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水肥一体化应用效果研究
2017-03-16张国万任亮任稳江
张国万++任亮++任稳江
摘要 为探求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合理的水肥调控措施,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进行根部集中水肥补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对富水年份,不同时期、不同次数的注水注肥处理均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以注灌2次(抽雄期、扬花期)处理增幅最大,较无补灌对照增产11%;同期同次数的注水注肥处理均较只注水处理增产,增幅为1.42%~6.41%,以注水注肥1次增幅最大,注水注肥3次增幅最小,表明后期肥料呈现饱和状态,应依据地力进行合理施肥;平水、欠水年份水肥合理注灌时期及注灌量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水肥一体化;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S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13-01
为了减少灌溉缺水以及因挥发、淋洗而造成的肥料浪费,提高水肥利用率,探索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需肥需水规律,对玉米进行根部集中注水补灌、集中追肥,实现少量多次施肥,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全膜玉米集雨富水补灌试验,旨在探讨全膜玉米的最佳有效补水时间与补水次数,为大面积集雨补灌提供科学依据[1-2]。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置在会宁县中川乡高陵村朱河社旱川地,海拔1 847 m,全年降雨量450~500 mm,年平均气温7.6~8.5 ℃,≥10 ℃的积温2 205~2 300 ℃,无霜期145~156 d,年平均日照时数2 520 h,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属半干旱地区。前茬为谷子,土壤为旱川地黄麻土,质地中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4月16日播种,设7个处理,分别为CK:全膜双垄沟播不注水;处理A:全膜双垄沟播注水1次(于7月上中旬,玉米抽雄期进行);处理B:全膜双垄沟播注水注肥1次(于7月上中旬,玉米抽雄期进行);处理C:全膜双垄沟播注水2次(于7月上旬玉米抽雄期第1次注水、7月下旬玉米扬花期第2次注水);处理D:全膜双垄沟播注水注肥2次(于7月上旬玉米抽雄期第1次注水、7月下旬玉米扬花期第2次注水);处理E:全膜双垄沟播注水3次(于6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次注水、7月上旬玉米抽雄期第2次注水、7月下旬玉米扬花期第3次注水);处理F:全膜双垄沟播注水注肥3次(于6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次注水、7月上旬玉米抽雄期第2次注水、7月下旬玉米扬花期第3次注水)。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3-4],小区面积30.8 m2(7.0 m× 4.4 m),每小区4个带,小区间距60 cm。全膜覆盖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株距30 cm,播种6万株/hm2,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1.3 試验实施
采用小型注水器对玉米根部进行注水,每次注水30 m3/hm2,水肥一体化注水补灌将尿素150 kg/hm2溶于水中使用。施N 180~225 kg/hm2,N∶P2O5=1.0∶0.6,肥料品种为过磷酸钙、二铵及尿素,全部磷肥及氮肥于播前混合均匀撒在地表深耕翻入地下作底肥。生育期内管理同当地大田,试验地田间管理同大田,按试验设计处理留苗,确保重复间苗数一致。各处理收获中间2带计产,并选取10株进行考种[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水处理对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株高为229.9~259.8 cm,以处理A最高,以CK最低;穗位高为88.8~118.3 cm,以处理A最高,较CK高11.3%,其余处理均低于CK,以处理D最低;穗长为17.8~19.2 cm,以处理B最高,较CK高1.1%,处理C次之,为19.1 cm,其余处理均低于CK,以处理E最低;穗粗为5.3~5.7 cm,除处理B、F、CK为5.7 cm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茎粗为2.9~3.5 cm,以处理B最高,较CK增加16.7%,以处理A最低,其他处理均高于CK;秃顶率为0.2%~2.1%,以处理E最高,较CK高1.7个百分点,以处理B最低,较CK低0.2个百分点,其余处理均高于CK。
2.2 不同肥水处理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穗粒数为426.6~551.8粒,以处理B最多,较CK高11.9%,处理A、E低于CK,其余处理均高于CK;穗粒重为125.1~166.0 g,以处理C最高,较CK高4.1%,以处理A最低,较CK低21.6%,处理F高于CK,其余处理均低于CK;百粒重32.2~39.4 g,以处理C最高,较CK高17.3%,以处理E低于CK,其余处理均高于CK。粒秆比(秆/粒)在0.542~1.090之间,以处理A最高,以处理F最低,其余处理均高于CK。出籽率相差不大,为83.6%~88.8%,以处理D最高,较CK高3.2个百分点,以处理B最低,较CK低2个百分点,其余处理均高于CK。
2.3 不同肥水处理对玉米经济产量的影响
产量结果经方差分析,不同补灌处理间F=0.843 差异不显著,结果重现性好。所有处理均较CK增产,增产幅度在0.6%~11.0%之间,以处理D增幅最多,较CK增产11.0%,但差异不显著;其余依次为处理B、C、A、F、E,分别较CK增产9.7%、5.5%、3.1%、2.0%、0.6%(表3)。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对富水年份,不同时期、不同次数的注水注肥处理均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以注灌2次(抽雄期、扬花期)处理增幅最大,较无补灌对照增产11.0%,但差异不显著。同期同次数的注水注肥处理均较只注水处理增产,增产幅度为1.42%~6.41%,以注水注肥1次增幅最大,注水注肥3次增幅最小,由此表明,后期肥料呈现饱和状态,应依据地力进行合理施肥。 4 参考文献 [1] 梁海玲,吴祥颖,农梦玲,等.根区局部灌溉水肥一体化对糯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5):109-114. [2] 张国桥,王静,刘涛,等.水肥一体化施磷对滴灌玉米产量、磷素营养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5):1103-1109. [3] 梁海玲,李文宝,林明月,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对鲜食甜糯玉米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10(12):1314-1316. [4] 王招友,柳延涛,方海晶.霍城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试验[J].新疆农垦科技,2016(7):50-51. [5] 林力,王敏芬,陈建晓,等.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在鲜食玉米生产上的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16(4):106-107. [6] 李天鹏.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玉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