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大宗淡水鱼高产精养技术
2017-03-15宁夏灵武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750400
王 颖 宁夏灵武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750400
池塘大宗淡水鱼高产精养技术
王 颖 宁夏灵武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750400
2017年笔者在灵武市东泉渔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养殖大宗淡水鱼,现从池塘条件、放养模式、鱼种放养及消毒、配合饲料选择、投喂技术、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等方面就本地池塘大宗淡水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 池塘条件
成鱼养殖以10~30亩为宜,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在2.2m以上,池底平坦,易于干塘和拉网操作,淤泥不超过20cm。养殖区域水电路三通,进排水方便,并配有一定数量的深水井。根据生产需要,每3~5亩池塘配备增氧机1台,每8~12亩配备投饵机1台、涌浪机1台。鱼种放养前每亩池塘用漂白粉5~7kg干池消毒,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彻底进行清塘,5天后加新水90cm即可放养。
2 放养模式
根据养殖品种(主养和搭配)设计亩产量、预期上市规格,合理确定放养密度和规格。主养大宗淡水鱼养殖品种放养模式如下:
(1)主养鲤鱼(福瑞鲤、黄河鲤、乌克兰鳞鲤)。鲤鱼鱼种规格 100~150g/尾、1000~1200 尾/亩, 鲢鳙鱼种规格 200~300g/尾、200~250 尾/亩,鲢鳙鱼比例为 3∶1。 预计鲤鱼产量1000kg/亩左右,规格1000g/尾。
(2)主养草鱼。 草鱼鱼种规格 100~150g/尾、800~1000 尾/亩, 鲢鳙鱼种规格 100~300g/尾、160~200 尾/亩,鲢鳙鱼比例为3∶1。预计草鱼产量900kg/亩左右,规格1200g/尾。
3 鱼种放养及消毒
主养的鱼种规格整齐,体质肥满健壮,鳞片完整无伤,体表光滑。在放养时,因地制宜选用适当药物进行鱼体消毒。用3%食盐水浸洗鱼体5~8分钟即可。对外调鱼种,当鱼种运回后需直接放养,用肉眼直接检查体表及肠道有无寄生虫,同时根据运输容器内的水体重量,按2%食盐量化水后进行泼洒,消毒5分钟即可放养。提早放养鱼种是实现高产的措施之一。放养鱼种应在晴天进行,操作要细致,防止鱼体受伤。
4 饲料选择
使用优质配合颗粒饲料,要求营养全面、熟化度高、水中稳定性好。饲料质量越好,鱼的生长率越高,产出率越高;鱼的健康状况越好,疾病减少,成鱼规格就越整齐;饲料系数低,水中代谢物减少,降低了换水和增氧的次数,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主养鲤鱼投喂鲤鱼配合饲料,其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32%左右。根据鲤鱼的食性特点,前期用粗蛋白质34%、中期用粗蛋白质30~32%、后期用粗蛋白质28%的饲料。主养草鱼投喂草鱼配合饲料,其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28%左右。根据草鱼的食性特点,前期用粗蛋白质30%、粗脂肪4%的饲料,中期用粗蛋白质28%、粗脂肪3.5%的饲料,后期用粗蛋白质26%、粗脂肪3%的饲料。
5 投喂技术
当水温在10℃以上时开始驯化投喂。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和“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的投饲原则。主养大宗淡水鱼的投喂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科学的饲料投喂技术,既要满足鱼生长的营养需求,又不能过量。过量投喂不仅造成饲料浪费,增加成本,而且污染养殖水体,影响鱼的正常生长。鲤草是典型的无胃鱼,宜多次投喂,其摄食量和代谢强度随着鱼的大小、水温和溶氧等因素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根据天气、水温、溶氧、鱼的吃食情况和不同品种鱼的投喂率科学确定投饵量和投喂次数。一般每7天对日投饵量进行一次调整。夏季水温达到22℃以上时鱼的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时要大量投喂,但必须注意防止过量。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调节水质和防治鱼病,遇到阴雨天要减少投喂量。9月份水温渐低,但水质稳定,仍是鱼类生长的好季节,要保持较大的投喂量。总之投饵量应掌握“八成饱”的原则,每天投喂1次,时间安排在水温最高、溶氧最充足的14点左右;每天投喂2次,可安排在11点和16点;每天投喂3次,可安排在9点、13点和17点;每天投喂4次,可安排在7点半、11点半、15点和18点,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鱼的摄食状况最好。
6 日常管理
(1)适时注水,调节水质。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高,每10~15天换注新水一次,每次10~15cm,盛夏季节根据水质变化及时注入新水调节水位。在炎热的夏天,深井水水温比鱼塘池水的水温要低,当鱼塘水温较高时,用深井水既可降低鱼塘水温,又可调节水质,减少鱼病发生。
(2)科学使用增氧机。在鱼类的生长旺季每天开增氧机12小时以上。因为增氧机不仅能预防浮头、解救浮头,加速池塘物质循环,提高鱼类放养密度和增加投饲,可稳产高产,而且高溶氧水质使鱼类摄食旺盛,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的生长速度。大宗淡水鱼在水温20~27℃时,要保证其正常摄食和生长,水中溶氧量不应低于 5~7mg/L。大宗淡水鱼在溶氧(5~7mg/L)的水体中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饲料系数低,要求水体溶氧每天有16小时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低于3.5mg/L。
(3)生物改良底质,培养有益藻类。根据池塘水质情况,每10~20天选用合适的微生物制剂或生物肥调节水质,选择在晴天使用,促进有益菌种的繁殖,降解水体中的有害成分,补充底部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培养有益藻类,调节水体菌相藻类平衡,建立有利于水质的微生物群落,使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4)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和池塘水质变化情况等,定期检测池水的溶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情况,以判断前一阶段的养殖效果,对下一阶段的投喂和技术管理进行调整。
(5)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不同生产季节,对不同品种的鱼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防患于未然。科学准确诊断鱼病,对症用药,精准治疗。
(6)坚持做好养殖生产记录中的各项工作,如天气、水温、溶氧、放鱼、饲料投喂、捕鱼、生长打样、注排水时间、鱼病发生及鱼药使用等生产事项进行记录,生产结束后对全年生产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