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
2017-03-15殷丽霞黑龙江工业学院158100
殷丽霞 黑龙江工业学院 158100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
殷丽霞 黑龙江工业学院 158100
猪细小病毒感染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受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偶有流产。
1 病原
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约20nm,核酸类型为单股DNA。该病毒在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和猪睾丸细胞以及传代细胞如PK15、ST等细胞上生长繁殖,并出现细胞病变,用免疫荧光技术可查出胞浆中的病毒抗原。病毒在细胞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能凝集人、猴、豚鼠、小鼠和鸡等动物的红细胞。
病毒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很强,0.3%的次氯酸钠溶液数分钟内可将其杀灭。对pH适应范围很广,能耐受70℃ 2小时,但是80℃经5分钟则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病毒能凝集人、豚鼠、小鼠和鸡等动物的红细胞,可通过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该病毒及抗体。
2 流行病学
猪是已知的惟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猪都能够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该病毒的母猪和公猪。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感染母猪所产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能终生带毒和排毒。被感染公猪的精子细胞、精索、附睾和副性腺都能够分离到病毒,在其配种时容易传给母猪。此外,母猪、育肥猪和公猪还能够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污染的猪舍在病猪移出后空圈4~5个月,经一般方法清扫后再放进易感猪时仍有可能被感染。
该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易感的健康猪群—旦病毒传入,3个月内可导致猪群100%感染。感染群的猪只较长时间保持血清学反应阳性。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和胎猪的死亡率高达80%~100%。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40天最易感染,孕期不同时间感染分别会造成死胎、流产、木乃伊、产弱仔猪和母猪久配不孕等不同症状。
3 症状和病变
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引起死胎、木乃伊和流产等不同症状。在怀孕30~50天之间感染时主要是产木乃伊胎,怀孕50~6天感染时则出现死胎,怀孕70天感染时常出现流产。母猪在怀孕中后期受感染时也可发生经胎盘的感染,但此时胎儿能在子宫内存活而无明显的临床影响。此外,该病还能够引起产弱仔、异常仔、产仔数少和久配不孕等症状。剖检可见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和吸收的现象。感染胎儿还发生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4 诊断方法
该病可依据临诊症状和流行病学做出初步诊断。通常认为,如果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胎儿发育异常等繁殖障碍症状,同时有证据表明是传染性疾病时,应考虑到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可能,但是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睾丸、肺、肝、肠系膜淋巴结或母猪胎盘、阴道分泌物,制成无菌悬液,备用。
自从首次报道猪细小病毒病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从病毒分离鉴定、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乳胶凝集试验等,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但是各种诊断方法各有利弊,其中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通认可,在临诊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该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慢性非典型猪瘟、衣原体感染和猪布氏杆菌病等疾病进行鉴别区分。
5 防制措施
引进种猪时应做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检疫,一般进行2次,阴性者方可引进。在受该病威胁的猪场,母猪在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油乳剂灭活苗或弱毒疫苗,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在严重污染的猪场,以自然感染的方法使后备母猪获得主动免疫后再进行配种。仔猪母源抗体的持续期为14~24周,在抗体效价大于1∶80时可抵抗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此病发生后应加强消毒,做好隔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