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与企业环境责任探析

2017-03-15刘淑华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责任绿色环境

刘淑华 , 李 呈

(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绿色发展理念与企业环境责任探析

刘淑华 , 李 呈

(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中国“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对于加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有义务承担环境责任。通过对绿色发展和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分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企业-政府-社会”协同治理的路径。认为通过三方的联动机制,最终能够实现企业、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环境责任;理念;绿色战略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均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明确部署,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重点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构成的基本组织,对资源、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

一、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衍生物,在中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1]由此可见,绿色发展是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的约束下,实现经济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平衡、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简而言之,绿色发展就是致力于生态资源环境相互协调。

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真正反映出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和谐统一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要求实现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思维方式和绿色价值观念的系列变革。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要求对全社会的发展方式、企业生产方式、人类生活方式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和纠偏,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

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资源节约化、生态平衡化。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是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这就需要夯实主体责任,即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绿色发展观视阈来看,企业必须承担环境责任。

绿色发展的实质是摒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该关注生态系统的包容性和承受度,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提高自然的生态修复能力,实现既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也能满足未来子孙后代发展。绿色发展是一种与环境友好相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自然和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2]。

二、企业环境责任

企业是绿色生产方式变革的主力军,企业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有所为,如何解决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失衡;如何让绿水、青山常在,积极承担绿色环境责任。这是需要迫切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因而对企业环境责任进行审视和定位尤为重要。

近几年专家学者对企业环境责任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有不同的观点和论证。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经过思考,作者认为,企业环境责任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自身盈利最大化的同时,应当兼顾社会利益,履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必须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环境责任可归类为:第一,应在产品的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成品出厂等环节,严格按国家标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物,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当地民众和谐相处。第二,对自己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环保生产与管理。第三,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回收利用率。建立节约型发展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的最大增值。第四,注重研发无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在产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时候,积极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3]。

企业环境责任的产生是一系列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环境、资源、生态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社会提供的资源,离不开生态、环境系统的保障,因此从责任、权利、利益对等的关系来分析,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

企业环境责任的特点是:其一,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子系统。专家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环境生态形势的严峻,针对环境责任研究应运而生,且快速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了环境责任的初步体系和框架。企业环境责任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的恶化。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环境责任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操作日趋丰富,企业环境责任基本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体系。其二,企业环境责任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其生存发展离不开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支撑和协作。大多数观点认为,企业环境责任只是对资源和环境所要承担的责任。作者认为环境责任的范畴应该更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交集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与资源环境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还会对其他利益主体产生影响。比如对消费者而言,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化以及绿色化,这也是环境责任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环境责任利益相关者不仅仅局限于资源和环境方面,还应该辐射到消费者和顾客。其三,企业环境责任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已经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洪流之中,国家、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等等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有所作为。目前来看,国家的环境规制和其它相关规制越来越严格,约束企业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导企业走向绿色发展之路。

三、绿色发展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关系

1.企业环境责任是绿色发展核心内容之一

绿色发展是在反思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基础上,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持生态、爱护人类为基本理念,建立起与自然、生态、人文和谐统一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文价值观念。绿色发展离不开市场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作用,企业是市场主体之一,其生产经营必须以绿色发展为主导,在对生态、环境、资源、人类负责任的基础上从事于自己的市场活动。因此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势在必行,环境责任必然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2.绿色发展是推进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不竭动力

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企业的环境责任仅仅在于治理自身经营中产生的污染。即使国家有一些明文规定,仍有大量企业有意无意间逃避承担责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想让企业持久生存和发展,乃至与国际接轨,就必须遵守中国和世界经济绿色发展的游戏规则,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承担绿色责任。目前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始把绿色战略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从长远来看,其意义深远: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全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据资料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70亿美元的对外贸易商品受到“绿色壁垒”的门槛限制。可见,企业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抓好绿色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稳定占领国际国内市场产品,使企业可持续经营[4]。因此企业环境责任建设必然提到政府及相关部门议事日程,进入了股民、公众、企业高管的视野。

四、推进企业环境责任建设的对策

为了实现全社会的绿色发展,作者提出基于“企业-政府-社会”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

1.政府层面

(1)尽快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同治理的机制。建议成立“企业环境责任协调委员会”,从战略层面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合作等工作。企业环境责任协调委员会的职责之一是:相关政策的协调,主要是协调政府各部门已经或将要出台的关于环境责任的政策规定,保证口径的一致性。职责之二是:组织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长远规划的制定工作,尽快形成规划方案和推进细则。职责之三是:监督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制订企业环境责任评价制度、评价办法、评价标准,检查和监督企业环境责任报告披露情况,组织企业环境责任的评价工作,及时将评价结果和评价排名对外公布。职责之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接国际绿色发展组织、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标准的制定,尽快融入世界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之中。

(2)通过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来推进企业环境责任运动。从多种法律制度间的兼容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方面进行完善。目前与环境责任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很不完善,已经出台的制度规定也是政出多门。另外中国的环境责任监管明显不到位,手段措施缺乏。目前迫切需要形成与绿色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多元共治的环保机制。

(3)建立企业环境责任评价制度。包括制定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办法和奖惩措施等方面。建立相应的监督跟踪机制,制度化和规范化。企业环境责任兼具自律和他律的特征,企业环境责任评价包括企业内部自评和外部强制性评价,正好与这两个特征相契合。通过环境责任状况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推进企业绿色发展。通过环境责任评价,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和对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4)构建绿色激励与约束体系。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政府必须充分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杠杆,来有效引导企业的绿色责任行为。首先政府要尽快研究并且建立绿色财政和绿色税收政策,对于绿色企业和绿色生产行为给予财政补贴和减税、免税。其次要尽快建立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政策,对于绿色企业和绿色投资项目,给予从项目审批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支持和投资优惠政策,同时在项目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融资速度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还要建立绿色基金和绿色公共采购制度。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绿色杠杆体系,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使之自觉地履行环境责任,向着绿色发展的轨道迈进。

(5)建立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和企业环境责任审计制度。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制定相应的行业报告规范,明确企业环境责任报告的形式、内容、标准,定期进行环境责任审计。尽快建立企业环境责任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将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作为试点,要求其必须按照规定披露环境责任信息,待条件成熟逐渐推开至所有企业。

2.企业层面

(1)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或环境责任治理结构。要确保企业环境责任管理落到位,首要的工作就是在董事会这一最高决策机制中下设社会责任或环境责任委员会等相关管理机构。借鉴国外的经验,企业环境责任治理结构常常采取两种形式:董事会决策方式或总经理决策方式[5]。中国的企业可以针对具体情况,根据现有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其中的一种环境责任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设立环境责任管理的组织架构,首先建立环境责任最高组织机构,作为最高领导层。在此之下按照网络层次,依次成立下属各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的环境责任组织机构,任命责任人,并明确规定其职能、职责和权限,实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实现企业内部环境责任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将环境责任嵌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既要重视自身的经济价值,也要重视社会的整体价值,提升环境责任文化建设,把绿色发展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在确定经济目标的同时,还要明确企业的环境责任目标。战略目标确立后,要及时按照环境责任战略目标的要求,架构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将环境责任管理全面嵌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以推动环境责任战略的顺利实现。

(3)加大绿色创新力度。在当今万众创新的时代下,创新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绿色研发力度。在研发的过程中,要真正把绿色发展作为行动指南,将绿色发展的理念纳入企业研发的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加工、包装到售后服务,都要体现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维护生态、健康无害的绿色理念。

3.社会层面

(1)建立环境责任保护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既可以监督政府绿色责任的担当情况,又要监督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该组织可以充分发挥民间团体和社会公众的优势,收集、传播环保信息,筹集绿色基金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非盈利公益事业。

(2)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要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和时效优势,及时报道国内外绿色发展状况,定期公布企业环境责任评价结果和排名,实时监督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真正体现大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增加或降低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其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3)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责任保意识。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通过搭建绿色、环保平台,向社会大众宣传环保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大众也可以在这个平台有话语权,让公众就绿色发展和环境、生态问题进行交流,有所反映、实时互动,充分发挥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和监督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公众和企业强化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4)将环境责任保险引入保险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于资源和环境依赖型企业,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强制这类企业按照规定交纳环境责任保险费[6]。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有效规避企业不履行环境责任的风险,也能保护涉事企业对被侵害人的补偿。环境责任保险资金应该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绿色环保产业,为社会的绿色健康事业提供支持。

总之,要建立“企业-政府-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形成企业自觉行动、政府加强管控、社会有效监督的环境责任建设局面,最终实现企业、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J].共产党员,2015(11):4-5.

[2] 李仁霞.绿色发展战略下的企业责任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16-19.

[3] 傅晓曦.面向制造业企业的环境经营体系构建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1:19-20.

[4] 梁小艳,刘淑华.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略论[J].商场现代化,2013(11):71-72.

[5] 钟宏武,黄群慧.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7):79-80.

[6] 杨枝茂.绿色经济视角下河南省企业环境责任实现路径初探[J].许昌学院学报,2016(1):127-129.

[7] 刘淑华,李呈.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1(10):148-150.

[8]国合会 “中国绿色发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 . 中国绿色发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4) : 74-87.

(责任编辑 董邦国)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LIU Shu-hua, LI Che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5, China)

“Innovation, harmony, greenness, openness and sharing” are five major development concept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green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and objectiv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whole socie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een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provides a cooperative governance path based on “enterprise-government-society”. It is believed that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three partie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mong them and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can be realized eventually.

gree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dea; green strategy

2017-05-23;最后

2017-06-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0318)。

刘淑华(1963-) ,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2096-1383(2017)04-0383-04

F270

A

猜你喜欢

责任绿色环境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