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熟中粳稻品种连粳12号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017-03-15谭维娜孙法军蒋向君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浅水秧田粳稻

谭维娜,孙法军,王 艳,蒋向君

(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云港市农业干部学校,江苏连云港222100)

·品种简介·

中熟中粳稻品种连粳12号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谭维娜,孙法军,王 艳,蒋向君

(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云港市农业干部学校,江苏连云港222100)

谭维娜,孙法军,王艳,蒋向君.中熟中粳稻品种连粳12号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J/OL].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2):58-60 [2017-03-28].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70328.1658.007.html

通过归纳总结连粳12号的特征特性,从育秧、移栽、分蘖控制、施肥、水浆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阐述连粳12号的高产栽培措施,以期为连粳12号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连粳12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连粳12号(审定编号:苏审稻 201405),原名“淮粳09-6”,由江苏省金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镇稻88/淮稻7号早熟系配置组合进行系统选育而来,于2009年育成,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13年进入生产试验,属中熟中粳稻品种,具有米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等优点。

1 连粳12号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

连粳12号全生育期155.4 d,与对照镇稻88生育期相当,属于中熟中粳稻品种。

1.2 主要农艺性状

植株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后期灌浆快,熟期转色好。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为株高100.67 cm,有效穗数20.0万/667m2,每穗实粒数133.9粒,结实率90.23%,千粒质量24.7 g。

1.3 米质

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3年检测结果,米质理化指标:整精米率66.9%,出糙率84.2%,垩白度1.6%,垩白率20.0%,胶稠度70 mm,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国家标准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1.4 抗病性

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综合鉴定:抗条纹叶枯病,感穗颈瘟。接种鉴定:感纹枯病,中感白叶枯病。2015—2016年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连粳12号对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1.5 产量表现

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为625.9 kg/667 m2,较对照镇稻88增产2.8%;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65.3 kg/667 m2。

2 连粳12号栽培技术要点

2.1 育秧

5月10—15日落谷,培育壮秧,叶蘖同伸。

2.1.1 种子处理。浸种前1~2 d晒种,用吡虫啉+使百克+浸种灵浸种,浸种3 d,后清水继续浸种,直到种子发亮,能透过种皮看到种胚为宜。

2.1.2 落谷。旱育秧需在秧田施入土杂肥4 t/667 m2,三元复合肥 60 kg/667 m2,在肥床的基础上,做好秧板,秧板宽1.2 m,沟宽15~20 cm,沟深10 cm,秧田落谷35~40 kg/667 m2,落谷前注意浇透水。水育秧需施足基肥(秧田土杂肥3 m3/667 m2,多元硅肥10~15 kg/667 m2,三元复合肥40 kg/667 m2),做好秧板,秧板宽1.2 m,沟宽15~20 cm,沟深10~15 cm,达到板面平整、疏松、透气,秧田落谷20~25kg/667 m2。

2.1.3 秧田管理。旱育秧在3叶1心前注意水分管理。齐苗后,及时揭布,一般晴天下午揭,阴天上午揭,揭布后要及时浇足一次水防止死苗,2叶1心至3叶1心,看苗浇水,如秧苗白天卷叶到傍晚叶片能自己展开则不需要浇水,保持床土湿润,防止秧苗形成“瘦秧”。移栽前3 d施“送嫁肥”,秧田尿素15 kg/667 m2,后浇透水,防止造成肥害。水育秧秧龄1叶1心前需保持秧板湿润,灌平沟水,以利扎根立苗,1叶1心后逐步建立浅水层,以利秧苗生长、分蘖。秧龄1叶1心早施“断奶肥”,施尿素10kg/667m2。

1叶1心至3叶期,喷施多效唑300 mg/L药液70~100 kg/667 m2(即 15%可湿性多效唑粉剂150~200 g/667 m2对水150~200 kg喷雾),控制秧苗徒长旺长,喷药时秧田放干水,均匀喷施,避免重喷漏喷。喷施多效唑可以降低秧苗高度1/3,增加分蘖率50%~100%,移栽后大田分蘖提前3~5 d。

2.2 移栽

小麦收获后应及早移栽,一般6月10-20日栽插,力争6月25日前完成大田栽插,栽后及时田间管理。

2.2.1 整地。要求田块平整,寸水棵棵到。基肥采用全层施肥法,施用15%复合肥40~50 kg/667 m2,再施入46%尿素15~20 kg/667 m2,耕前撒施。保证水稻栽秧时,土壤铵态氮浓度达到100~120mg/L左右。

2.2.2 基本苗。以目标产量650~700 kg/667 m2为例,5叶1心移栽,则基本苗栽1.8万穴/667 m2,每穴3~5苗,基本苗7万~8万苗/667 m2,高峰苗30万~35万苗/667 m2。

2.2.3 分蘖肥。分蘖肥宜早施,栽后5~7 d施尿素10~15 kg/667 m2。最迟在9叶期(即7月15日前)施入。切忌肥效在无效分蘖期发挥作用。分蘖肥的用量控制在总施氮量的30%左右为宜。

2.3 控制分蘖成穗

主茎12叶期即是连粳12号的有效分蘖临界期,此时需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水稻成穗率。

2.3.1 搁田。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应放水搁田。搁田标准为: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如果过干则需灌一次跑马水,如遇阴雨天,则需开挖排水。通过多次轻搁田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发生。

2.3.2 化控。赤霉素(920)在水稻分蘖盛期喷施具有控制分蘖的作用,且水稻分蘖芽有环境敏感期,所以在主茎n叶生长时,喷施10 mg/L赤霉素液50kg/667 m2,对n和(n-1)节分蘖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一般分蘖控制率可达50%~70%。因此,在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90%时或者在主茎第11叶生长时喷施,有一定的控蘖效果,可提高成穗率16%~20%,特别在连阴雨天难以提早搁田的情况下,喷施赤霉素可较好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在实际田间管理中,可以采用搁田后再喷施赤霉素,2项技术相结合使用可使控蘖效果更好。总之,要确保水稻在7月10日—8月10日期间稳长。

2.4 施好穗粒肥

2.4.1 保花肥。保花肥施用一般在倒2叶露尖期(即抽穗前20 d),施用尿素10~15 kg/667 m2,氯化钾15~20 kg/667 m2。施保花肥,一是保蘖增穗,确保有效穗22万~23万/667 m2;二是可以防止颖花退化,促进形成大穗;三是可以有效提高上3张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速率,延长灌浆,增加后期干物质积累。如遇倒3叶露尖时,叶片发黄,可提前施用复混肥30~50 kg/667 m2,攻大穗、保穗数。

2.4.2 粒肥。抽穗扬花期可施入尿素4~5 kg/667m2,以延长后期叶片寿命。粒肥施用要根据苗情和天气情况而定。如倒1叶中氨的含量达4.0%~4.5%,叶色深绿就少施或不施;如抽穗前后天气晴好,可选择施肥;如遇连续阴雨,则不需施肥,同时还要注意防治穗颈瘟。

2.5 水浆管理

水浆管理坚持原则是“湿润活棵,薄水促蘖,浅水勤灌,干湿交替”。栽插时减少植伤,寸水活棵,促其早发棵;分蘖期浅水勤灌,建立浅水层。分蘖数达预期穗数80%时(即主茎叶龄11叶期)放水搁田,保持多次轻搁,若遇阴雨天则需挖沟排水,确保稳产。水稻倒3叶露尖时幼穗进入分化期,建立浅水层,并保持灌水次次清。抽穗灌浆期,湿润灌溉,保持干湿交替,在水稻收获前7~10 d停止灌溉。对于大面积小麦的全量秸秆还田田块,在栽培上建议除稻田打药、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外,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

2.6 草害防治

2.6.1 栽前除草。整地后封闭除草,选择在土壤沉实期至插秧前进行封闭化除,保证除草效果,减少秧苗损伤。化除选用对秧苗伤害相对较轻的除草剂,严格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合理科学使用;采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0 mL/667 m2或高效杀草丹乳油100~150 mL/667 m2,配素土20 kg,上浅水撒施,保持浅水层3~5 d左右待插。茎叶处理的除草剂选用、喷施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田间草相而定。

2.6.2 栽后除草。水稻栽插后3~5 d或稗草1叶1心前喷施除草剂,可用丁·苄150 g/667 m2拌潮细土或者与10~15 kg/667 m2尿素拌匀后撒施除草,施药后需保持田间3~4 cm浅水层。

2.6.3 返青后化除。返青后化除以阔叶和莎草为主的田块,在移栽后7~12 d,用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20 g/667 m2与20 kg潮细土拌匀后撒施。以阔叶杂草和稗草等禾本科杂草混生田块,移栽后5~7 d,用18.5%异丙草胺·苄(稻田一次净)45 g/667 m2或稻草畏50~60 g/667 m2拌潮细土20 kg均匀撒施。

2.7 病虫害综合防治

苗期以防治灰飞虱、一代二化螟、稻蓟马为主,生育中期以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纵卷叶螟、二代二化螟等为主,抽穗期则注意防治稻瘟病,抽穗后期需警惕褐飞虱的侵害。水稻抽穗结实期需要做好纹枯病、穗颈瘟、飞虱、叶蝉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纹枯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或2.5%井冈霉素100 mL/667 m2对水50 kg/667 m2喷雾;穗颈瘟一般在破口期、齐穗期各喷药1次,每次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30~40 g/667 m2或75%的丰登20~30 g/667 m2,或40%的富士一号100 mL对水40~50 kg/667 m2喷雾;飞虱、叶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50 g/667 m2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 g/667 m2,或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250 g对水 50~60 kg/667 m2喷雾,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50 mL/667 m2拌细沙土20 kg撒施。

3 其他注意事项

为了使诊断准确,在秧苗期要标记叶龄,移栽到大田后再标记2~3次,以便随时掌握叶龄生育进程,秧苗(6叶1心移栽)要带3~4个分蘖,移栽后3~5 d要查苗,看是否返青,心叶是否恢复生长,7~10 d看是否恢复分蘖,最高分蘖控制不超过30万/667 m2。抽穗期封行,叶面积指数7~8,抽穗后30 d,每株仍保持3片绿叶。

[1]卢百关,方兆伟,秦德荣,等.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措施 [J].农业科技通讯,2011(12): 144-145.

[2]方兆伟,卢百关,樊继伟,等.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的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07(5):60-61.

[3]袁生堂,袁彩勇,王 健,等.中粳稻新品种准稻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6(2):37-38.

[4]周铭成,吴金书,陈正龙,等.粳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1):23-26.

[5]卢百关,樊宁生,樊继伟,等.中粳稻新品种连粳6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0(2):99-100.

S511

:B

:1673-6486-20160271

2016-10-24

江苏省三新工程[SXGC(2014)116]。

谭维娜(1984—),女,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研究。E-mail:tanweina1984@126.com。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浅水秧田粳稻
浅水区域船舶航行下沉量的数值计算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感怀
藕农水中采收忙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基于LabWindows的浅水水声信道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