株,应连同薯块连根拔除,留下的深坑,用石灰消毒。

马铃薯虫害主要有蚜虫、地老虎、蛴螬、蝼蛄等。防治蚜虫用蚜威可湿性粉剂375 g/hm2喷施;或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370 mL/hm2,兑水800~1 000 kg/hm2喷施,效果更好。防治地老虎、蛴螬、蝼蛄等,用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1 200~1 350 mL/hm2灌根,杀虫效果较好。

6 适时收获

马铃薯在生理成熟期收获产量最高。植株达到生理成熟时,茎叶中养分基本停止向块茎输送,叶色由绿逐渐变黄转枯萎;块茎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离,不需用力拉即与匍匐茎分开;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色泽正常。出现以上性状时,即可收获。

收获前10~15 d,用人工或机械方法杀秧,使植物中的养分尽快转入块茎,同时可促进薯皮木栓化,便于贮藏。收获应选晴天、土壤干爽时进行[8]。

7 参考文献

[1] 王云龙.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5(1):32.

[2] 李章峻.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154.

[3] 舒敬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3):45.

[4] 周华迪.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95-96.

[5] 韩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47-48.

[6] 李盛花,张晓.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85-186.

[7] 孙登陆,王宝河,薛玉清.马铃薯栽培技术总结[J].吉林蔬菜,2008(2):19.

[8] 敖志东,韩永华.马铃薯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9):13.

猜你喜欢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有功劳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