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式摔跤专项技术(连贯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研究

2017-03-15马新益

运动 2017年3期
关键词:连贯比例运动员

马新益

(蚌埠体育运动学校,安徽 蚌埠 233000)

技战术分析

古典式摔跤专项技术(连贯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研究

马新益

(蚌埠体育运动学校,安徽 蚌埠 233000)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名来自北京军区和安徽省古典式摔跤队的运动员在2009年全运会的比赛和2010全国锦标赛录像进行分析,研究古典式摔跤比赛中连贯技术的运用情况。

古典式摔跤;站立技术;跪撑技术;连贯技术

连贯技术是指与对手在对抗中连续使用2个或2个以上的技术动作。古典式摔跤比赛每1局被划分为站立和跪撑2个环节,而且无论在站立摔还是在跪撑摔中得分后,运动员继续进攻的需要与自由式摔跤相比明显减少。但由于古典式摔跤的站立摔不允许使用腰部以下动作,因此无论在站立进攻还是站立防守中都存在多个技术的串联和多个回合的连接。在跪撑摔过程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不是一蹴而就,进攻时涉及到将对手控制、插手、搭扣、滚桥或提抱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功亏一篑;防守时涉及移动、搓爬等环节,这环节处理得当就能增加防守的成功率。因此,连贯技术对古典式摔跤比赛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代国际式摔跤连贯技术大致包括站立接跪撑得分法和跪撑时连续跪撑动作接站立动作得分,如在跪撑状态时先使用抱腰滚桥得分,然后提抱或反抱过胸动作得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古典式摔跤专项技术(连贯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收集整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79—2009年间的相关研究资料,并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参考全国第11届运动会成绩秩序册和北京军区、安徽省古典式摔跤全国第11届运动会预赛参赛方案和比赛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座谈会和电话访问等方式对国家队教练员、训练学专家、科研专家,北京军区、安徽省古典摔跤队教练员及北京体育大学的摔跤专家、教授,针对本研究的整体结构、研究进展的具体流程进行咨询记录,为本文的进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1.2.3 录像观察法 观察对象包括来自安徽省和北京军区古典式摔跤队的共计20名运动员,针对其比赛录像进行录像分析,除陈伟和马翔的比赛录像为2010古典式摔跤全国锦标赛外,其他18名选手的录像均来自2009年全运会的比赛。累计观察比赛场次为47场,针对连贯技术统计记录。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的表格记录不同类型连贯技术使用的时间特征、使用频数和成功率等。

1.2.4 数理统计法 整理表格统计数据,运用Excel 2003和SPASSl3.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并做进一步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站立接跪撑连贯技术

通过对20名运动员的录像观察和数据处理后的分析发现,各种边线技术使用次数比例最多达到43.4%,得分比例达到23.8%;其次是各种上肢的抱臂技术(挟颈背、后倒背等),使用次数比例和得分比例分别达到24.5%和46.2%;再次是各种转移技术,使用的次数比例和得分比例分别达到22.6%和16.7%;其他技术动作使用的次数比例和得分比例分别为9.4%和11.3%。在站立状态下的总共159次有效技术动作中,有23次是连续得分,其中有4次直接导致控制双肩获得整场比赛的胜利,有5次直接导致本局比赛以悬殊比分获胜。综上所述,各种边线技术是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站立摔最为常见的得分手段,其次是各种上肢抱臂技术得分效率高。在比赛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边线技术中,直接通过顶、转、挎等动作迫使对方出界而得分的概率非常少,大多通过上肢和躯干的顶、拉、闪、带等动作的连续使用,破坏对方的重心,趁对手立足未稳迫使对手出界,并且动作快速、连贯和果断。在做各种转移动作时,也需要手法的带动和身体的顶、靠、追、转,将对手的重心破坏,使对手转移并控制。在使用各种上肢抱臂动作时,必须先通过手法的抢、拿、控,获得牢固有利的把位,才能实施最后一击获得成功。上肢动作虽然运用较多,但成功率相对偏低,如果不能抢控到非常有利的把位,贸然出击容易被对手反攻导致自己失分。因此,在古典式摔跤比赛站立摔过程中常使用的技术动作都必须要有连贯的铺垫动作,迫使对手失去重心,继而获得有利把位,才能获得成功,各种技术动作连贯及各种把位连接的角斗能力非常重要。

2.2 跪撑连贯技术

通过对20名运动员的录像观察和数据处理后的分析结果显示,滚桥衔接的技术 (如提抱、推臂翻、拉臂翻等)使用次数比例最多达到43.8%,得分比例达到54.4%;过胸技术使用次数比例和得分的比例为8.3%和13.3%;其他技术动作使用的次数比例和得分比例分别为14.6%和14.4%。在跪撑状态下的总共144次有效技术动作中,有27次是连续得分,其中有6次直接导致控制双肩获得整场比赛的胜利,有11次直接导致本局比赛以悬殊比分获胜。综上所述,各种滚桥技术是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跪撑摔最为常见的得分手段,不仅使用次数多,而且得分效率高;跪撑防守的成功,尽管得分效率不高,但跪撑防守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本局比赛甚至本场比赛的胜负;其次是过胸技术的使用,从比赛来看,不是每名队员都可以使用此动作,使用者必须有成型的技术和训练才能在比赛中使该技术的得分效率高。滚桥最常用技术分抱胸滚桥、抱腰滚桥、抱髋滚桥和锁臂滚桥,无论是采用那种滚桥技术第一步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衔接,防止对手逃脱。滚桥伴随着提抱、跳转、推臂、拉臂、锁臂等迅速连贯的辅助动作,在对手不断搓爬、移动、转胯的过程中寻找时机。跪撑最常用的连贯技术动作,如滚桥提抱过胸必须要求动作的迅速和连贯,才能提高成功率。所以,在跪撑进攻技术动作的使用过程中,要提高成功率必须强调动作的迅速和连贯。

2.3 跪撑连贯技术中滚桥提抱技术

在古典式摔跤的跪撑角斗中,滚桥提抱连贯技术已成为主宰比赛胜负的关键环节,抱腰把位是充分控制对手的优势位置,不存在相互控制的问题,是进攻得分的极好机会。滚桥和提抱技术是抱腰技术的典型代表,由于滚桥技术的成功率较高,因而被广泛运用,在使用滚桥成功后,同时连接提抱技术是最合理、最迅速、最有效、最便于连接的技术,而且提抱技术是高分值的一流技术。鉴于滚桥提抱技术的重要性,针对跪撑滚桥提抱技术运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

2.3.1 跪撑滚桥提抱技术得分与跪撑连贯技术得分对比 跪撑滚桥提抱技术重要性体现在其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跪撑连贯技术得分占总得分的71.6%,而其中仅跪撑滚桥提抱技术得分就占到50.7 %,在跪撑连贯技术中跪撑滚桥提抱技术得分比例更高,达到了70.8%,其他跪撑连贯技术得分累计得分比例仅为29.2%。在得分的贡献率上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跪撑滚桥提抱技术的练习,提高其动作质量,保证在高强度对抗下该项连贯技术运用的成功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比赛中获得优势,最终获得比赛胜利。

2.3.2 跪撑滚桥提抱技术得分与站立连贯技术得分对比 统计显示,跪撑状态下仅滚桥提抱技术该项连贯技术的得分就达到了189分,占总得分比例的50.7%,超过站立连贯技术总得分,达90分。站立连贯技术得分仅占总得分比例的28.4%,可见跪撑滚桥提抱技术的重要地位。我国3届奥运会铜牌和多次全国冠军得主安徽籍优秀运动员盛泽田历年比赛在跪撑角斗中使用的技术可以看出,一般在摔跤重大比赛中先输给对手分的情况下,想取得比赛的胜利是非常困难的,他能充分利用自己在跪撑连贯技术上的优势占胜对手。这与他在平时训练中注重连贯技术训练是分不开的,后抱腰滚桥和提抱技术是盛泽田得分的常用动作,如变向滚桥、滚桥接抱提、抱提接滚桥、抱提接抱提、抱提变滚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成了他的拿手绝招。从目前国内大赛发现,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在技术应用中抓住了变的中间环节,抓住了时间差,能合理地把握住变向的借力时机,充分掌握了后抱腰连接技术环节的要领,使用恰当、连接严密,突出表现在能够控制和逼迫防守者的2个固定点(胸与髋),扼制和破坏了防守者的4个支撑点(四肢),调动了对手的防守用力方向,做到了前一个进攻动作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进攻技术动作的开始,为连接技术变化做好了充分合理的动作准备,而且身体发力变向及时,身体重心变化迅速,下肢移动落点准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间技术环节体系,这一体系强有力地将2个及2个以上进攻技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对手还未进入第二防守状态前迅速达到技术连接成功的目的。跪撑后抱腰技术环节的训练应建立在规范的基本技术和全面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启发运动员的主观思维,建立对技术环节的正确认识。

2.4 古典式摔跤连贯技术的训练方法和要点探讨

2.4.1 真动作和假动作结合 作为教练员,在技术训练课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技术练习,不断提高。在实际对抗中,连贯技术动作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应从容易动作和基本技术开始训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为复杂和较难的动作。真假动作结合的目的是以假动作为铺垫,使真动作有一定的机会和空间去更好地发挥,但是在做假动作时依然可以虚中带实另对手防不慎防。例如,2人在对抗中,进攻者先抢夺左臂并且进攻对方的腰部,这一动作在对方没有后撤步进行防守时,在前面的假动作也就成为真动作,直接上步抱折摔。因此,在平时技术训练课中应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真假动作相结合的训练,或者采用条件实战等方式来进行安排,以强化运动员对连贯技术的认识。

2.4.2 站立技术与跪撑技术的连接 摔跤比赛是2个人之间直接的对抗。大多是先从站立开始,然后再发展到跪撑角斗的过程,而在这整个过程中运动员都可以使用技术得分。特别强调的是这一过程属于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连贯衔接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当从站立摔发展到跪撑摔时,运动员应连续使用技术动作,而且现在的跪撑角斗要求处于上方的运动员必须积极进攻。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着重强调站立技术结束便是跪撑技术的开始这一重要原则。而从站立到跪撑状态的技术衔接问题,正是我国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的主要差距所在。

2.4.3 加强攻守练习 摔跤比赛要克服来自对手的反攻和防守的破坏,进攻—反攻—再进攻是对抗练习的主要形式,也是比赛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掌握了正确进攻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时,逐步加强正确的反攻技术练习,连贯技术正是在相互进攻和反攻防守争夺与反争夺的不断强化练习中形成的。没有高水平的反攻也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争夺。因此,提高防守和反攻对方后继续使用方法再次进攻,也是连贯技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反攻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中的战术成功与否,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基本保障,所以在连贯技术训练中应加强反攻和防守方法的训练。

2.4.4 结合运动员个人技术特点进行练习 每个运动员都有其自身的技术特点,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基础、技术的掌握程度和使用情况都是不同的,而且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绝招动作,在进行连贯技术训练时应重视结合运动员个人的具体情况,尤其应紧密围绕其绝招动作进行训练,加强前后动作的紧密配合,以及强化相应的手法和步法配合练习,使个人的技术动作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有效的衔接。

2.4.5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在摔跤比赛中,无论是单个技术的使用还是连贯技术的有效发挥都是极其艰巨的,需要运动员有强烈的信心,善于洞察场上的局势,捕捉一切稍纵即逝的战机,正确运用技术动作,并且不惧怕对手做动作,勇猛果断,敢于做连贯动作。同时,还要对对手和自身技术动作的使用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计,只有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技战术的顺利发挥。因此,教练员可在平时训练中适当地采用些指导语和肢体语言激励运动员,给运动员以积极地暗示,如“大胆把自己的动作用出来”“放开去摔”“好的,继续做,还有机会”等这些都能对运动员在使用技术动作时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站立接跪撑连贯技术中边线技术使用次数比例最多达到43.4%,得分占23.8%;其次是各种上肢的抱臂技术,使用次数比例和得分比例分别为24.5%和46.2%,再次是各种转移技术和其他技术。

3.1.2 跪撑连贯技术中滚桥衔接的技术使用次数比例最多达到43.8%,得分比例达到54.4%;过胸技术比例分别为8.3%和13.3%;其他技术比例分别为14.69%和14.49%。

3.1.3 跪撑滚桥提抱技术为重要的得分手段,跪撑连贯技术得分占总得分的71.6%,而其中仅跪撑滚桥提抱技术得分比例就占到50.7%,在跪撑连贯技术中跪撑滚桥提抱技术得分比例更高,达到了70.8%。

3.1.4 跪撑状态下仅滚桥提抱技术该项连贯技术的得分就达到了189分,占总得分比例的50.7%,超过站立连贯技术得分达90分。站立连贯技术得分仅占总得分比例的28.4%,可见跪撑滚桥提抱技术的重要性地位。

3.2 建 议

3.2.1 在古典式摔跤比赛中,连贯技术具有重要地位,对得分贡献率极高。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加强对该项技术的重视,提高连贯技术的质量和运用的成功率,更好地巩固自身优势。

3.2.2 在连贯技术的练习中,要注意动作的虚实结合,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另外,还要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树立较强的信心,善于洞察场上的局势,捕捉一切瞬间的机会,正确运用技术动作,并敢于做连贯动作。

[1]闵永健.关于国际摔跤古典式摔跤抱提技术特点新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 (5):128.

[2]罗强.古典式摔跤跪撑技术的趋向[J].体育科技,2003(1):3l-33.

[3]胡国宏,王晓伟.古典式摔跤跪撑技术的方向[J].安徽体育科技,213(27):30-31.

[4]刘守燕.从摔跤规则演变看我国古典式摔跤技术的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2 (10):59.

G886

A

1674-151X(2017)02-02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3.013

投稿日期:2016-12-28

马新益(1981—),教练。研究方向:摔跤。

猜你喜欢

连贯比例运动员
人体比例知多少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第七只鸟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
运动员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