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考察
2017-03-15刘亮,张宏
刘 亮,张 宏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放射科,江苏 南京 211100)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考察
刘 亮,张 宏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放射科,江苏 南京 211100)
目的:探讨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67例患者均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6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手术的成功率为100%。这67例患者手术的平均用时为(95.67±8.41)min,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6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5%。术后,这67例患者总胆红素的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总胆红素的水平,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支架植入术;恶性梗阻性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是指由恶性肿瘤阻断胆管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引起的黄疸。近年来,随着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消化不良及皮肤瘙痒等。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缓解其痛苦,且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进一步探讨了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67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均经相关检查得到确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呈暗黄色或绿褐色、消化不良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其中,排除不具有手术治疗指征及非自愿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53.73%),女性患者31例(46.27%);其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为(69.72±11.62)岁。
1.2 方法
对这67例患者均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及胆道造影检查,明确其具体的病情。2)在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后,找到其右侧腋中线的位置,并选择其第7根肋骨与第8根肋骨的间隙作为穿刺点。3)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并对其进行局部麻醉。麻醉生效后,用千叶针对患者右肝中的胆管进行穿刺。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需垂直进针。在明确穿刺的靶点方位后,即可将针芯拔除。4)穿刺成功后,经穿刺套管将导丝置入患者的体内。将穿刺针拔除,沿着导丝将扩张管置入患者的体内,适量抽取患者的胆汁。在患者的胆管内注入造影剂,对其梗阻的位置和程度等进行造影检查。5)通过超滑导丝将导管等设备输送至患者的胆管内,然后将超滑导丝换成引导丝。通过引导丝将支架输送至患者的梗阻部位。待支架成功通过患者的梗阻点后,即可将其释放。6)对患者进行胆道造影检查,重点观察其胆管的阻塞情况,判断支架放置是否合理。若患者的胆管闭塞严重,无法顺利植入支架,需先用球囊导管对其胆管进行扩张处理,然后再为其植入支架。7)通过导丝将引流管置入患者的胆管中,确定引流操作顺畅后,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地固定。8)术后,对患者的引流情况进行监测。采用止血方案和保肝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对其进行3 d的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术后7 d,再次对患者进行胆道造影检查,若其胆管恢复良好且处于通畅的状态,则将引流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这67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手术的用时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手术前后,对这67例患者总胆红素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疗效评定标准
将这6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级别。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其总胆红素的水平下降超过50%。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总胆红素的水平下降25%~49%。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缓解,其总胆红素的水平下降不足2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67例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手术的用时
这6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手术的成功率为100%(67/67)。这67例患者手术的用时为74~121 min,平均用时为(95.67±8.41)min。
2.2 手术前后这67例患者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术前,这67例患者总胆红素的平均水平为(375.10±149.76)μmol/L;术后7d,其总胆红素的平均水平为(134.16±59.88)μmol/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这67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在这67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有34例(50.75%),为有效的患者有18例(26.87%),为无效的患者有15例(22.39%),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61%(52/67)。
2.4 这6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在这67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患者有1例(1.49%),并发胆道感染的患者有3例(4.48%),并发瘘口皮肤感染的患者有2例(2.99%),并发胆道出血的患者有1例(1.49%)。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5%(7/67)。这7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主要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胆囊癌、胰头癌、食管癌)所引发。张万高[3]等研究发现,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普遍存在胆管狭窄、胆管闭塞等情况,从而可导致其胆红素的水平异常升高,致使其肝功能出现异常。近年来,临床上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方法具有微创、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4-5]。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支架植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除了能使其胆汁顺利流入肠道外,还可避免其出现体液减少、蛋白质流失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促进其消化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6-7]。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6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手术的成功率为100%。这67例患者手术的平均用时为(95.67±8.41)min,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61%,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5%。术后,这67例患者总胆红素的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总胆红素的水平,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1]申淑群,杨业发,张一军,等.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1):969-971.
[2]鲁东,吕维富,肖景坤,等.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附2例报告)[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7):593-596.
[3]张万高,丁以锟,纵慧敏,等.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5,36(8):992-994,995.
[4]Ung K-A,Stotzer P-O,Nilsson A.et al.Covered and uncovered sel f-expandable metallic Hanarostents are equally efficacious in the drainage of extrahepatic malignant strictures.Results of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 troenterology,2013,48(4):459-465.
[5]文卫锋,张利,孔小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序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透视下胆总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40例体会[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1):41-43.
[6]王昱良,郑永青,杜睿,等.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1):3217-3219,3220.
[7]胡芳,杨波,刘晓玲,等.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14-15.
R657.4
B
2095-7629-(2017)11-0030-02
刘亮,男,1981年5月出生,江苏江宁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放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