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投资环境的提升
2017-03-15刘秀玲朱瑞雪
刘秀玲,蔡 莉,朱瑞雪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50)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投资环境的提升
刘秀玲,蔡 莉,朱瑞雪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50)
“一带一路”不仅提升民族地区的自然区位,改善基础设施,同时将极大地推动民族地区软环境的建设与完善。由于民族地区处在“一带一路”的核心和重要区域,需要加速推进民族地区在 “一带一路”点轴上的重要功能,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民族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
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投资环境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一带一路”构想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随着国务院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一带一路”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要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民族地区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的核心地区和“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一带一路”建设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将深刻改变民族地区发展定位,极大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投资环境。民族地区需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改善体质环境,吸引优质外商直接投资,加速促进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1]。
“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分为中、北、南三条线。中线由新亚欧大陆桥连接,贯通中国华北、西北,经新疆连接中亚诸国直至欧洲,将建设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北线为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联通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蒙古国和俄罗斯,直通波罗的海各国,规划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南线是在著名的“茶马古道”基础上形成,贯通中国西南和东南亚诸国,向西经印度至中东和红海海岸的非洲,将规划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沿海港口和东南亚、南亚及南太平洋诸国临海港口城市串联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而造福东盟及沿线各国。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在“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共建原则下,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一、民族地区处在“一带一路”的核心和重要区域
新疆、宁夏、内蒙、青海、贵州、西藏、云南、广西等八个民族地区均处在“一带一路”的核心和重要区域。中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近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新疆处在中线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联通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宁夏处在中线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中阿经贸合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处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线,联通蒙俄,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区域;广西与东盟陆海相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云南地处南线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面向南亚和西亚,通过南亚联通印度洋;西藏处在联通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贵州处于西南南下出海大通道的交通枢纽位置,是联通内陆与西南的重要地带;青海是贯穿南北陆上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
按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加快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二、加速推进民族地区在 “一带一路”点轴上的重要功能
点轴理论是在增长极理论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增长极理论是在佩鲁(F.Perrour)一些思想的基础上,主要由法国和比利时的一些研究者创立、发展而成。增长极是指相关产业在一定地区聚集(主要是综合条件较好的区位),形成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向周围地区扩散,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在区域经济分布结构中,增长极是一个一个的“点”(中心城镇或间接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每个点都是一定区域范围的经济中心,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而点和点之间的联系,即陆海空交通线、管线、电网、电缆等基础设施,便是所谓的“轴”,将两个增长极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点”的增长极或增长中心的形成离不开城市的集聚优势和多种功能。为了增大对周边地区的增长刺激,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它作为增长发动机的功能,城市必须处于经济中心,在它的周边按其功能形成纵横交错的居民定居地体系。作为增长极的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的结果,是创新吸收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轨迹。由于经济活动密集和已经形成的发展优势,城市比外围农业区域容易吸收创新,接受更强烈的发展刺激,并且能巩固和扩展它的优势。并且,中心城市由于经济活动的集中化导致创新,由此产生的发展优势又进一步吸引经济活动,强化了集聚优势,形成了一个创新扩散的循环过程,已经进行创新的中心城市,会更好地吸收新的创新。
“点”的扩散效应取决于与其周边的连接程度与效率,这些连接依赖于基础设施,即设施相通就是指有形的基础设施联通,覆盖程度高而又高效的设施联通是加速经济扩散的保障。有形的基础设施联通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联通——经济合作机制建立,这都是点轴理论中的“轴”的问题。以密集而高效的“轴”连接区域发展,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共同受益。
“一带一路”是点轴理论在国际区域发展的生动而具体的应用,作为全面参与其中的民族地区,既要大力发挥作为“点”的各自中心城市的已有优势和提升其功能,更要加速推进“轴”的建设与完善。既要大力推进和提升有形的基础设施这些“轴”的建设,更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合作机制、政策相通、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民心相通和商贸合作渠道与平台等这些无形的“轴”。
三、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民族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
“一带一路”建设将民族地区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后方、边陲、末梢,推向了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为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将形成新的对外开放前沿和经济增长极,极大地改善和提升民族地区的投资环境。
1.提升禀赋价值
一个地区的禀赋是该地区所拥有的区位、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劳动力、资本、经济基础等的丰裕程度。其中,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该地区的天然禀赋,而其人口规模及其结构、资本、经济基础等是逐渐积累的禀赋,属于“后天”性质的。从天然禀赋来看,民族地区大都拥有丰裕的自然资源,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但是,民族地区距离全国核心经济区遥远,多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较差,可以说有的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从“后天”禀赋来看,民族地区大多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受教育程度不够,资本市场发育不全,融资成本较高,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基础和经济规模较低,等等。第一产业禀赋尚可,第二产业发展禀赋较差,而由于民族地区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积淀及其多样性与丰富性使得以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的第三产业有着良好的天然禀赋。
“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重点的建设,将加速推进与周边和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迅速提升民族地区原来内陆封闭的区位禀赋,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区位禀赋的提升,在提升民族地区优势禀赋价值的同时,将促进其他禀赋的补齐,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2.推动民族地区软环境的优化
“一带一路”建设无疑将极大地改善民族地区的硬环境,且同时也会推动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是指由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那些非物质条件,即无形条件构筑的环境。软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区域发展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观念习俗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社会文化、政府服务、市场环境、教育科技和金融服务等五个方面构成,具体到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资企业经营的影响,可以分为产业发展环境、市场经营环境、行政服务环境、政策法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2]。
“一带一路”建设对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化,改善了其产业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民族地区原有的多元文化形态有利于促进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但民族地区在产业发展环境、市场经营环境、行政服务环境、政策法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都存在巨大的差距,亟待采取方方面面的措施全面提升投资环境。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持续改善投资环境是民族地区首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迎接挑战,才能够真正借力“一带一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3.促进产业升级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一方面改善民族地区的禀赋,提升禀赋的价值,从而提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力;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极大地改善民族地区交通不畅的问题,促进其与国内国际主要市场的连接,对内外经济交易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从而扩大民族地区的市场覆盖面和经济辐射力,这将提升民族地区的集聚力,从而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投资。随着高质量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企业进入,必将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民族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特别是金融、资本、贸易、物流、信息、科技研发与咨询等现代生产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将累进提高民族地区资本报酬持续递增,进一步提升对高水平国内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为绿色经济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各族人民。
4.加速城镇化发展,提升产业集聚力
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低,产业集聚较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作为这些经济走廊处在中国核心区的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下,将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以乌鲁木齐、喀什、银川、昆明、南宁、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区域中心城市群和口岸城市群,提升产业集聚力。产业集聚力和产业配套能力是外商最为看重的重要因素,民族地区当前和未来的优势产业集群的成长将有助于吸引高质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而且,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随着民族地区城镇化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会进一步提出城市对人才、优质资本和科技研发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的创新实力,提升产业集群活力与水平,进而更加有利于吸引高质量的内外资本注入。
5.助推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了民族地区禀赋价值。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将民族地区推向了国家开放的最前沿,这将极大地促进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开放型经济,必然加快民族地区市场范围的扩大与市场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深化参与产业链分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与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发展,将促进民族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强化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提升民族地区的科技水平。推动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递增,并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型,进而向创新驱动升级,促进其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变。
[1] 刘秀玲,朱瑞雪,蔡莉.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阈下宁夏开放型经济发展探讨[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2):115-118.
[2] 朱琳.宁夏投资软环境现状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11):50-54.
(责任编辑 董邦国)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Minority Regions
LIU Xiu-ling, CAI Li, ZHU Rui-xu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Center,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5, China)
“One belt and one road” does not only raise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status of the minority regions and their infrastructure, but also great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ft environment in those regions. Minority regions are the cores and important areas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therefore, the important axial roles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of the minority areas should be accelerated and their investment environment should be promoted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one belt and one road; minority region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2016-12-22;最后
2017-04-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MZ04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150210)。
刘秀玲(1962-) ,女,吉林松原人,教授,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利用外资及民族地区对外经贸研究。
2096-1383(2017)04-0354-03
F7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