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甩不掉的“敌人” 最忠实的伙伴

2017-03-15王贞虎

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 2017年1期
关键词:罪案鉴证犯罪现场

王贞虎

最忠诚的朋友与最危险的敌人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这句话听似简单,仔细想想却别有深意。当人类犯罪时,不论你是有心或无意,你留下的蛛丝马迹总会真实地道出事实的真相。如果不想被自己出卖,那就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而让你甩不掉的那个忠實的“敌人”就是你自己的基因——DNA。

DNA技术多用于司法鉴证科,简称法证。这个行业始于1986年的英国。但早在中国宋朝时期,就已有法证侦查罪案的做法。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里的提刑官——宋慈,就是我国最早的“法证先锋”,在他的《洗冤集录》里面记载了他如何使用犯罪现场鉴证方法和逻辑推理,侦破了一宗又一宗的悬疑案件。

宋慈的鉴证手法主要有三大范畴,即分辨扼死或溺毙、焚尸或烧死、滴血法。他的手法肯定不如现代人高端和先进,但堪称法证侦查罪案的鼻祖。

到了现代,鉴证科学的范畴发展到相当精细的阶段,包括现场勘察技术、毒理分析、文件鉴证技术、枪械及军火鉴证、纤维和工具痕迹分析、血溅形态分析、法证DNA分析等。

DNA首次用于司法调查,始于1983年和1985年发生在英国的两起杀人案。侦查人员从受害者身上找到了不属于死者的血液样本,而警方所逮捕的疑凶布克兰却承认只杀害了第二名受害者。警方因此邀请研发DNA鉴别技术的英国科学家亚历·杰菲里进行血液样本的DNA分析。鉴定结果出乎意料,该名嫌犯居然和两起杀人案都没有关系!尽管警方很不情愿,但证据显示该名男子是清白的。

在把他释放后,警方随即展开大规模的DNA检测行动,最终,一名叫柯林皮奇福特的嫌疑人DNA检测结果与犯罪现场吻合,结果证实他就是真凶!

这起案件被侦破后,通过DNA检测进行罪案鉴证就成为司法调查中最重要的鉴证方法之一。

高度特异和稳定性

1984年9月,科学家亚历·杰菲里和同事在研究基因变异时,偶然发现基因中存在一些足以区分生物个体的微小结构,他们马上绘制了世上第一幅“DNA指纹”图谱。

由于DNA所显示的个体都有不同的图谱,就像指纹一样存在差异,因此被称为“DNA指纹”。杰菲里开始思索,是否可以利用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区分每一个人。

1985年,一个非洲移民家庭中最小的孩子返回加纳探亲。当他回到英国后,海关发现他的护照被涂改了。因此认定回来的这个孩子是“冒牌货”。尽管血型鉴定说明他确实与这个家庭有血缘关系,却无法准确判断是不是这一家人的孩子。

于是,警方邀请杰菲里第一次使用DNA为这个孩子进行身份鉴别,结果证实,这个孩子是亲属的可能性高达99.997%,使这孩子和家人得以团聚。

这件事之后,DNA指纹鉴别开始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在“911事件”中,科学家就是利用DNA鉴别死者身份;美军也是通过DNA鉴别技术,证明躲在地洞里的人就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俄罗斯北奥赛梯人质事件中,也是利用DNA鉴别技术最终确认了恐怖分子的身份。

精确的生命密码

因为电视剧的影响,加上科学的普及,人们对“DNA”这三个字母很熟悉,但它的原名却很长、很难让人记住——“脱氧核糖核酸”。

简单地说,DNA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被人称为“遗传微粒”,在繁殖过程中,父母代将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下一代,从而完成传播。

生物学研究发现,人类的DNA总数有30亿对,而染色体就是由DNA和某些特定蛋白质所组成。除了精子细胞和卵细胞含有的23条染色体,人类的每个细胞都含有46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所以,除了同卵双胞胎,没有一个人会与别人拥有相同的DNA排列,DNA是独一无二的。

让罪犯无法脱罪

作为新一代的身份鉴定方法,基因鉴定比传统鉴定方法更快捷、精确、使用范围更广泛。DNA可从人身体上各个含有蛋白质的部位取样,比如皮肤细胞、身体组织、血液、精液、唾液等,将之与犯罪现场遗留下来的痕迹进行对照鉴定,就可以真相大白。

随着遗传学和基因学科技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警方和司法鉴定专家们都会通过DNA检测与比对捉拿罪犯,以提高破案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如果比对匹配——嘿,你被捕了!这些明明白白的DNA证据,会使原本矢口否认的罪犯顿时哑口无言,俯首认罪,也为蒙受不白之冤的人洗清嫌疑,是案件侦破过程中的最有力的“法证先锋”。

猜你喜欢

罪案鉴证犯罪现场
中国文化传媒艺术品鉴证备案平台介绍
论犯罪现场摄影构图
白宫:联邦机构或长期关门 美国将面临无尽罪案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平台
ARGUS-100 艺术品鉴证数字图像比对系统
犯罪现场保护概念新论
动物犯罪现场2
香港加大警力应对集会罪案
刍议犯罪现场重建的价值